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益養薈

    權威型是指父母對孩子有嚴格的要求,同時給孩子以情感上的溫暖,使嚴格的要求得以實施,變成孩子自覺、主動的行為。

    所以,權威型家庭教育是好的,但是我們需要把握好專制型和放縱型之間的這個度。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味強調順服教育,特別因為孩子的行為讓家長內心不快,就不顧孩子的感受強行進行控制管理,都只能帶來破壞性後果。父母的強權教育,讓孩子能看到,也能立竿見影,但對孩子和社會都不利。

    父母對孩子放任自流又會怎樣?不用心的家長,雖然比獨斷專行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性要小些,但容易養成孩子散漫的性格,成為一個做什麼事情都不行的人。

    因此,要想做好權威型家庭教育,我們家長首先得情緒穩定,理解孩子的行為,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所言所行做出積極穩定的迴應,並且能夠尊重並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同時對孩子要有較高而且明確的要求,不能放任,同時也要做到獎懲分明。

    父母能做到這些,那麼在孩子的心目中自然就有權威,所以也就不會產生抱怨等的各種負面情緒。

  • 2 # 壹心大哥

    所以權威型的家庭教育在上個世紀還是非常有用的,因為那個時代,過去的年代沒有電腦、沒有漫畫、沒有智慧手機,父母就是我們崇拜的物件,我們回到家後,只要願意抽時間多跟我們講話,哪怕是說教、責罵,我們都會感覺到溫暖,因為我們覺得父母始終是在關心我們的成長。

    當我們進入青春期後,開始有獨立、自我意識,長輩通常都會語重心長的教育我們這些不聽話的孩子,聽到的結尾最多的就是“為了你好”,我們通常在聽到這句”為了你好“,就選擇了順從,選擇了聽話。

    我們既然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選擇了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選擇了接受”為了你好“這樣的教導,自然我們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也就是情緒本身與情緒的應對,我們就這樣承載著諸多情緒,在那個年代慢慢長大成人。

    而我們這批70後、80後父母,一直是在聽話的教育環境下中長大的,從未正視和體驗過情緒自我覺察與正確應對,現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還是沿襲上一代人的模式。

    所以孩子們寧願玩遊戲、追明星、看各類視訊,都覺得比父母、老師的傳統說教顯得更生動、更有趣,而且更加權威,以至於我們的教育效果事倍而功半。

    所以,我們現在還是用上個世紀行之有效的權威型家庭教育,就會長期壓制、忽略、漠視孩子的感受,孩子基本上都是在恐懼籠罩中成長,伴隨恐懼,孩子還會滋生害怕、難過、生氣諸多負面情緒。

    往往權威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雖然達到了眼前的目標,但恐懼深埋心靈,體罰、打罵教育便是如此。

    一般家長執行權威管教,讓孩子服從命令,往往都是驅動孩子的恐懼。殊不知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在既定軌道成長,創造力也容易受侷限,一旦生活的軌道改變,恐懼的影響力就出現了,尤其是所謂的“乖乖崽”。

    我因此思索,在這個資訊非常發達的年代,如果還是按照古訓:“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運用權威型家庭教育是否真正的對孩子成長是有利的,能否在不經過壓迫、不給予恐嚇的情況下讓孩子們得到鍛鍊?

    我認為,如果教育者能提供一種界限分明,清楚而簡約的規則,並以安穩的態度,給予寬闊的包容,也能讓孩子負起責任,讓他產生勇氣,而不是產生恐懼。這是我期待的家庭教育模式。

  • 3 # 大雅與小雅

    什麼是權威型家庭?是家裡有喜歡吼叫的父母,或者是完全不尊重孩子想法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算是權威型家庭嗎?大概這樣的家庭養不出能造福社會的孩子吧。

    我可以肯定地說,權威型家庭好,這樣的家庭能養出社會的棟樑。但什麼是真正的權威型家庭呢?

