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城北以北大良造

    太宗李世民去世以後,唐高宗李治繼位,但是高宗其人性格溫順,這種性格作為李唐天下的二代繼承人,顯然面對那些跟從太宗戎馬一生的大臣,有些敢怒不敢言的服從。尤其面對是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下顧命大臣時,這種情況尤為明顯,皇權的勢利被剝奪太多。

    就此,估計也是性格決定命運,武則天的出現也是歷史的必然性,即便沒有武則天,也可能會出現劉則天,王則天或者如同漢武帝時期的霍光等權臣,大唐江山難保不會易主。

    武則天的出現也是順從了歷史的規律,其在位期間,大唐天下國富民強,皇權得以集中,於百姓而言未見得的壞事,革命就是流血犧牲,改革的過程中難免觸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但是所謂“興,百姓苦,忘,百姓苦”,能讓只要國家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的皇帝,就是好皇帝,難不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是一句空言。

    其去世之後,入乾陵,立無字碑,我想這也可能是她明知自己的出現於那個時代而言就是大逆不道,她的功過任由世人評說。

    個人而言,覺得太宗三子,楊氏所生蜀王李恪,處事果決,德才兼備,或許更適合接替唐朝天下,然太宗英勇一世,年老之際聽從長孫無忌之言,未立其為大唐天下的接班人,想是也是一生的敗筆。

  • 2 # 藝紙愛你

    我個人認為武則天的一生榮辱與共!

    首先說榮譽吧!武則天對科舉制的創立的貢獻:

      1、武則天首開設武舉,給武人晉級的機會;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4、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武則天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舉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

    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後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讚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再說她的辱吧!我個人認為她的生活糜爛。在政期間不在意眾臣反對!光明正大的養男寵!並不制止男寵無惡不作的行為!

  • 3 # 豆豆的Volg

    情況不是這樣的,武則天統治時期經濟得到了發展,百姓生活比較穩定,沒有大量的流離失所的情況,被後世譽為“貞觀遺風”。不過她確實重用酷吏,比如周興等人,統治手段的確有殘暴的表現,有關的解釋如下:

      一、對武則天的總體評價: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二、武則天時代經濟發展的情況:

      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資料。

      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鹹得支給”。

      三、介紹武則天重用的酷吏:

      1、周興:

      周興(?-691年),雍州長安人,武則天重用的酷吏之一,官至尚書左丞。周興濫殺無辜竟達數千人,創造多種刑法,用刑殘酷。

      天授二年(691),也被人告發謀反,被來俊臣用請君入甕之計制服,武則天將他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殺。

      2、來俊臣:

      來俊臣(651年-697年) ,雍州萬年人。武則天執政時的著名酷吏。因告密獲得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御史、左臺御史中丞、司僕少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又設推事院,大興刑獄,與其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採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其貪贓枉法,橫行無忌,與侯思止、王弘義等結為朋黨,最後甚至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又企圖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被衛遂忠告發,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等乘機揭露來俊臣種種罪惡,終被武則天下令處死。來俊臣被處死後,其酷吏黨徒皆被流放嶺南,延續14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才告結束。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從30歲被立為皇后(公元655年)到公元683年唐高宗死的30年時間內,武則天輔佐高宗治理國家。她用李績、劉仁軌平定了高麗,佔領平壤;用裴行儉、黑齒常之等擊退吐蕃貴族和突厥的騷擾,使自中原到東西邊境得以安定。

    d067e519cb66119998be2d.jpg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則天審時度勢地提出治理國家的“建言十二事”,即:

      1.發展農桑

      2.以德感化天下

      3.免除京畿地區徭役

      4.禁浮華

      5.崇尚儉樸

      6.廣開言路

      7.杜絕讒言

      8.學習老子的《道德經》

      9.為母服孝三年

      10.5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核

      11.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

      12.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員可晉升

      這十二條是治國之本,是經濟政策,又是軍事策略,是一份十分全面的施政綱領,對普通百姓和各級官員都有好處。

      首先是發展農桑。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桑,確信“本固則邦安”。興農是固本的首要,武則天在《臣軌》一書中說,“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給人足,則國自定焉”。她曾說,“農不富,國不富”,為此實行均田制,除應繳租稅外,不增加苛捐雜稅,並廢除鹽稅和鐵稅。武則天督促地方官員修水利灌溉農田,親自查找了高祖以來各地興修的水利工程共100多處,指令興40多處,這些工程都發揮了灌田作用。

