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霞客818

    大家好!我是霞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關心有趣文史知識,右上角關注霞客喲~

     在亞洲範圍,有許多國家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吸取了中國的一些文化產物,有的國家保留了漢字的文化,這其中就有日本。雖然如今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但是我們卻看不懂它們的意思了,這是為什麼呢?

      日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漢字,拒不完全統計超過了2000多個,但是日本生活中用到的不會超過500個,而在中國《新華字典》中有超過10000個漢字,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就用到3000個左右。

      漢字的難學不在筆畫順序,而在於其意思,看看西方人用的英語,他們的一本名著書籍可能需要掌握超過幾萬個英語單詞才啃得動,因為他們的單詞大多數都只有兩三個意思。而中國可能不超過3000個字就能寫一本書,因為一個漢字可能擁有十多種意思,這對想學習漢語的外中國人來說是崩潰的。

      雖然日本的漢字相對來說難懂,但是也是我們旁觀者清,他們看本家的文字也是需要聯想,只要我們也有這種聯想方法,就也能看懂他們的漢字中的意思啦。

  • 2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漢字在東亞,的確是個非常神奇的存在。同樣的字,中日韓讀音各異,但書面交流卻沒有很大障礙,尤其是姓名方面,更是離不開漢字的表達。

    比如,一般情形下,咱們中中國人只看日語書寫的話,意思能猜對個六七成,同理,日本人認漢字也是類似。當年,我教過的日本學生,在幾乎不怎麼會說中文的情形下,可以在北京獨自坐地鐵,仔細參考指示牌的漢字,換乘、出站進站什麼的,基本沒走過彎路。

    從歷史上看,早在公元4-6世紀,中國的漢字隨著佛教典籍的流行,就從北韓半島傳入了日本。日本上層開始普遍信仰佛教,老百姓們為了趕時髦,也非常崇尚佛教和儒學的那一套。

    此情此景下,為了理解佛教,更深入的學習儒家思想,對漢字崇拜的風潮也自上而下的普及開來,日本人紛紛自覺的學習使用起了漢字。到了唐代,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學僧”帶來的先進文化,讓日本人對漢字的掌握程度有了明顯進步,漢字成了當年日本唯一的書寫文字。

    然而,基於漢字在日語中讀音和表意功能的分離,也給日本人帶來過很大的困擾。到了公元9世紀,平假名和片假名先後產生,平假名模仿了漢字草書的形態,功能類似於咱們的漢語拼音;片假名則是源於漢字偏旁部首,用以給外來詞彙作標註。

    早期的日本上流社會男性是不屑於用平假名的。甚至,漢字作為一種身份和性別的特權,連諸如紫式部這種日本貴族女性都不敢隨便用,她那部號稱“日本版紅樓夢”的鉅著《源氏物語》,竟然通篇用平假名寫成。然而,也是隨著《源氏物語》流行,讓日本男性逐漸放下了身段,開始接受和使用假名。

    那麼片假名呢,至今非常明顯的是,比如,咱們看到的日本傳統地名幾乎都是漢字,而化妝品、醫藥產品或者電器的說明書中,片假名使用頻率就非常高了,像什麼“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氨基己酸(Aminocaproic Acid)、“最大使用功率”這類來自西方的名詞,幾乎都是片假名的天下。

    因此, 二戰後,日文書寫中的漢字顯得佔比越來越少,而假名,尤其是片假名愈發的多,跟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發展,外來詞彙的大量加入十分有關。假名多的日文,自然不好懂了,這屬於時代發展的產物,大勢所趨。

    此外,日語中的漢字減少,也是美國當年去“軍國主義化”的產物。

    在二戰前的日本,即便是獨具特色假名出現後,漢字的正統地位依然根深蒂固,所謂的“假名”的稱呼,也是與“真名”漢字相對而言產生的。漢學功底被作為評價一個人修養和社會地位的標準,長期受到中上層階級的追捧。

