回覆列表
-
1 # 機器人觀察
-
2 # 博雅天安物聯網
排水系統承載能力不夠應對極端的降雨天氣,還有就是未能及時發現內澇情況,延誤了內澇處理時間。
如果城市部分地區常常內澇,可以對該地區安裝建設內澇監測預警系統,透過物聯網感測器及時採集內澇資訊,並及時預警當地,減少市民損失。
排水系統承載能力不夠應對極端的降雨天氣,還有就是未能及時發現內澇情況,延誤了內澇處理時間。
如果城市部分地區常常內澇,可以對該地區安裝建設內澇監測預警系統,透過物聯網感測器及時採集內澇資訊,並及時預警當地,減少市民損失。
城市的排澇系統,難點在管線設計,建設資金,運維,智慧化維護,這四大塊。
這個領域難度一直很大,絕對不是挖幾條河,埋幾條管道,多安裝幾個水泵就能解決的。
下面我們慢慢聊,也正好聊一下智慧城市的未來。
我們先來說說,中國在城市排水規劃,防洪排澇方面的舉措。
城市排水防澇是有教訓,有政策,有指導,有方案的系統工程1、教訓:近15年中國上多個城市發生過城市內澇洪水的問題。
2006年北京
2008年,北京
2011年北京6月23日
2012年7月21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170毫米,城區21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房山河北鎮,達到460毫米。“7.21”特大暴雨過程導致北京受災面積16000平方公里,成災面積14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災人口190萬人,其中房山區80萬人。據初步統計,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截至8月7日,北京市境內共發現因暴雨死亡79人。【參考百科:7·21北京特大暴雨】
2021年,7月20日,鄭州洪水,降雨量比北京要大好幾倍。7月18日18時至21日0時,鄭州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積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3站(佔比約38%)累積降水量超過500毫米,最大新密白寨875毫米,鄭州市的鄭州、登封、新密、滎陽、鞏義五站日降水量超過有氣象記錄以來極值。
基於這一系類慘痛教訓的情況下,2013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領域。”歷史上第一次將城市管網建設作為中央預算內投資的主要方向。
2、有規劃,有指導的做城市排水防洪設施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 23號)。
這個檔案要求了什麼?
(1)2014年底前,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
緊接著這個內容,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快速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防澇規劃大綱》。要求調研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進行防洪排澇建設規劃。
(2)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雨汙分流改造。
城市雨汙分流的工作,直至2021年,仍然是各個地方重要,並且在著力推進的工作。不少一線城市都已經完全建成,不少二線,三線城市都完成了70%以上。
(3)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在之後的2014-2021年,各個省市一直都在不斷推動城市管線建設。包括2020年,疫情後的新一輪經濟刺激,也加快了城市管線建設的速度。
也就是說:在頂層設計上面,我們並沒有忽視城市防洪排澇的問題,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且需要解決的事情。
那麼,既然頂層設計都已經,規劃了城市排水的防洪規劃建設,那為何國內還是有不少城市,一下暴雨就出現城市洪水呢?
中國城市排水工程建設:沒有技術路線的問題。中國的城市排水工作,其實不存在技術路線不足的問題。(回頭我們細聊,日本,德國等等排水)
1、城市排水設計規劃技術路線:
城市排水技術規劃
城市排水,核心點在於,先調研和預測城市降水量,根據短期一遇,百年一遇,甚至歷史的極值來作為標準進行參考設計。(這世界關係到後面投入資金量,排水系統的用地,工程量等等。)
之後,就是使用GIS,以及各類系統化軟體,進行模擬城市降水,徑流情況,然後進行管線設計。
這玩意,絕對不是你看起來的,壘一堵牆,或者多加一個泵站的事情。(不要想得太簡單,但是也沒有那麼難,難在執行上面)
2、海綿城市方案和排水系統設計的不同方式
海綿城市
所謂的海綿城市,就是城市能夠儲存雨水,可以改善城市的地下水,讓淡水得到良好的利用。
對於短期1-3年一遇的降雨,多建設一下花園,排水溝就行了。對於預防下降超強暴雨,就需要對低窪的路段,還有一些混凝土,柏油路,城市高樓密集區,進行泵站排水。
對於超大流量的排水,必須要對河流,湖泊,行洪的暗河,超大的隧道進行排水。
那麼關於排水管的設計,就根據不同的城市的規劃,可以採用不同的設計方式。不用過度的解讀各個城市的排水管道的粗細,大小,這並不是城市排水系統的主要難點。對於中國來說挖隧道,從來不是難事。
巴黎地下城主排水管
日本的江戶川地下蓄水池
新加坡的“聰明隧道”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國外的新穎的設計,可以進行百年一遇的暴雨排澇。
但是這種管廊的設計,並不是城市排澇的核心。(是不是很意外?)