    在分析權威型家庭前,請讓我們搞清楚家庭教育的目的。我們到底要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家長,家長們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所有的社會美德。我們在發出這樣的希望時,問過自己嗎?問過自己也具備這樣的美德嗎?如果沒有的話,請先完善自己的言行吧。

    完善了自己的言行,我們終於可以開始討論什麼是權威型家庭了。我們總希望孩子無條件地聽我們的話。各位家長,想想,我們當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是無條件聽自己父母的話呢?如果沒有,就不要把這一條加到自己孩子身上。

    權威最高階的表現是不怒自威,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必須要懂得尊重孩子。人無完人,家長肯定也有很多毛病沒有改掉。孩子在給家長提意見的時候,家長們是怎麼對待的呢?是敷衍過去,還是認真對待?家長的態度很重要,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處理得當,孩子會覺得你給了他最大的尊重。一切的和諧都是建立在尊重上的。

    有了和孩子的互相尊重,不管是生活上的矛盾還是學習上的矛盾,一切的矛盾都好商量。懂得商量的孩子情商高,情商高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出現矛盾時,孩子會換位思考,會很在乎家長的感受。他一旦做錯了事情,也不會緊張,因為他知道他的父母會聽他解釋。他對自己父母的感情是又敬又愛。

    孩子尊敬父母,父母的權威才樹立得起來,在溝通的時候才不會發生內耗。不然,我們在解決孩子錯誤的時候,我們和孩子的情緒都失控了,我們還得花時間來整理情緒。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好好談,一開始就和孩子養成良好的溝通模式。

    這樣的家庭才算得上是權威家庭。因為,在這種家庭中,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裡不怒自威。父母不用大聲吼叫,孩子犯了錯誤也不會畏畏縮縮,不敢承認。

    這樣的家庭當然好!

  • 4 # 姚校講堂

    權威型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因為這種教育方式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權威的,所以孩子對父母是敬畏的,甚至崇拜的。然而要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這樣才能讓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同時才可以有效的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

  • 5 # 老毛的深夜酒館

    權威型的家庭教育,弊端還是很大的。在家庭教育中,作為家長有一定的權威是必須的,不然會出現管不住孩子的情況,在一些場景之下。但是這個威信不能作為壓制孩子的“武器”,如果不按照你們的意願發展去做,就要搬出這一套。家長不一定都是對的,孩子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如若家長採用權威的強制性措施去解決問題,必定造成不良後果。現在沒有體現出來,以後的某一時刻就不一定了。

    在我的身邊就出現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兩例,而是很多。身為家長的他們,把自己一直以家長的身份自居,從小什麼都是採取強制性行為思想進行教育,認為自己什麼都經歷過了不可能不懂,自己知道怎麼處理。為了樹立威信,從小孩子聽的最多的話就是“聽我的”,有的甚至採用武力方式對待。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孩子對家長產生了恐懼。家不是一個溫馨的地方,而是想要瘋狂逃離的地方。長期處於這種高壓環境之下,孩子壓抑了,抑鬱了。導致了很多的出格行為,學業荒廢,精神狀態衰落。長大之後像是解放了一樣,瘋狂的逃離這個家庭,做事情情緒化,會突然的很暴躁。當家長哭訴著自己的含辛茹苦,多麼的不容易,都是為孩子好的時候,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行為方式上出現了什麼問題,溝通問題,永遠是家庭中最大的問題所在。

    身為家長,一定的權威是要有的,因為這個可能是你家孩子成長路上的那條輔助線,矯正他的不良習性,但是如果採取絕對的權威來對待,那就是鎖住他們的牢籠,最終家庭關係很有可能就以破碎收尾。家庭教育真的是千百年來就沒有停過的話題,但是每個家庭有自己不同的情況,要的是能體會而不是照搬照抄,那這樣和你家孩子抄作業有什麼區別。最後還是這句話,溝通問題,永遠是家庭中最大的問題所在。解決了溝通問題,家庭教育也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 6 # 樑老師讀書

    當然不一定。家庭教育指孩子未成年之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般說來,那些高考學霸型的孩子大多是權威型家庭教育的結果。

