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利刃號
-
2 # 強武堂
末敏彈是一種革命性的反裝甲武器,它的出現直接改變了傳統炮兵依靠大範圍無制導射擊或精確制導炮彈攻擊裝甲目標的方式,相比於末敏彈,上述兩種方式對付裝甲目標都顯得頗為昂貴,尤其是一些精確制導火箭彈的造價與一臺坦克甚至不相上下,在大規模戰爭中很難打出好的交換比。而末敏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首先要明確,末敏彈不是精確制導武器,更不是導彈,只是一種特殊的彈頭,可以裝在任何大口徑火炮上發射。其原理說起來也很簡單,普通火炮只需要將這種炮彈發射到敵方裝甲叢集的範圍內,如果是普通炮彈那就只有要麼砸中坦克(包括近失)要麼砸不中兩種結局。但這種炮彈會在坦克上空開啟降落傘,在緩緩下落的同時自動檢測目標,一旦發現裝甲目標就觸發引信,發射內建的破甲彈攻擊他們的頂部裝甲。穿甲威力達到100mm以上,這一穿深對付坦克的正面裝甲宛如隔靴搔癢,但是對於薄弱的頂部裝甲來說就是毀滅性的了。畢竟目前成熟的三代坦克並沒有考慮過對該類炮彈的防護。
至於防禦,主流的三代坦克對這種全新概念的武器並沒有太多的辦法,僅有的幾種如煙霧遮蓋、設定假目標甚至隱身塗料也都只停留在理論上。要知道這些方法相對於一枚末敏彈而言造價都顯得極為昂貴,而這正是末敏彈的戰略意義。目前比較靠譜的防禦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炮彈發射之前,先摧毀敵人的火炮發射陣地。
-
3 # 光明科普
從坦克誕生的那一天起,人類就開始尋找打破這種身披重甲的戰爭巨獸的方法。從最開始的集束手榴彈,到戰防炮、反坦克步槍再到後來的各種水平面上的反坦克武器,再到立體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武器的發展和人類戰爭的發展也是同步的——從水平面上的戰爭到立體的空地一體化的戰爭,而那些垂直攻擊坦克頂蓋的武器常常讓坦克兵談之色變,這其中就包括末敏彈。
中國某型末敏彈
末敏彈主要使用的是爆炸成型彈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這種彈丸在早期曾經被稱為自鍛破片(Self-Forging Fragment,SFF),這也是在軍事愛好者群體中流傳最廣的一種稱呼,當然在某些著作中這種彈丸也被稱為米內斯-沙汀戰鬥部(Misznay-Schardin Warhead)或者彈道盤(Ballistic Disk),這種戰鬥部從分類上來看應該還是屬於化學戰鬥部的,因為這中戰鬥部是一種另類的破甲彈,這種彈頭再利用聚能原理將大錐角的金屬藥罩爆轟成為一個短粗的類似於穿甲彈(Armor Piercing shell,AP)的高速侵徹體戰鬥部。
這種戰鬥部和其他的透過門羅效應形成的高溫金屬射流不同的是:
首先,這種戰鬥部對爆炸的高度並不敏感,普通的破甲彈的最適炸高是彈頭直徑的兩到三倍左右,也就是說80毫米的彈頭最適炸高或者說爆炸距離是距離裝甲160到320毫米左右,其他口徑的破甲彈以此類推,而EFP戰鬥部可以再800-1000倍彈徑的炸高上取得有效的攻擊效果。
中國當前使用的PF89式80毫米火箭筒
其次,因為這種彈頭比較粗短,更像一發穿甲彈的緣故,所以說這種戰鬥部並不會受到各種反應裝甲的削弱。要知道,無論是反應裝甲的流性形變還是爆炸式反應裝甲的高爆反應盒都能對破甲戰鬥部造成足夠大的威脅,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坦克都在裝甲外面安裝爆炸式反應裝甲或者惰性反應裝甲的原因。
二戰德國使用的穿甲彈,從外形上看和EFP戰鬥部很像
除此之外,這種戰鬥部的殺傷效果也要遠遠好過普通的破甲彈,因為破甲彈在依靠金屬射流殺傷攻擊路徑上的目標之外,還依靠射流在穿甲過程中帶起的裝甲碎屑四處飛濺殺傷目標。但是金屬射流帶起的碎屑實在是太少了,所以破甲彈的殺傷效果長時間受到詬病,但是EFP的彈丸不僅可以進入裝甲單位內部飛濺殺傷,還可以帶起大片的裝甲崩落,進一步擴大殺傷後效,裝甲崩落的效果可以參考碎甲彈攻擊軋壓均質裝甲(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RHA)。
所以這種戰鬥部被拱頂的末敏彈和路邊地雷所使用,根據一些資料披露,以色列的SM122/7C EFP反坦克地雷曾經在五十米開外將一輛蘇聯的T系列坦克的側裝甲炸的稀爛,此次事件的發生也讓世人堅定了將EFP戰鬥部發揚光大的信念。所以人們將這種武器安裝上了毫米波引信,對裝甲車輛的頂蓋進行攻擊。
世界主流的末敏彈的外彈徑都是155毫米,一發炮彈攜帶2-3枚彈丸,彈丸的直徑在130-150毫米之間,穿深可以達到100毫米以上。這些小彈丸可以再坦克上空起爆,並在紅外和毫米波雷達的制導之下搜尋自己的攻擊目標,並對坦克的“頭皮”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可以說這種武器已經超越了攻擊頂蓋的標槍導彈,因為標槍破甲戰鬥部可以被爆炸式反應裝甲削弱。
標槍導彈發射過程
