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譜報道

    編鐘從出土重新問世以後,不僅震驚了音樂界,連整個考古界都被它撼動了。不僅我們被我們的祖先折服,外國學者和專家同樣為之折服。他們佩服我們的祖先在那樣的時代,就能達到和現在差不多音樂水平。不禁令人感嘆,兩千多年的時間,古人和我們的差距只有一個八度而已。作為中華子民無不為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為之嬌傲。更為我們實現中國夢積聚底氣和自信。也開啟了我們勇攀科學高山的動力和智慧。

    最大的編鐘 一九七八年發掘的舉世聞名的中國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中國古代最龐大的樂器,它共六十四件,(計鈕鍾十九件,角鍾四十五件),分三層懸掛在滿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鐘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最小的一件重二點四公斤,高二十點二釐米;最大的一件重二百零三點六公斤,高一百五十三點四釐米。它們的總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鍾架通長十一點八三米;高達二點七三米。氣魄宏大,場面相當壯觀。這座墓的下葬年代為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二千四百一十餘年。

    它的出土引起國內外的重視,被認為是世界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曾侯乙編鐘是中國現存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鐘。出土時,整套編鐘聳立如故。 鍾在中國商朝時就已出現,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戰國時發展成 61 枚。人們按鐘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鍾編成組,製成編鐘,演奏悠揚悅耳的樂曲。曾侯乙編鐘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戰國時楚惠王贈送的鎛。編鐘分八組,共分三層懸掛在銅、木做成的鐘架上。包括鈕鍾十九件,甬鍾四十五件及一件鎛鍾,共六十五件,總重量達2.5噸。鍾架全長10.79米,高2.73米,由六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託著。六十五枚編鐘的總重量達3500千克,它的重量、體積在編鐘中是罕見的。鐘上大多刻有銘文,上層十九枚鐘的銘文較少,只標示著音名,中下層四十五枚鐘上不權標著音名,還有較長的樂律銘文,詳細地記載著該鐘的律名、階名和變化音名等。這些銘文,便於人們敲擊演奏。 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有五個八度,比現代鋼琴只少一個八度。鐘的音色優美,音質純正,基調與現代的C大調相同。考古工作者與文藝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鍾演奏出各種中外名曲,無不驚歎。曾侯乙編鐘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的一個光輝成就,為今天古音律和編鐘製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方條件比男方好,家裡不同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