      高宗顯慶年間,高宗和武后曾命各州縣因地制宜興修水渠灌田。多年來,狄仁傑集呂梁山東流的數百溪水,匯成20多條水渠,使幷州以西方圓500多裡農田得以灌溉;陸元方任綏州刺史時,以倒虹吸管引黃河水向西灌田7萬多頃;張柬之在荊州時,引長湖水向北、引漢水向東,灌田12萬頃;王及善以病體之身出使山東賑災時,帶領地方官員和百姓引大清河水向南,修大小水渠70多條,灌田5萬多頃,又在壽州南引河水,擴大了芍陂,使芍陂(群眾稱安豐塘)周圍二三百里農田旱澇保收。武則天又命各州縣除經常維修外,還要新開渠道擴大灌田以利農事,並獎勵了40多名興修水利有功的官員。

      武則天把各道朝參使和他們帶來的老農民請到後宮,瞭解東北的高粱和玉米、河東道的小麥和棉花、江淮的水稻、西北的畜牧、沿海的漁業等情況,以及怎樣抗拒旱澇災害。武則天讓幾名女官詳細記錄,接連十幾天不停,隨後分門別類,彙總成冊。她又命北門學士範履冰、周思茂等整理,詳加審閱圈點,最後親筆題名曰《兆人本業》。再找來貢生、年輕京官及宮中女官400多人,齊集永成殿,分兩班日夜抄寫,日夜不停,凡一月有餘,共成600多冊,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農業科技全書。

      武則天明白農不興則民亂,她察看了北至汾河兩岸、東至汴州等地。當時洛陽下屬各州縣均田制的實施均不好,家有百畝田的只有十幾戶,一般農戶只有十幾畝田。洛陽是東都,朝廷和官員、豪族佔田少者數千頃,多者十數萬頃,且都是良田。魏元忠任洛陽令時,對大戶的田加以限制,並將一些荒山、荒地分給無田或少田的農戶,但這隻稍稍緩解了部分農戶的困難。武則天果斷決定,東都和長安的屯兵田不動,把朝廷在洛陽和長安的田分出六成,其他凡佔田千頃以上的大小官員、大族大戶均退田一半,無償分給無田和少田的農戶。

      武則天很重視邊防要地的屯田事業,一則可以發展農業生產,二則可以穩定邊境地區的百姓生活,三則鞏固了國防。武則天派婁師德在河套一帶屯田、郭振元在甘肅走廊屯田、黑齒常之在河源屯田,這3位將軍的屯田事績都載入了史冊。

      武則天的“建言十二事”中,第十條是5年以上有功官員不再考核,第十一條是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第十二條是任事久又有才德的官員可晉升。這些措施主要是為基層的小官、小吏制定的。我們知道,縣令是七品芝麻官,八品官員是縣令以下一些辦具體事的小頭頭,他們常年在基層工作,相當的辛苦。為這些人增加年俸,穩住了這些小官、小吏,使他們安心地、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這便是本固則邦安。史載,唐太宗死後3年,也就是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中國人口有380萬戶。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歷經53年,全中國人口增至615萬戶,人口增長近一倍。如果社會動亂,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大小官吏、地主老財、豪門大戶強徵暴斂,人民生活不得安定,人口能增長嗎?任何時代、任何統治者,如果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然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

      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為普通百姓和中下級官員著想,為他們爭得利益,贏得了絕大多數百姓和官員的擁護。所以在武則天執政的50年中,有時她和那些權臣的鬥爭是用了一些權謀,而她一直立於不敗之地,主要是她有一個政治家的胸懷。上面勾心鬥角、風雲變幻,民間則穩如泰山,這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不是用暴力和陰謀權術可得到的。

      徐敬業叛亂時,魏元忠說“海內承平久,聞狂狡竊發皆傾耳翹心以待其誅。”唐代大文學家陳子昂說:“百姓思安久矣,故揚州構逆。殆有五旬,而海內晏然,纖塵不動。”琅琊王李衝起兵只有7天便被消滅,他的手下軍官反對、士兵反對,不得人心的李衝被青年農民一棍打死。越王李貞起兵也只有20天即被消滅,為什麼?因為武則天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有老百姓的擁護。

      武則天很滿意自己對國家治理的成就,晚年她作了一首詩:

      三山十洞光玄篆,

      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

      交鳳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

      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住歡筵賞仁智,

      雕鞍薄晚雜塵飛。

      筆者在乾陵無字碑前,聽到老農婦唱的《花鼓歌》:

      花鼓一打團又團,

      天上飄下一隻船。

      船上坐著九天女,

      九天女下凡百姓歡。

      俺們的皇上呀,

      就是那天女下凡。

      時至今天,老百姓仍在歌頌武則天。

      我看了有些人寫的有關武則天的書,書中對“建言十二事”中的一些提法,總是這樣分析、那樣分析,最後落在武則天頭上,還是貶低。“建言十二事”難道不是好事嗎?《資治通鑑》上都說“詔書褒美,皆行之”;高宗和當時的大臣、百姓都說好。為什麼到今天,有人還用“籠絡”、“暗藏玄機”、“裝門面”、“政治作秀”等貶義語呢?