    直到19世紀末,在明治維新的”脫亞入歐“、“文明開化”的改革中,日本在大舉引進西學的同時,將繁雜的漢字也視為自身落後的主要原因,很多權力人物認為,將日語書寫“拉丁化”,廢除漢字,屬於強國的必要步驟。

    最終,還是福澤渝吉提出的“減少漢字使用”給當成了折衷方案,他主張將漢字使用個數限制在3000個以內。這是日本第一次大規模削減漢字的使用頻率。

    (福澤諭吉被尊為啟蒙思想家,頭像上了一萬日元。除了主張削減漢字數量外,他還強行改變了日本人“過年”習慣的,把日本人延續了千年的過中國農曆新年的習俗,改成了過西洋人的“元旦”。然而,福澤諭吉本人卻是位漢學家,曾經把純漢字的《左傳》原版通讀了11遍)

    類似的情形,咱們20世紀初的中國也發生過,大批文化界人士,都曾肺腑的號召,要廢除漢字,用拉丁字母重新拼寫一套“西化”的中文。

    再看日本,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跟西方關係愈發惡化的軍事國主義法西斯軍部,又開始提倡大量使用漢字,力圖把漢字的推廣和運用也認作所謂的“亞洲人解放亞洲”、“大東亞共榮”的重要標識。

    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佔領軍司令部,開始對日本進行全面改造。

    此時,限制漢字的使用也被當成了“去軍國主義化”的一部分。甚至一度,美方曾經粗暴的建議,日本應該廢掉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漢字,直接採用西方拉丁文拼寫一套新文字。

    (1945年底,日本報紙上關於“廢止漢字“的社論,大部分也是漢字寫出來的)

    1946年11月,日本政府頒佈了收錄1850個字的《當用漢字表》,用來限制漢字使用。客觀看,這與當年決絕的跟漢字“一刀兩斷”的北韓半島比,還算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於是,在各種限制的法律規範下,日本漢字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

    只是,進入六七十年代,經濟崛起後的日本,“重拾”了文化自信,又開始反省限制漢字使用對社會和文化傳承的巨大負面影響——純日語假名錶示的同音字太多了,導致了諸多不便,也讓文字失去了美感和味道。

    1981年,日本文部省從實際需求出發,將《當用漢字表》改為《常用漢字表》,並增到1945個字,且解釋稱"中國長期使用的漢字假名混合文體,是對中國的社會文化最有效、最適合的表記文字,今後也有必要不斷充實”。到了2010年,《常用漢字表》再次改版,又大幅增加196個字。

    目前,在日本,跟一千多年前差不多,看一個人的文化教養,認識多少漢字被當成一個重要指標,對漢字的掌握程度,書法水平,仍然是身份、文化的象徵。

    而一年一度的日本的漢檢(漢字水平測試)也成了規模超過高考的全國性考試。還有日本每年都要舉國隆重的評選出一個年度漢字的傳統,也體現了漢字在日本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總之,日文書寫現在不好懂,主要就是上述兩個原因導致——外來詞彙的大量湧入,讓片假名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戰後日本去軍國主義化改革中,漢字也給牽連了進去,導致其使用受到了限制。好在,當今的日本,對漢字的認識又重回理性,仍堅持把漢字認作為本國語言文化中的精華,繼續傳承下去。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3 # 王歡798

    從漢字傳入日本的歷史,來分析漢字在日本的演變,再看漢字在現在日文逐漸減少和難懂。

    日本繩文時代、彌生時代,有語言,但尚沒有文字。

    根據中國的文獻《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公元57年,位於福岡的小國—委國,向後漢朝貢,得到漢光武帝所賜金印--“漢委奴國王”印。是迄今為止知道的最早傳入日本的漢字。此金印後來在福岡縣誌賀市出土。