    家庭教育模式是家長與孩子依據不同個性特點,長久形成的互動關係 。沒有好不好之說,只有適合不適合之說,只要家長與孩子之間能達成默契,彼此接受,相處愉快 ,溝通良好,這樣的家庭教育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權威型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極高的能量,大家知道現代社會,只有贏得孩子的尊重,才能獲取他們的信任,進而樹立起權威。家庭教育同樣如此,除了愛之外,家長更出色才能成為權威性父母,實施權威型家庭教育。那些只知道擺長輩架子的父母,孩子是不會配合的,自然稱不上家庭教育。

    把家庭教育分成不同型別是心理學家近幾年的研究成果,或許有學術價值,並且在實際生活中有指導意義,但我總懷疑:萬千家庭,各色人等,很難通過簡單幾個模型就把家庭教育做簡單區分。況且大多數時候,人是會改變的,像青春期之前的許多家庭,採取專制型家庭教育,而青春期之後,隨著孩子叛逆期的來臨,則又變成了放縱型,這樣的教育才是最不可取的。

    權威型家庭教育同樣需要審時度勢,任何一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走出家庭,走上社會,站在父母的肩膀上,青出於藍,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及理性思維才是最重要的課程

  • 7 # 育才有道

    權威型教育,是指當代心理學家提出的一種教育方式。

    根據父母對孩子的支援和要求的程度,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劃分出四種教育方式:

    第一種是放任型教育,即對孩子有支援但缺少要求,傾向於對孩子有愛但疏於管理;

    第二種是專制型教育,即對孩子有要求但缺少支援;

    第三種是忽視型教育,即對孩子既不要求也不支援,這種方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

    第四種是權威型教育,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支援也比較高。

    在權威型教育下,父母會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並認真向孩子解釋這麼做的原因。而且,父母能準確判斷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予孩子關愛、自由和必要的限制,以發展孩子的全部潛力。權威型教育中,父母的權威來自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智慧,而不是來自“我是你爸或者我是你媽,所以你得聽我的”式的身份權力的制約。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幾種教育方式的混合,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我們可能偏向於放任型教育,即給孩子支援,但缺少要求;當孩子的表現不盡人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採用專制型教育,即給孩子要求,但缺少支援;當我們有時間和精力陪孩子的時候,可能會採用權威型教育,即對孩子既有支援又有要求;當我們忙於工作和其他事情的時候,就會顧不上對孩子的支援和要求,這時就會出現忽視型教育。心理學家過去40多年的研究發現,支援與要求兼顧的權威型教育方式,比其他型別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更有益處,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培養的孩子會更獨立,成績更好,更少感到焦慮和抑鬱。所以,我們可以運用權威型教育方式,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力量。

    我們說父母應該運用權威型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但權威型教育方式聽起來又是那麼抽象,落實到日常教育中,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簡單來說,就是父母應該利用自己客觀上存在的權威性身份,成為孩子培養堅毅性格力量的榜樣。首先,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約定,各自選擇一個任務,每天有目的地練習,堅持一年,無論遇到什麼情況,誰都不能退出。父母和孩子各自選擇的任務,必須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感興趣的、有一定挑戰性的、需要長期堅持練習才能進步的事情。比如,孩子可以選擇每天彈古箏1小時,父母選擇每天跑步30分鐘。

    父母給孩子做榜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在培養堅毅性格的活動練習中,如果父母雙方都參與進來,效果會更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孩子每天都能看到父母也在進行有挑戰性的、有目的的練習,看到父母每天都在堅持,並因此有所進步和收穫,孩子就會受到激勵。所謂身教勝於言傳,孩子肯定也會自發地向父母學習,並堅持做某事,即便遇到挑戰也會選擇堅持。

    父母給孩子做榜樣並不是在孩子面前作秀。如果我們作秀,孩子是很容易覺察到的,而且這非常不利於父母做榜樣的正面效果。父母必須是真的長期堅持做自己選擇的事情。從長遠來看,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我們自己,這樣做都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每個人都有懈怠的時候,父母有時候也會堅持不下來。如果某一天父母也沒有堅持練習,那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在中斷練習後的一週之內,根據情況適當給自己增加一些練習的難度,或者增加一些練習的時間,作為懲罰。如果我們自己沒有為不遵守約定付出代價,我們潛意識中就會覺得,不遵守約定也沒什麼,然後更容易不遵守約定。一旦我們有所懈怠,我們的負面做法也會間接地影響孩子,孩子肯定會有樣學樣了。