      武則天是公元705年死的,距今已1300多年了,正史野史、褒貶是非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已很難得到一個真實可靠的答案。我想,今天研究一個歷史人物或一個歷史事件,以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作為評判是第一位的。

  • 4 # 長安女子唐歌

    對於武則天的汙名化,是千百年來男權世界不遺餘力所做的事情。武則天為了權勢殺害自己的孩子,勾陷王皇后。這件事本身就是人們臆想出來的,1000多年前的唐朝嬰兒死亡率非常的高,即便是在皇宮。也有嬰兒死亡的事件發生。武則天確實有一個女兒,安定公主在很小的時候死去,但是歷史上並沒有證據,這個公主的死去是武則天一手造成的。在武則天當政時期,許多歷史文件也沒有記載過。包括駱賓王寫的『討武曌檄』也沒有此類內容。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駱賓王不可能不知道。用這樣的蛇蠍心腸來打擊武則天更會有吸引力。然而駱賓王的『討武曌檄』並沒有這樣的內容。可見這件事,在當時唐朝並不存在。

    這一段在《新唐書》中有寫。《新唐書》是宋朝人寫的唐朝的事兒。大家都知道歷史是勝利者主筆的,加上主筆的男人們本身對武則天就懷恨在心,惡意揣度安定公主的死因。將安定公主的死歸咎於武則天,為了扳倒王皇后而設計的。本身就是無稽之談。這是儒生們不能容忍一個女性作為領導人存在的無聲反抗。

    由於武則天的安定公主過早的夭折,這也就是。後來武則天對太平公主寵愛有加的原因之一。作為一個女性,一個母親,我不相信。武則天有這樣狠的心,可以將自己年幼的女兒戕害在襁褓之中。生安定公主的時候,武則天並不是皇后。那時候的她得李治專寵,寵冠後宮。根本不需要殺害自己的孩子來勾陷王皇后。你李治的個性,吹耳邊風就足夠。

    武則天當政時期政治清明。武則天和李治大力提倡科舉,能夠破格使用人才,讓大批的寒門士子通過科舉。充斥到三省六部,大大削弱了門閥士族的力量。為讓關隴集團退出歷史舞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武則天時期大膽啟用,狄仁傑,姚崇等。讓武則天時代有了“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美譽。

    在經濟上,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的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績顯著。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和發展。手工業也在這一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採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政治上的清明。使武則天時繼唐太宗之後,對吐蕃,契丹,突厥等外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制討伐的態度。

    武則天是承上啟下的一代英主。由於她的仁政使國力強盛。為李隆基時代實現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可以說沒有武則天就沒有後來的開元盛世。

  • 5 # 教書匠1樂檬

    武則天雖重“權謀”,又狠心的殺害自己的孩子,但這跟她的政績關係不大。

    武則天從古到今人們對她的評價就是褒貶不一的,雖然她的私生活和利己狠心的性格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她,甚至憎惡她。但是,她對整個國家甚至後世做出的貢獻還是不能夠直接抹殺的。

    宋慶齡曾對她做出了“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的高度評價。

    1.在她執政的近半個世紀中,她鎮壓過異己,但也發現生產,完善科舉,破除了門閥觀念,不拘一格的任用賢才,使得唐朝形成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且政治清明,社會比較安定,經濟也得到了有效發展。這些政績的取得無不顯示出了武則天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充分的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政治家的風範。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武則天在選拔人才上可謂“求賢若渴”。太宗時期,錄取進士為205人,而高宗,武則天(二聖)時期,錄取進士多達1000餘人。垂拱元年(685年)她還宣佈:“內外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資治通鑑》卷203)就是讓老百姓自我舉薦,自表才能。這在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從此也可以看出,她渴慕賢才的迫切心情和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開明政策。

    武則天選拔了一大批文武人才,先後任用的宰相就有七位,分別是:李昭德、魏元忠、杜行儉、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琰。善於用人,善用能人,是武則天政權鞏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2.她在政期間特別重視農業生產,她認為:“治國之本,必在務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推行了“均田制”,而且,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這一舉措帶給當時的底層人民一個比較安穩、富足的生活環境。