    讓人們確切地知道了在公元3世紀以前漢字就傳到了日本。

    此後日本進入“漢風”時期,全面學習中國古籍,日本文字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漢字典籍最初傳入日本的時候,是根據當時古漢語的讀音來誦讀的。但畢竟日語和漢語體系不同,直讀漢語無論如何都非常的不方便,於是慢慢演變出直譯法,在單詞之間插入日語語法,也就演變成了今天所說的訓讀。

    之後漢字的使用繼續演變。直至公元8世紀,《萬葉集》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每一個日語的發音,都借用相應的漢字來表示,由此後代稱此時的漢字為“萬葉假名”。

    奈良時代,逐漸淘汰一些筆畫多的漢字。到平安時期,只剩下300左右漢字,與此同時。隨著漢字字型的變化,漢字的簡化也悄然進行著。

    平安時代初期,用草書體書寫漢字稱為時尚,人們很欣賞這種變化,漢字也隨之被草假名(即漢字的草書體)取代。繼而人們根據楷體漢字的偏旁部首創造了片假名。

    日本的文字直到江戶時代,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平安時代與中國交流頻繁,江戶時代閉關鎖國,明治維新時代日本認識到西方的發達,從而開啟國門,走向世界,並開始吸收西方文化。英語外來語在這一時期大量引進。開始了歐化程序。從此,漢字在日本的命運開始發生了變化,對漢字進行改革的呼聲不斷,新文字派認為日本應按照音韻方向,發展自己新的文字;減少漢字派要求漢字進一步減少,並要求政府每年頒佈廢除的漢字。

    二戰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文佔比又有所提高。

    日本是一個把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結合的最有特色的民族之一,瞭解了以上漢字的演變及現狀,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日本中漢字的認識,從而分析出杆子逐漸淡出日文的過程。

  • 4 # 見聞79

    日本是個偉大的民族。單一,大和民族,不像美中國人,聯合中國人種雜匯。學習外來語,國外先進的概念。引為日本用,看清楚,就學習,自強不息,日本人文化城府很深。所以現代日本人。有新現代化的文字很自然。

  • 5 # 8057

    二戰後親美。大量原生漢字詞,甚至是日常詞彙,也被英語等西文詞彙的音譯詞代替,新造詞也多是英文詞的音譯。上層及知識分子,也漸漸以懂英文詞為榮,逐級影響到下層。但隨著中國國力回升,日本社會又有多認識偏僻漢字詞彙顯得有知識的傾向了。甚至還有專門提高偏僻漢字詞認知率的手機APP,下載率還挺熱門。

  • 6 # 咖哩咖哩醬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非常重視漢字的能力。戰前,日本人的等級得到了更加明確的劃分,並更加重視禮節。漢字的使用水平代表一個人的知識和禮節水平。因此,在包括媒體在內的正式場合中不得使用漢字,而當時用日語寫的日文漢字與當時的基本漢字文字一致,但並未簡化。對我們來說似乎更容易。戰後,日本更加崇拜美國文化。在明治維新時期,許多外來詞沒有轉換成漢字,而是直接音譯,甚至是內在的。單詞也轉換為新的外來單詞,這導致年長的日本人無法理解年輕人在寫什麼,更不用說中文了。戰後的日文漢字也經過了簡化,許多中中國人對此格式並不熟悉。 ,這進一步增加了難度

  • 7 # saikou721

    至少95℅?這話可說的有點大了!你所謂的“看懂",只不過是“望文生義",似是而非罷了。日本還有一種叫"萬葉"假名的文章,全是漢字,估計,你1%都看不懂。反之,日本人,看中文也有這種錯覺。八八年,去日本當訪問學者,房東,也是我在的那所大學的教授,古漢語造詣頗深,且和蘭州某畫家有書信來往。有次一起飲酒,他拿出那畫家的來信,說看懂了一大半,略有不懂。我從頭到尾給他翻了一遍,他驚呼:是一大半不懂。目前,中國的翻譯文學,唯日譯漢讓人聽著彆扭。許多微妙之處是很做到"信,達,雅"的。