城市排水系統的核心之一:設計規劃的標準和建設之間的矛盾城市排水工程是一個公益工程,它不產生任何收益。他是保障百姓生活的重要屏障。所以,這個投入是完全由市政資金全部投資。
因此,在設計排水系統的時候,要以什麼標準來設計。是以滿足百年一遇的暴雨來設計,還是以滿足平均年份降雨量來設計。這都沒有錯,但是造價絕對大相徑庭。
1、滿足3-5年平均降雨量的峰值的排水管廊,可能就是預埋一下比較粗的混凝土管道就行了。
雨水管道
2、但是,想要滿足百年一遇的洪水,可能就需要盾構機挖一條地下隧道。
小直徑的盾構機,挖城市管線的應用很常見,不要以為盾構機只是用來挖地鐵隧道燈的。
盾構挖隧道
因此,這兩種設計方式,直接決定了整個城市的排水能力,同時決定了工期和造價。
要知道,即使用小直徑的盾構機挖掘市政管道,那這個造價,也高達千萬元/公里,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日本江戶川的修建從1992年一直到2006年,歷時14年才建成】
這不是某一個人拍腦袋決定的,這需要看市政錢包裡面有多少錢,以及對這個事情的迫切程度。
他不是設計院決定的,也不是某一個領導決定的。
城市排水系統的核心之二:平衡地上城市的發展城市儲存水的方式很多。包括建設低下的暗槽,日本的江戶川,就是建設的低下的多個大暗槽。
江戶川工程:多個豎井
日本江戶川工程比較特殊,不要盲目崇拜,就像我上面說的,日本江戶川工程也是“首都圈外圍放水路”,說白了是給東京城市群放水用的。
日本作為一個多臺風,多降雨的國家,這個工程對他來說,屬於常備性需求,當然也可以承受百年一遇的極端降水。
但是,這對於我們國內的城市來說,並沒有必要。因為這個造價太高了。與其建設這個,都如不直接在城裡中,打通一條河流。畢竟東京的城市群已經成熟了。中國的不少城市,並沒有東京那麼龐大,而是成熟。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地方可以建設和規劃。
因此,中國除了北上廣有可能需要建設江戶川這種排水工程外,其他的城市並沒有必要。
但是北上廣的特殊在於,上海是海濱城市,並且有多條河流,廣州有珠江,唯一一個有可能需要的城市就是北京。但是北京屬於北方,降雨顯然要少於南方城市。
所以,建設地上河可能就要犧牲不少商業用地,同時需要更多的橋樑,並且會造成一定的城市發展割裂的情況。例如南京這種江南江北的割裂型發展。
另外,透過修建人工湖,公園等等形式來進行儲存水。
不少小區,都會修建人工湖,這不單單是具有觀賞性,它確實具有儲存雨水的作用。
同時,有不少城市,甚至會考慮將部分廣場做底,用來必要時候儲存雨水,短暫的洩洪。
城市排水系統的核心之三:管理的複雜性埋在地下的管線非常難管理,一方面里程太長。另一方面,很容易被忽視。
大量的管廊可能年久失修,或者是被垃圾堵住了。需要清理,這對於動輒數百公里的管線來說,巡查起來其實是很有難度的,需要大量的人工。
管道損壞
這就說到,如果能夠做到智慧管線,比如採用大量的感測器,使用自動化的清掃機器人,甚至對主要管道,使用巡查機器人進行巡查。那麼就可以做到及時的維護。但是這需要什麼?需要投入錢。
管道資訊化監控
中國和國外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差異2013年,在《快速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防澇規劃》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大綱解讀中提到:
美國,歐洲,澳洲 ,日本他們有兩套系統,即小排水系統(一般用於排出1-10年一遇的暴雨產生的徑流)和主排水系統(用於排出50-100年一遇的降雨),而中國僅有小系統(管道系統)管道僅能解決1-3年小重現期的暴雨徑流,用於解決大重現期的主排水系統一直沒有建立起來。【看清楚,這是2013年調研時候說的情況,今天中國不少城市也建設了兩套排水系統】
這也就,又回到我們上面說的內容中:需要城市使用自有資金,投資建設排水管廊。這需要一個時間,畢竟整個過程耗費的金錢非常多。
歐美不少城市的地下排水管廊的建設也不是一兩年完成的。
此外,對於極端天氣,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暴雨。不管城市排水怎麼樣的預防,在大自然面前都很脆弱。
2021年,鄭州的暴雨,可以說是千年一遇,平均降雨是2012年北京暴雨時期的3倍左右。這放在任何一個城市都難以抵擋。
但是,我們的一切預防都是為了在大自然面前更有底氣,讓大家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