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生水起139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夏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冬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直到西漢時才成為了現在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箇中氣和12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將一回歸年的長度等分成24份,從冬至開始,等間隔地依次相同安排各個中氣和節氣。這種方法叫做平氣。

    由於太陽週年視運動不均勻,按太陽黃經每移行15°的節氣是非等間距的,此法稱為定氣。定氣使用於曆法計算中。因為兩個節氣的時間長於一個朔望月(見月)的時間,所以可能出現一個月內只有一個節氣或一箇中氣的情況。所以從古代到現代,規定遇到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上月的閏月。這種置閏原則沿用至今。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侯現象、氣侯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侯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侯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就能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那幾時幾分又是怎麼確定的呢?

    這就是地球自轉引起的地方時的問題了。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是公轉軌道上的二十四個點,當地球公轉到這個點時,也就是瞬間發生的事情,這個時候在地球上一定有一根經線是正對太陽的,這根經線上的時間就是12點,然後我們可以根據地方時計算求出這時的臺北時間,這也就是這個節氣發生的時間了。

    其實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方文明起源於日本,是歷史真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