  • 8 # 指禪

    這個就是中國文化圈在東亞的影響 漢字在東亞 是個非常神奇的存在

    現在用筆談的方式還是能很大程度上幫助理解的 不過現在 不是每個人都會寫漢字的。 尤其南韓人會寫漢字的很少 年紀越大的用筆談的方式交流越容易 基本上可以做到無障礙交流

    而且中中國人最好寫繁體字(特別是某些改動略大的字)~

  • 9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日本採用片平假名,實現了漢字拼音化,並且,這個趨勢還在進行中,日常使用的漢字越來越少了。

    越南是採用拉丁文字實現了漢字拼音化,完全不用漢字了。

    南韓是採用“天地人結構”實現了漢字拼音化,完全不用漢字了。

    這些實現漢字拼音化對國家依然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的民族傳統,甚至比中國保持的還要好。在科技、文化、教育事業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沒有什麼不方便。

    Wenz zai iding tiaojen xia bisy gaige!文字在一定條件下必須改革!這是革命先輩瞿秋白同志創立的漢字拼音化的“北拉方案”。

  • 10 # Ahsieyounghsuan

    日本文字由漢字、平假名、片假名三部分組成,假名即類似中文系統的拼音,也可以理解為日本的文字是由漢字加拼音組成,理論上日本的語言可以去掉漢字全部由假名替代。在二戰前乃至明治維新前,日本人普遍把掌握大量漢字當作有文化素養的表現,在行文中大量使用漢字較少使用假名。這就方便了我們中中國人,但是給普通的日本人造成了閱讀上的不便,於是在戰後日本政府頒佈了“常用漢字表”和“當用漢字表”選取了3000-5000個漢字鼓勵民眾掌握。限定漢字的使用比例在客觀上造成了日本民眾的漢字水平越來越越弱,近年甚至出現文化水平低的普通民眾行文完全使用假名而不用漢字的現象,再加上當代日本大量使用英譯假名而放棄使用日本固有漢字表達外來語,這就造成我們現在越來越看不懂日文的原因了。

  • 11 # 常世常暗

    二戰後由於日本的民族自信心持續低落,大量原本以漢字和平假名書寫的詞語被生硬的轉化為了以片假名進行書寫的擬音詞,比如照相機,正常應該是寫真機,讀法和漢字基本相同。在戰後卻直接被片假名カメラ取代,讀音為kamera,即英語camera的音譯。照相機這個詞語只是眾多的例子之一,日語現在甚至有將非實體名詞音譯的趨勢,如果你經常看日本的直播的話,這一點會有比較清晰的感受。

    另外一方面由於日本對於生物,化學,計算機等專業詞彙沒有進行本土化,所以這些專業詞彙在日語中是完全以音譯的片假名形式表現出來的,戰後是知識爆發的年代,日本對於新興產業,行業等的名詞也很多是以音譯的片假名錶示,所以華人在讀日語的材料會變得越來越吃力。

    不過日本人依然重視漢字,日本有一項學術測試名為漢字能力檢定,要求大學生要至少掌握6000個漢字,雖然這之中包含很多的國字(即和制漢字),不過更多的還是我們所熟悉的繁體漢字。所以現在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華人讀一些比較高階的文科類論文能讀個半懂不懂,反倒是中小學生寫的作文完全看不懂。

    以21世紀知識理論的增長速度來說,若是日本仍然不重視專有名詞的本土化,放任非實體的名詞的片假名化,可能終有一天日語會變得以片假名為主吧。。。

  • 12 # 吉月文

    此類現象確實存在,但問題的描述有誇張之處。

    首先,沒有學過日語就能夠看懂95%的日文資訊,這種想法不太現實。日文在書面語當中,兼用漢字和假名。所以不要說是近代,就算是現代,透過日文中的漢字可以對日文的資訊做一個大體的瞭解,這一點並不難做到。但要全面而細緻的掌握其內容是不可能的,必須透過對日文的深入學習才能做到。