    光宅元年(674年),她下令獎勵農桑,並以此作為官吏治績的標準。州縣境內,若是耕地不斷增加,農民家有餘糧,當地官員可給予升遷。如果生產搞得不好,百姓背井離鄉,逃荒要飯,則對當地官員予以降職或者免官。這項措施,對於督促地方官吏們關心農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武則天也非常注意安撫百姓,數次下令減免租稅徭役。如通天元年(694年),武則天大赦天下,全部免除當年百姓應繳納的租稅。

    封建時期國家的租稅和徭役一般都是來自國家編籍的農民,一旦農民脫離戶籍,就成為逃戶。過多的逃戶既影響社會安定,又影響國家的稅收和徭役。武則天不像其他皇帝一樣重罰逃戶,而是規定,各色人(工、商、農)如果由於饑荒逃亡,在一定時期內自首,就可以獲得政府的承認,在新的地區開荒,一年內還可以免租役。

    3.她還非常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她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性水利工程就有19項。這一功績在唐代的所有皇帝中僅次於在位長達四十五年的唐玄宗。

    比如,垂拱元年,她令人將原升源渠延長,引歧水,隴水入長安,解決了長安老百姓的飲水和灌溉問題。垂拱四年,在泗州漣水(今江蘇漣水)開鑿了新漕渠,南連淮水,溝通了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境內),沂州(今山東臨沂),密州(今山東諸城)之間的聯絡。聖曆元年,又在湖州安吉,引天目水入邸閣池,石鼓堰,使農民灌溉農田得到了巨大的便利。

    武則天的經濟政績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據史書記載,到長安末年洛陽的糧食堆積如山,人口的增長也很好的反應了經濟的利好!唐初,戶口數為200萬,貞觀末年為300年,到了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末年(公元705年),已達到了635萬戶,是貞觀年間的2倍還多,足以證明經歷的繁榮。

  • 6 # 史海孤影

    對於武則天稱帝,在唐代前期的評價還是相對正面的。只是後期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重要地位,輕視婦女的輿論盛行,男權當道,武則天稱帝是對封建禮教的公開挑戰,必然遭受封建統治者、史學家的謾罵、貶責,甚至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所共怨”。

    殺人多和私生活是封建時期史學家批判武則天最多的兩個問題。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皇帝后院基本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稍稍一算也有好幾百號人。武則天也是一個皇帝,她只是寵幸了薛懷義、沈南繆、張昌之等三四個男寵,所以也無需苛求武則天的私生活。

    殺人多,她殺得多是什麼人?大部分是她的政敵和情敵,很少因為昏庸無道而無故殺人或殺好人,這是鞏固新政權必要的手段來維護新朝廷的安穩。當然,她弒兒這件事確實會體現她極其殘暴,具體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位期間的突出政績。

    武則天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同時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併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武則天執政期間,社會相當安定,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執政期間,人口增加到615萬戶,比唐初多增戶200多萬。人口的增長也是能反映武則天大力推動經濟發展。

    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武則天組織反攻恢復生產,發展對外貿易,又設立北庭都府戶安定邊境。邊境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也是武則天政績的表現。

    武則天執政時,大膽革新,勇於創造,為後許多寶貴遺產。在制度上有殿試、武舉、銅匭、農上有詩、詞、文章、碑銘、石刻等。還編成世界上第一部《新修本草》,可謂當時醫藥衛生之頂峰鉅著。

  • 7 # 一千零一個答案

    武則天是否殺死了自己的女兒,這件事其實是有爭議的,對於武則天女兒的死因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為權利殺女兒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無法證實的猜測。

    那麼她任職期間真的為百姓創造利益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

    武則天做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對於她的非議勝於功績,但她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貢獻卻是無法否認的。

    1.武則天穩坐江山後,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首先是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由於武則天善於選拔人才,在她當政的時期,人才濟濟。她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璟,使國家出現正常穩定的局面,防止了內亂和外患,得到長達半個世紀的強有力的專制統治。唐中期的宰相讚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2.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提倡興修水利,還以糧食收成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3.修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在傳統上和輿論上打擊和減弱了那些士族官僚集團的勢力,扶植庶族地主階級。也使得這些士族官僚不再有入仕做官的優越條件,也不能因為出身高貴而為所欲為。而對庶族出身的官員,也不再因為門第貧賤而受羞辱於人。

