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燈下螢火

    大家不要誤會,翻牌子並不一定要行房事,也許就是聊聊天,暢談一下人生。再者當時的乾隆已經67歲了,就算有那份心估計也沒那份力,身體機能早就退化得差不多了。

    而這位被翻牌的妃子就是愉妃,《如懿傳》裡的珂里葉特·海蘭的人物原型。聽名字可能不熟悉,但要提起她的兒子,你一定聽過,就是五阿哥永琪。

    愉妃出身蒙古貴族,13歲時以格格的身份,進入寶親王弘曆的府邸,侍奉左右,當時弘曆身邊有8個格格,愉妃在其中很不起眼。

    乾隆登基後,按照以往慣例,府中的側福晉和格格們都會獲封。清朝的后妃制度分為8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通常皇帝比較寵愛的人獲封級別都很高,愉妃被封為海常在,而和她同一時期進府的高氏、蘇佳氏等人,都已獲妃位。可見當時的愉妃並不受乾隆寵愛,地位還是比較低的。

    愉妃23歲時,級別提高了一級,被封為海貴人。直到33歲時,人生迎來了轉機,這一年她生下了皇五子永琪。母以子為貴,於是被冊封為愉嬪。

    永琪自幼聰慧好學,博學多才。琴棋書畫、騎馬射獵、天文演算法樣樣精通,還掌握漢語、滿語、蒙古語三種語言。他工書善畫,這點與乾隆的興趣相投,文武雙全的永琪自幼就受到乾隆的寵愛。

    這份寵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愉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僅僅3年後,愉妃就躍居妃位之首。隨著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相繼去世,永琪在乾隆的心中的分量愈發突出。

    而最讓乾隆看重的是永琪的孝心。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九州清晏殿發生大火,乾隆命在旦夕。救他的不是離他最近的弟弟弘晝,而是距離最遠的永琪,衝進大火中把乾隆背出來的,這件事讓乾隆大為感動。

    1765年,是清朝每5年一次的親王冊封,乾隆將24歲的永琪封為和碩榮親王。乾隆眾多皇子中,能在活著的時候得到這份殊榮的,只有3人,永琪也是最早冊封的一位,足見乾隆對永琪的器重和寵愛。

    然而永琪並沒有繼承父母的長壽基因,封親王不到一年時間,就因骨結核病死,年僅25歲。永琪有6個兒子,有5個都是剛出生不久就夭折,唯一的兒子綿億也只活了51歲,而當時綿億僅不到2歲。

    白髮人送黑髮人,此時的愉妃已經52歲,唯一的兒子英年早逝,讓她悲痛欲絕。乾隆同樣不好受,又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兒子英年早逝,很是傷心。永琪死後,乾隆時常回憶起這個品性純良的兒子,每每老淚縱橫,痛哭流涕。

    乾隆曾在接見英國大使時,曾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於五阿哥永琪,而此時距離永琰去世已經過去了27年。

    愉妃並沒有因為兒子的死,受到乾隆冷落。每當想起永琪的時候,乾隆就會翻愉妃的牌子,兩位老人在深夜裡相互慰藉,互相傾訴對永琪的思念之情,回憶永琪生前的種種過往。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79歲高齡的愉妃去世。對於愉妃的喪事,乾隆連下四道諭旨,按照貴妃的級別操辦,同年愉妃被追封為愉貴妃。

  • 2 # 靈楓歷史閣

    1791年,80歲乾隆非要和77歲愉妃溫存,小太監驚出一身冷汗,但他不知道,吸引乾隆的,是一個男人,而不是愉妃。

    乾隆時期,定期選妃一直在進行,因此,他的後宮,后妃不斷更新換代,任何時候,他都可以選擇年輕貌美的姑娘。

    1791年,乾隆雖已80多歲,但可以選擇的妃嬪依然很多,比如:

    他曾經最寵愛的惇妃,據說長相和烏拉那拉氏相似,生下了乾隆最愛的十公主;默默無聞的芳貴人、恭貴人、白常在、鄂常在;更有一直跟著乾隆的老人穎妃、婉嬪……

    乾隆是最喜愛年輕女孩的,88歲時,他已經成了太上皇,還迎娶了2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其中一個晉貴人還是原來孝賢皇后的堂侄孫女。

    可見,無論多大年紀,乾隆都不會委屈自己。

    年紀越大,他越想要年輕貌美的女孩,可為什麼1791年,他卻突然翻了70多歲愉妃的牌子呢?

    按照清朝後宮規矩,后妃60歲以後,就應當退位讓賢,不得再伺候帝王。

    能讓乾隆破例的女人,數量不多,這位70多歲的愉妃,到底是何方神聖?