    其次,二戰以後日本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使用的漢字數量越來越少,而且假名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同時,越來越少的使用漢字來翻譯從西方語言中進入的概念,而直接使用英譯手段進行翻譯。這就使得華人在看日文的時候,所能夠接觸的漢字越來越少,提取的資訊量自然也就越來越小。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日本推行明治維新的精英階層,基本上都有非常好的漢字功底,這是當時日本上流社會的普遍特徵。因此他們在引入西方文化的時候,傾向於採用漢字,而不是假名來進行翻譯。到了二戰以後,新時期的日本精英階層,有相當一部分已經不能熟練的掌握漢字,所以他們在進行翻譯和文化轉換的時候,更傾向於使用片假名而不是漢字。

    第二,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推行的教育標準是非常高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以後,教育界開始引入歐美的寬鬆教育理念。在這時期成長起來的人,在學業水準上顯著不如他們的父輩。他們的漢字能力不足,制約了日本在書面語當中使用漢字的社會氛圍。為了遷就他們,整個社會的漢字使用逐步下降。

    第三,日本在歷史上也發生過類似於中國對於漢字的質疑。而且由於日本改革比較早,所以更早的出現了這種現象。而實際上魯迅等人對於漢字的質疑,有相當一部分是受到日本影響的。雖然日本最後並沒有放棄使用漢字,但是由於這樣一種社會情緒的存在,日本在現實當中,還是越來越少的使用漢字,使得日文越來越向純拼音文字方向發展。

    最後,日本人用不用漢字是日本人的事情,我們華人對於這種事情可以放寬心態。在歷史上有多個民族學習使用過中文,作為其官方文字。這是因為中國在歷史上,相對於周邊國家來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除了日本以外,這些國家都廢棄了漢字。說起來日本人還算比較長情的。從較為現實的利益層面上看,日本人用不用漢字,對中國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 13 # 黃娜老師

    漢字在東亞,的確是個非常神奇的存在。同樣的字,中日韓讀音各異,但書面交流卻沒有很大障礙,尤其是姓名方面,更是離不開漢字的表達。

    比如,一般情形下,咱們華人只看日語書寫的話,意思能猜對個六七成,同理,日本人認漢字也是類似。當年,我教過的日本學生,在幾乎不怎麼會說中文的情形下,可以在北京獨自坐地鐵,仔細參考指示牌的漢字,換乘、出站進站什麼的,基本沒走過彎路。

    從歷史上看,早在公元4-6世紀,中國的漢字隨著佛教典籍的流行,就從北韓半島傳入了日本。日本上層開始普遍信仰佛教,老百姓們為了趕時髦,也非常崇尚佛教和儒學的那一套。

    此情此景下,為了理解佛教,更深入的學習儒家思想,對漢字崇拜的風潮也自上而下的普及開來,日本人紛紛自覺的學習使用起了漢字。到了唐代,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學僧”帶來的先進文化,讓日本人對漢字的掌握程度有了明顯進步,漢字成了當年日本唯一的書寫文字。

    然而,基於漢字在日語中讀音和表意功能的分離,也給日本人帶來過很大的困擾。到了公元9世紀,平假名和片假名先後產生,平假名模仿了漢字草書的形態,功能類似於咱們的漢語拼音;片假名則是源於漢字偏旁部首,用以給外來詞彙作標註。

    早期的日本上流社會男性是不屑於用平假名的。甚至,漢字作為一種身份和性別的特權,連諸如紫式部這種日本貴族女性都不敢隨便用,她那部號稱“日本版紅樓夢”的鉅著《源氏物語》,竟然通篇用平假名寫成。然而,也是隨著《源氏物語》流行,讓日本男性逐漸放下了身段,開始接受和使用假名。那麼片假名呢,至今非常明顯的是,比如,咱們看到的日本傳統地名幾乎都是漢字,而化妝品、醫藥產品或者電器的說明書中,片假名使用頻率就非常高了,像什麼“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氨基己酸(Aminocaproic Acid)、“最大使用功率”這類來自西方的名詞,幾乎都是片假名的天下。