    4.抗擊外來侵略、屯田積穀、保護邊境安寧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武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推行大範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負擔,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 8 # 大話古今

    “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對她的統治評價還是恰當的。

    武則天受人指摘主要在於大興告密之風,任命酷吏,殺害無辜,濫封官吏,以及生活淫亂等。實際上武則天既用小人,也用君子,小人幫她奪權,君子幫她治國。本篇文章不談罪過,只談貢獻,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及其他方面。

    1、政治貢獻

    武則天提倡科舉,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舉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唐中期的宰相陸讚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

    2、經濟貢獻

    作為一個曾體驗過民間生活的帝王,武則天也比較重視農田水利的建設。她在位期間,清查非法佔田、搜刮隱戶、興修水利,提出“重農桑、薄賦徭”的主張。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1%。

    3、軍事貢獻

    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係,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破吐蕃,收復“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4、文化貢獻

    武則天在位時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武則天對盛唐詩賦的繁榮也有貢獻。她本人愛好文學,不但作詩,還創造出一些漢字,如她的名字“曌”等。在她的積極倡導下,宴會賦詩、應制賦詩十分盛行,吟詩作對成為獲取功名的一個捷徑。在武則天時代,唐詩開始進入繁榮期,格式、內容等方面也漸趨成熟。

    5、其他貢獻

    武則天還是一位信奉佛教、支援佛教事業發展的佛教徒。在她稱帝之初,就以帝王的命令下詔奉佛為尊;她對當時的高僧也至為禮遇;她還迎請高僧主持建寺造像。在做好佛教硬體的同時,武則天還組織國內外高僧翻譯佛經,進一步完善佛教各宗派典籍。作為一代帝王,武則天對佛教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相容三教,使其發展。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融為一本《三教諸英》。

    女星武則天,真不愧是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文武大臣稱她為“聖神皇帝”,不是偶然,也不是奉承。最起碼她在位時,可以算是國太民安。

  • 9 # 東說史時

    這個問題就得看從什麼層面來看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目的,大多是為鞏固統治,增強國力,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謀利,真要說到為了老百姓利益,少之又少,畢竟很多都並非來自老百姓。

    如果從國家層面看,她還是有些貢獻的,雖然詬病也很多。在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違反傳統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寵。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要說她為老百姓謀了哪些利益,最突出的應該是在促進經濟發展上。

    01發展經濟

    雖然,早在貞觀年間就提出過“勸農桑”的政策,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

    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增加粉到615萬戶,這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反映了當時經濟發展迅速的客觀事實。

    02大開科舉

    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科舉考試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階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階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階官吏的越來越多,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窮人百姓也有了更多的機會。

  • 10 # 江南品古

    武則天建立周朝後,在科舉制度和經濟方面做了很大貢獻,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晉級的機會。

    經濟方面,“勸農桑,薄賦徭”。她掌權後,編撰了一些勸農檔案和資料,頒發到各州縣。並注意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監察。對由於土地兼併而逃亡的農民,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所以,在武統治時期,社會比較安定,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經濟發展促進了人口的增長,武統治期間人口平均每年增長0.91%。

    武則天建立周朝後,特別注意扶持中低階官員,提拔庶族人士,用來取代舊有的權貴階層,她對科舉十分重視,對中國科舉發展做了重大貢獻。

    一,鞏固科舉,增加殿試

    創立了“糊名制“,即試卷密封制度。

    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不是高階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的真才實學,看你的政治才能。由於是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階官吏,使科舉出身做到高階官吏的越來越多。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士人蔘加科舉的積極性,也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

    武則天開創了一種新制度——殿試。皇帝當主考官,在大殿上親自選拔人才。由皇帝主持考試,就意味著參加考試的人都算作“天子門生”,考生與皇帝之間還能建立起一種尊師重道的師生關係,從而拉近了考生與皇帝之間的距離。

    二,開設武舉

    武舉的創辦人就是武則天。武則天時期,國家承平日久,老百姓習慣太平日子了,府兵制也逐漸瓦解,所以平民很少接觸軍事訓練,國家兵源質量堪憂。武則天首開武舉,給了武人晉級的機會,老百姓都有機會通過武舉為國出力,出將入相。

    三、加試雜文

    以文詞取士,不重經文。她規定進士加試雜文,這促使青年學子在文章方面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帶動了整個社會風氣的轉變。大大促進了知識分子文學創作的積極性,改變了整個社會風氣。

    四、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五、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六、武則天能夠破格用人,曾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年過五十,無兒無女,一無所有,有一天臥床病倒,能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