    所以,如果我們不小心中斷了練習,一定要用某種方式作為懲罰,可以是增加練習難度,也可以是增加練習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自然會向我們學習。如果孩子沒有看到,那等他發生類似情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引導他更好地堅持自己的活動,這同樣也是給孩子做榜樣。

  • 8 # 荊棘鳥cheng

    我覺得要看年齡階段吧。

    如果是青少年,初中高中的孩子,都是大孩子了,懂事了,這個時候再動不動武力壓制,反而會有逆反心理,你不要我做的,我非要去做?大部分這個時期的孩子都覺得父母的老一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自己的事自己要做主,還是點到為止,不要給這個時期的孩子太多壓力,必須得聽我的,給建議,多商量會好一點。

    如果是小點的孩子,你跟他講道理,他不一定會懂,這個時候處處遷就孩子,孩子本來自律性就差,任由他發展不一定好。這個時候父母權威一些,本來出發點也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不理解也沒關係,小時候不管,大了就管不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性格特點一樣,也不是適用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是頑皮,臉皮厚,不怕批評,自尊心閥值低,通常要父母狠狠教訓一頓才能管用幾天,這樣的孩子父母還是權威一些吧。有的孩子本來就害羞內向,如果父母再動不動凶孩子。孩子更加膽怯,這樣的孩子還是多鼓勵。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共勉。

  • 9 # 巧妙媽育兒

    一、研究人格的心理學家,把家庭教育方式分成三類:

    1“.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他們的定義是,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多采取支配孩子,孩子沒有發言權,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特徵。

    2.“放縱型”的教養方式。

    這種方式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會達到失控的狀態。

    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胡鬧等。

    3“.民主型”的教養方式。

    父母與孩子在家庭中處於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指導。

    二、人類學家研究家教文化,從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父母對孩子需求的迴應兩個維度,把家庭教育分成四種風格。

    1.是“忽視型”,即父母完全不管孩子,放任自流,即放養型。

    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低自尊,會沒有主見,容易被人操控。

    2.是“專制型”,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按自己的主觀要求制定規矩,孩子沒有發言權,只能服從。

    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表面服從,內心不滿,長大後雖然在某方面能取得成功,但在社交、為人方面不行。

    3.是“放縱型”,對於孩子的所有要求,家長只是滿足不會拒絕。

    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抗挫能力差,自控力也不好,社交關係不好,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有同理心。

    4.是“權威型”,家長對孩子要求嚴,也關注孩子的需求,家長與孩子之間平等、民主。

    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既有自主性,又能尊重別人;既能接納他人觀點,又會質疑權威,他們在人際交往和事業中都會表現不錯。

    因此,從以上兩種分類方式看“權威”型家庭教育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特點。

    第一種分類“權威”型偏重於利用權利去管制、約束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人格的發展肯定是不好的

    祝大朋友、小朋友六一兒童節快樂!

  • 10 # 聚焦扶貧一線

    沒有最好的家教只有最好的孩子,每個父母都不是完美的,而且自身存在很多問題,自己也難以改變和剋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暴露出自己的缺點。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某些性格上特點或多或少會影響孩子,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權威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把控力比較強,對於孩子管控的比較嚴格,雖然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孩子自由的天性,但是讓孩子拋去了散漫的弱點,教育是兩個詞,一個是教,一個育,教是讓孩子學會本領,育是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事的品格,對於家庭教育,我們所要做的是育,是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學會最基本的禮儀,尊師尊道,挖掘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在孩子擅長的領域培養和發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讓自己性格上缺陷影響孩子一生,要想教育必先改變自己,不要覺得自己作為父母,自己就都是正確的,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經常與孩子交流,發現問題及時疏導,與孩子做朋友,孩子才會與你更好的交流,教育無止境,改變無止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轉氨酶升高的主要表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