    因此, 二戰後,日文書寫中的漢字顯得佔比越來越少,而假名,尤其是片假名愈發的多,跟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發展,外來詞彙的大量加入十分有關。假名多的日文,自然不好懂了,這屬於時代發展的產物,大勢所趨。

    此外,日語中的漢字減少,也是美國當年去“軍國主義化”的產物。

    在二戰前的日本,即便是獨具特色假名出現後,漢字的正統地位依然根深蒂固,所謂的“假名”的稱呼,也是與“真名”漢字相對而言產生的。漢學功底被作為評價一個人修養和社會地位的標準,長期受到中上層階級的追捧。

    直到19世紀末,在明治維新的”脫亞入歐“、“文明開化”的改革中,日本在大舉引進西學的同時,將繁雜的漢字也視為自身落後的主要原因,很多權力人物認為,將日語書寫“拉丁化”,廢除漢字,屬於強國的必要步驟。

    最終,還是福澤渝吉提出的“減少漢字使用”給當成了折衷方案,他主張將漢字使用個數限制在3000個以內。這是日本第一次大規模削減漢字的使用頻率。

    (福澤諭吉被尊為啟蒙思想家,頭像上了一萬日元。除了主張削減漢字數量外,他還強行改變了日本人“過年”習慣的,把日本人延續了千年的過中國農曆新年的習俗,改成了過西洋人的“元旦”。然而,福澤諭吉本人卻是位漢學家,曾經把純漢字的《左傳》原版通讀了11遍)

    類似的情形,咱們20世紀初的中國也發生過,大批文化界人士,都曾肺腑的號召,要廢除漢字,用拉丁字母重新拼寫一套“西化”的中文。

    再看日本,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跟西方關係愈發惡化的軍事國主義法西斯軍部,又開始提倡大量使用漢字,力圖把漢字的推廣和運用也認作所謂的“亞洲人解放亞洲”、“大東亞共榮”的重要標識。

    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佔領軍司令部,開始對日本進行全面改造。

    此時,限制漢字的使用也被當成了“去軍國主義化”的一部分。甚至一度,美方曾經粗暴的建議,日本應該廢掉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漢字,直接採用西方拉丁文拼寫一套新文字。

    (1945年底,日本報紙上關於“廢止漢字“的社論,大部分也是漢字寫出來的)

    1946年11月,日本政府頒佈了收錄1850個字的《當用漢字表》,用來限制漢字使用。客觀看,這與當年決絕的跟漢字“一刀兩斷”的北韓半島比,還算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於是,在各種限制的法律規範下,日本漢字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

    只是,進入六七十年代,經濟崛起後的日本,“重拾”了文化自信,又開始反省限制漢字使用對社會和文化傳承的巨大負面影響——純日語假名錶示的同音字太多了,導致了諸多不便,也讓文字失去了美感和味道。

    1981年,日本文部省從實際需求出發,將《當用漢字表》改為《常用漢字表》,並增到1945個字,且解釋稱"中國長期使用的漢字假名混合文體,是對中國的社會文化最有效、最適合的表記文字,今後也有必要不斷充實”。到了2010年,《常用漢字表》再次改版,又大幅增加196個字。

    目前,在日本,跟一千多年前差不多,看一個人的文化教養,認識多少漢字被當成一個重要指標,對漢字的掌握程度,書法水平,仍然是身份、文化的象徵。

    而一年一度的日本的漢檢(漢字水平測試)也成了規模超過高考的全國性考試。還有日本每年都要舉國隆重的評選出一個年度漢字的傳統,也體現了漢字在日本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總之,日文書寫現在不好懂,主要就是上述兩個原因導致——外來詞彙的大量湧入,讓片假名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戰後日本去軍國主義化改革中,漢字也給牽連了進去,導致其使用受到了限制。好在,當今的日本,對漢字的認識又重回理性,仍堅持把漢字認作為本國語言文化中的精華,繼續傳承下去。

