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潤哥愛吃

    這個問題本身我感覺就有問題,為什麼有個狀元老爸,就一定會透過科舉,而且人各有志,王陽明一開始就不是以科舉為目的而讀書

  • 2 # 水姐貼心屋

    雖然我不知王陽明是何許人也?

    但題主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啊?

    老爸是學霸,兒子未必是學霸啊!雖然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但未必完全影響。

  • 3 # 月棍禪

    當王陽明老師回答少年陽明提問“何謂一等大事”說:“當然是讀書做大官”時,陽明卻嚴肅鄭重地糾正老師說:“讀書做聖賢”!

    關涉三觀自覺意識的讀書目的論,而不是有意且嚴格為適應科舉八股考試死讀書的方法與個性,應該是陽明幾次落榜科舉的原因……

    反過來說,正因為他自我覺悟以少年明智志道,並憑篤志、興趣讀書而善思辨證,後來又以淳樸“天問”學問“知行合一”踐行踐悟……從而以先天天賦和最佳後天努力,才逐漸分道揚鑣一般讀書人的平凡人生軌跡,而成就了中華歷史上鳳毛麟角全才榜樣的一位聖賢人物!

  • 4 # 山東阿森

    1.家庭教育原因,爸爸是學霸不代表會教兒子成未學霸。

    2.古代試卷評判標準是以考官喜好為標準,就想現在的作文題一樣,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 5 # 何處可安身立命

    弘治五年(1492年),二十一歲的王陽明參加浙江省鄉試,得中舉人,獲得去京城參加會試的資格。

    年紀輕輕就成了舉人,人生看起來一帆風順,但事實上很快就變得坎坷起來。

    弘治六年(1493年),二十二歲的王陽明參加會試,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狀元公的兒子,已經在京城小名氣的青年才俊竟然中了下第。

    身邊好友紛紛前來勸慰王陽明,連內閣大學士李西涯都鼓勵他說:“你今年沒有考上,來年必定是狀元,試作來科狀元賦。”

    王陽明不懂人情世故,真的立即提筆寫了篇《來科狀元賦》。身邊的大官們都驚歎:“天才!天才!”

    李西涯的誇讚和《來科狀元賦》成為王陽明第二次會試失敗的導火索,因為當時在場的有些人事後私底下嘀咕:“這傢伙要是考取了上第,眼中哪有我們呀。”

    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弘治九年(1496年),王陽明第二次參加會試。但非常遺憾的是,他又失敗了。

    雖然內心充滿了挫傷,但王陽明還是相當傲氣。他對別人說:“大家以沒有考取為可恥,我是把沒有考取卻心情浮動視為可恥。”

    弘治十二年(1499),王陽明再次參加會試,這次一舉成功,名列前茅。後來又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被賜予二甲進士出身第七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年的老鵝相當於人類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