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小帥哥1k3A
-
2 # 曉形樓主人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黃河從黃土高原裹攜大量泥沙,到下游後水勢放緩而沉積下來,天長日久淤塞河道而造成黃河頻繁決口改道。據文獻記載自公元前602年(東周定王五年)始,黃河決口近1600次,較大的改道26次。有史可查的黃河改道入淮河現列舉如下:
漢武帝元光三年(公元132年),黃河在今河南濮陽西南瓠子決口,折向東南經鉅野澤,由泗水入淮河。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東京留守杜充“決黃河自酒入淮,以阻金兵"。杜充決黃河地點,史無明文,《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定在滑縣上游李固渡(今滑縣西南沙店集南三里許)以西。決口以下,河水東流,經今滑縣南、濮陽、東明之間,再東經鄄城,鉅野、嘉祥、金鄉一帶匯入泗水,經泗水南流,奪淮河入海。
南宋末期元代初年。金國將亡,蒙古軍攻歸德府(今商丘),在今商丘縣西北決黃河,河水奪濉入泗。後又在今開封北決黃河,河水奪渦入淮。
這次改道後不久,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黃河在今原陽、中牟、延津、開封、杞縣、睢縣、陳留、通許、太康等縣15處決口。當時的黃河在原陽縣城內分三股:一股經陳留、杞縣、睢縣等由徐州入泗水;一股在中牟縣內折西南流,經尉氏的、洧川、鄢陵、扶溝等縣,由安徽北部的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折而南流,經通許、太康等縣,由安徽北部的渦水入淮。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黃河在原武黑羊山決口,東經開封府北五里,折向東南,流經陳州、項城、太和、顏上,在壽州正陽鎮入淮。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黃河先是在新鄉八柳樹決口,漫過曹州和濮州,衝抵東昌府,過張秋,至張沙灣,破壞運河航道,東流入海。其後又在滎陽孫家渡口,洪水漫流原武,抵開封、祥符、扶溝、通許、洧川、尉氏、臨潁、郾城、陳州、商水、西華、太和、沿潁水入淮河。
明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在沙灣黃河改道淤塞,黃河主流復回開封北,沿歸德、徐州舊河道,經宿遷、淮陰入淮河。
明隆慶六年(1572年),潘季馴治理黃河,使黃河歸為一條河道,由開封、蘭陽、歸德、虞城、下徐、邳入淮河(即今明清黃河故道),行水280年。
回覆列表
答:椐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受到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決口一千多次。
最近一次黃河大改道是1855年,清咸豐5年,黃河衝破原有的河道,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大清河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