  • 14 # 文史旺旺

    1.首先提出的問題不科學,二戰時期的日語雖然漢字很多,但是日語是一門語言就有本身的複雜性,沒學過日語的人很難看懂日語,除非跟你當面筆談都寫漢字,那又不是日語了,所以普通人很難看懂原文日語。

    2.日本人有很多自造的漢語詞彙,跟漢語意思差別很大。“手紙”指書信,“留守”意思是不在家,日本商家門口掛簾子寫個“湯”字是浴室,此類同形不同意的詞彙太多,光看漢字來理解日語,很多情況下會南轅北轍。

    3.二戰時日本鬼子的情報多用漢字書寫,我們即使看了也很難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更不要輕信抗日神劇中一個小朋友就能搞定日軍的情報。不信我可以新增一張日本人二戰期間侵略中國南海的情報,是手抄原文材料,很有臨場感,看看各位能不能搞清楚什麼意思。這些情報當時是日本的機密材料,不過現在大部分材料已經公開了。各位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特工,現在拿到了鬼子的情報,一定要翻譯出來,看看到底能不能看懂。等大家猜差不多了我再揭曉答案。歡迎在留言區翻譯這段日語手寫材料,也歡迎各位的評論,謝謝。

  • 15 # 實心韌

    日本創造日語,借用了漢字和漢字的體系。明治維新以前,教育不普及,大多數日本人是文盲。但貴族和官僚機構的人識字,且大多數公文用純漢字,無假名。能用純漢字寫文章人頗受尊敬。有文化的人還寫漢詩,以顯示自己的文化修養。很多公文是漢字,有機會參觀日本的博物館,你會發現類似中文古文的文章。

    明治維新之後,清朝的衰退,日本人的西化,促使他們更多地使用假名,甚至有人提出去漢字化。人們開始儘量少用漢字。美國接管日本後,日本開始把英語直接用假名轉換的方式使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漢字圈的人越來越看不懂了。奇怪的是,這兩種不太國家借過來的文字並存,人家無違和感。看到日本農村老太太蹦出英語一樣的日語,挺搞笑的,比如會議不說成會議,要說mitingu,洋範兒!

  • 16 # 西洋景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二戰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來說,是個很大的一個轉折點,站前的日本一直認為中國將來會是他的一個附屬國,為了便於將來的統治,在很多文字上的應用還是很接近中國的文字意思,要不然那時就有很多日本人在中國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成為中國通;而他沒想到的是最後美國給他投了個原子彈,是徹底打碎了日本那顆驕傲的民主心,再加上美國在日本推行的去中國化,特別是在文字上;再加上中國也進行過漢字的簡化字改革啊!你還別說漢字改 革 後,日本、臺灣、香港,還有久居國外的人,回到內地後,基本等於個半文盲,報紙和街面上太多的字他都不認識了,更別說是什麼意思了,這也符合當年的特殊情況。

  • 17 # 智美093

    二戰時期的日本文字,它裡頭大概有80~90%的漢字啊,所以說那個時候取漢字畫的,呼聲還不太高,漢字的使用頻率也比較高,所以說那個時候日本的它的漢字的使用還是比較廣泛的,後來呢慢慢就是由平假名和片假名,它的在日文當中的應用慢慢就多了起來,所以說這個時候如果說是再出現大量的漢字的話,會對漢字的認知程度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日文裡頭的漢字它不僅僅是針對我們漢語一樣,它是不是這樣的,它有這個音讀和訓讀兩種方法,因此說對於認識漢字的過程當中呢,有很大的困難,到底該是讀音還是改編了,所以說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因此在為了識別方便期間,日本的日文呢,就是逐漸逐漸的減少了漢字的使用頻率啊,逐漸的使用它的假名來標記一些文字和語言啊詞彙,所以說,日本的千家名和平假名,它是使用的頻率呢,越來越高,漢字,由於其難寫難認難記,所以說它慢慢的啊就失去了,那它本應該有的位置啊,現在呢日本的裡面的常用的漢字呢,大概還有1900多個,它是跟我們漢語裡頭的漢字呢,意思已經相距甚遠。