但是隨著裝甲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找到了可以正面對抗空降的EFP戰鬥部方法,而且已經被成功是運用在了坦克之上。中國的99A坦克已經不再懼怕世界各國的末敏彈,因為中國的99A的頂蓋的防護能力已經達到了三位數。中國的99A坦克的頭皮的防護能力除了依賴於優秀的物理厚度還依賴於中國最近剛剛在該型坦克上面使用的聚能反應裝甲,如果說爆炸式反應裝甲是在坦克的外裝甲上面集成了很多可以把手中的盾牌扔出去的小人,那麼聚能反應裝甲就是在盒子中集成了一排類似於圓柱形狀的破甲單元。
利刃反應裝甲模型,中間凹進去的圓柱體是聚能反應單元
聚能反應裝甲的攻擊效果
在外層的裝甲層被擊穿的時候,聚能反應裝甲單元就會被啟用,然後這些單元就會像一發破甲彈一樣擊中正在侵徹裝甲的高速侵徹體,如果侵徹體的橫向強度不夠的話,很容易在聚能反映單元的攻擊下折斷。即使是粗大的EFP高速侵徹體也不例外,即使這種侵徹體憑藉足夠大的直徑沒有被聚能反應單元切斷,穿深也會因為失去了橫向的強度而大幅下降。
被切斷的穿甲彈彈杆
所以說雖然末敏彈有著諸多的優點,但是這種彈藥遠遠不能說是無敵的,從當前的陸地裝甲水平來看,也遠遠沒有到達攻遠大於防的地步,最起碼從現在來看,當今陸軍的技術水平還處於一個攻防平衡的狀態,但是在不就得未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rmor 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APFSDS)將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彈芯。或許那個時候坦克的攻防將真正被打破。(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路。)
-
4 # 神話喵喵
說起末敏彈,廣大軍迷應該都不陌生。作為現代戰爭中,對付坦克等裝甲力量叢集的“大殺器”,末敏彈一直為人所推崇,就差像RPG那樣設立“神教”了。但問題來了,末敏彈那神乎其神的大規模穿甲殺傷效果是怎樣實現的呢?
(“自鍛破片”形成示意圖)
簡單來說,末敏彈的穿甲比較討巧,就是透過從空中引爆攻擊坦克最為薄弱的頂部裝甲來實現殺傷。但這種“操作”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對於末敏彈而言,便是透過“自鍛破片戰鬥部”實現。所謂“自鍛破片”,就是指炸彈戰鬥部爆炸後不產生正常金屬射流,而形成的短粗高速侵徹彈體。
(“自鍛破片”殘骸)
末敏彈透過在兩,三百米高空引爆產生“自鍛破片”,利用其高速度,高強度,大密度,實現對坦克乃至坦克叢集的殺傷。而為了應對末敏彈這種“大殺器”,現代主戰坦克首先最該想到的法子便應該是增強頂部裝甲,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以中國先進坦克99a為例,以末敏彈120mm穿甲威力算,其首上裝甲可以抗住,另外脆弱的炮塔裝甲部分,另安裝複合裝甲,就大可萬無一失了。
(末敏彈對坦克叢集的殺傷效果圖)
當然,邁入新時代,坦克的主動防衛裝置對付末敏彈的效果應該更好。以俄羅斯“阿瑪塔”坦克所裝備的“霞石”系統為例,其在水平方向上對反坦克火箭彈,導彈乃至穿甲彈的攔截效果非常好,如果研製出垂直方向上的防護版本,無疑使末敏彈殺傷效果大減。
(“霞石”坦克主動防衛系統)
回覆列表
末敏彈是一種成本低廉卻威力強大的反坦克武器,它可以從火炮或火箭彈上發射,可以好幾枚一起發射到一個目標區域,展開自己的降落傘後自動搜尋目標並攻擊。因為重量的限制,坦克的頂部裝甲沒有主裝甲那樣的防禦力,而末敏彈的穿深可達150㎜,足以擊穿坦克頂部裝甲,給坦克致命一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裝備了末敏彈,但能防禦住末敏彈攻擊的沒有幾個。那麼末敏彈是怎麼發動攻擊的呢?
和普通反坦克導彈一樣,末敏彈使用的也是破甲戰鬥部。但普通反坦克導彈的戰鬥部產生的是一股高速金屬射流,飛行一段距離後就會被拉斷,失去破甲能力,這就是格柵和間隙裝甲的原理。末敏彈的戰鬥部雖然也是破甲戰鬥部,但產生的是一條粗短的,有一定形狀的金屬條,它很穩定,即使飛行上千米都不會斷裂。而且它的飛行速度高達2000米每秒以上,比坦克主炮發射脫殼穿甲彈的初速還高,因此這個金屬條就像穿甲彈一樣,具備強大的威力,在一百米外可以擊穿150㎜左右的裝甲,足夠擊穿坦克頂甲了。
末敏彈的價格和坦克相比如同九牛一毛,但一枚末敏彈就能毀掉一輛坦克,這樣的價效比讓很多國家都裝備了它。但比較尷尬的是,現在還沒有好的方法可以防禦末敏彈。反應裝甲雖然可以減小反坦克導彈的穿深是因為它干擾了反坦克導彈的金屬射流,但金屬射流直徑小,末敏彈的金屬條直徑比較大,這使得反應裝甲並不能干擾末敏彈的攻擊。在現有的技術下,防禦末敏彈還只能依靠增加坦克頂甲的厚度,這隻能在新式坦克上使用。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末敏彈才具有這麼強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