  • 18 # 隨興而書

    這需要結合日本文字的演變史談起。

    隋唐時期,中國文化成為東亞地區各國爭相學習的文化,形成了漢字文化圈。隨著大量日本遣隋使、譴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他們將大量的中國文化帶回日本傳播,當然也包括文字,日本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變,形成了日本漢字,這些日本漢字與中國漢字僅有細微差別,讀音不同但意思相同或相近,並且在日本大量使用。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文化的傳播以及日本推行全面西化,大量的西方文獻被翻譯成日文,並且清朝日漸衰敗,日本的文化隨著留學生一起被傳播到中國,現在漢語中的很多字詞便是這樣而來。這樣,在二戰時期,日本使用的漢字華人大多數認識。到了二戰以後,日本文字中很多字詞演變成平假名的形式,就變得很難是看懂什麼意思。

  • 19 # 東瀛知客

    日本古代是非常落後的,以中國為榜樣,向中國全方位的學習,包括引進了中國的漢字,現在還有很多的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的發音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而且絕大部分漢字的意思都和漢語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他們又加了一些改良,裡面增加了假名。早期的日語正如題主所說漢字比例比較高,現在很多正式的法律檔案漢字的比例也相當高,這樣能表述意思更加確切。 假名的形狀很特別,它是在一些漢字筆畫的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它的部分功能和我們的漢語拼音的類似,是一種拼音符號。因此日語裡面所有的漢字都可以用假名拼寫出來,但是全部用拼音拼出來的文字就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同音字的假名是一樣的,但是意義是不同的。現在韓語就有這個問題,韓語最初也是使用漢字,但後來廢除了漢字,全部採用拼音符號,現在很多的韓語姓氏拼音是一樣的,但是裡面的姓氏不一樣,比如劉和柳,這種問題拼音很難解決。而日本就保留了漢字,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歷史的發展,因為假名書寫更快捷,現在喜歡使用假名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年輕人不太喜歡寫漢字,就更多的是使用了假名,導致題主所說的現象。

    另外就是現代科技來源於歐美,很多的名詞都來源於歐美,像醫學、物理學、電磁學、化學等等,由於中國近代這些方面落後,所以並沒有對應的漢字,因此,日本的文字裡面表述這些詞語的詞大部分採用的是英語或者是其他西方國家語言的音譯,採用假名書寫,完全就是英語單詞按照日本的讀音習慣進行了音譯。其實我們國家這種現象也非常多,像沙發、坦克、盤尼西林等等。很多的專業術語相當複雜,這就導致了一些上年紀的人根本搞不懂這些假名所表示的意思,一些非專業的人士讀這些領域的文章也非常吃力,很多老年人到醫院去就醫的時候就顯得特別困惑,很多的醫學術語包括藥物都是假名。其實用假名錶示這些科技詞彙,還不如直接用英語更加的容易辨認。

    這是目前日語裡面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雖然很多人對此非常的困惑和不滿,但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 20 # 正義凜然溪水g0

    你提的問題我只想回答一下剛解放時候的事,那時期在大城市的一些路口寫有大幅“仁丹”兩個字的日本人的廣告。一般人都會認為這是日本人當年向華人賣“仁丹”的廣告,你如果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

    這是日寇侵略者的為部隊行軍寫的提示,如果在路口見到有“仁丹”的廣告,表示這一街路不是死路(即可透過的路),可見日寇為長期侵略中國是用盡了心思。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拼配的茶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