    我們先來了解下愉妃的事蹟。

    愉妃,珂里葉特氏,又被稱為海氏,是最早嫁給乾隆的一批人。

    當時,乾隆還是寶親王,而海氏的家世非常一般,因此被選入寶親王府邸時,只是個格格。

    格格,就是比侍妾略高一級的妾,但說到底,還是個妾氏。

    不過,海氏的運氣非常好。弘曆登基為皇帝時,她就被冊封為了海常在,2年後成為海貴人

    和得寵的令妃等人相比,海氏在後宮基本上是個小透明

    她容貌一般、家世一般,也沒有特別能夠拿得出手的才藝。乾隆對她,也沒有什麼偏愛,只是在需要“雨露均霑”的時候,才能夠偶爾想起來她。

    不過,就是這少得可憐的寵愛,還讓海氏懷了孕,並且一舉得男,生下了乾隆最寵愛的皇子——五阿哥永琪。

    這個孩子,改變了海氏一生的命運。

    生下五阿哥之後,海氏就被冊封為了愉嬪。不久後,她又被晉封為愉妃,成為妃位之首。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諮爾愉嬪海氏。性生淑慎。質秉柔嘉。力佐椒塗。恆服勤而弗懈。榮分象服。早敬慎而無違。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封爾為愉妃。

    自古皇宮之中,有人子憑母貴,也有人母憑子貴。

    而愉妃,就是後者。

    她是真的生了個好兒子。

    永琪從少年時候開始就非常聰慧,他不僅精通滿語、漢語、蒙古語等語言,還懂天文地理,在武力值方面也很不錯。

    這樣能文能武,能提出治國方略的永琪,深受乾隆的喜愛。

    乾隆的兒子眾多,他對兒子的態度也很平淡,對嫡出的十二阿哥也愛答不理,但永琪是他的例外。

    雖然他不怎麼喜歡愉妃,但對永琪永遠是讚賞有加。

    《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永琪少習騎射,嫻國語,上鍾愛之。

    有一次,圓明園九州清晏大殿鬧火災,乾隆被困在裡面,永琪二話不說直接衝了進去,揹著乾隆就出來了。

    這一次經歷,讓乾隆對永琪更加愛憐,基本上將他列為了繼承人。

    此後不久,永琪就被封為了和碩榮親王,這一年,他才24歲。

    按照清宮規矩,“和碩”只有皇后的嫡出子女才能用,而“榮”基本等同於下一任儲君的暗示。

    整個大清朝,被封為“榮親王”的就只有兩位:一個是順治最喜歡的兒子——董鄂妃生的皇四子,一個就是永琪。

    由此可見,乾隆對這個兒子真的是寄予厚望。

    而兒子受寵,愉妃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皇帝對她另眼相看,認為她非常懂得教養孩子,其他妃嬪也免不了要巴結她。

    只可惜,這樣的幸福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永琪患上了附骨疽(現代醫學中屬於屬於骨結核的一種)。

    根據《醫宗金鑑》記載,得了這種病的人,會有寒熱交替的感覺,發作起來錐痛刺骨。

    “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由體虛之人露臥風,冷浴後乘涼寒溼侵襲,或房欲之後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裡,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邪,隨後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

    雖然發病難受,不過,這種病也不是絕症,是可以被治癒的。

    只可惜,誰也沒有想到,一向身強體壯的永琪,卻沒有從這種病中活著出來。

    在他被冊封為榮親王后的幾個月裡,他就因為附骨疽去世了。

    “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

    不少影視劇對永琪的死亡大加演繹,《如懿傳》中稱他是被令妃害死的,而在《還珠格格》中,永琪根本沒有死,只是和小燕子遠走了。

    但是我想,真實的永琪應該是實實在在死在了附骨疽上。

    畢竟,歷史上的令妃,並不是個心狠手辣之人,而按照乾隆強烈的佔有慾,他應該很難允許自己最看好的兒子為了女人遠走高飛。

    只是,有個疑問是,愛新覺羅家族中,得這種病的人並不少,比如康熙的十三阿哥怡賢親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光緒皇帝。可真正因為這種病去世的,永琪算是其中一個。

    永琪死後,乾隆把他葬在了定親王墓,俗稱“太子陵”。

    此後,乾隆每次看到其他生龍活虎的皇子,都不免會想起他,止不住感嘆:

    “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演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

    乾隆的言下之意就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永琪,他那麼聰慧有才,我就想把皇位傳給他!只可惜,老天爺總是天妒英才。

    永琪的死,不僅給了乾隆沉重一擊打,更給了愉妃當頭棒喝。

    對於乾隆來說,永琪是他最喜歡的兒子,是他最看好的接班人。但是對於愉妃來說,永琪是她唯一的兒子,是她後半生的指望。

    沒有了永琪之後,她又回到了當初無人問津的“冷板凳”生活。

    好在,愉妃也不是個喜歡爭鬥的人,日子清苦、寂寞她也能夠忍受。

    另外,古代皇子都成婚較早,永琪去世前,共生了六子一女,雖然五個兒子都夭折了,但也還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活著。

    他的兒子取名綿億,時常會進宮陪陪愉妃,也算讓她感受一下天倫之樂了。

    而在後宮選妃制度下,乾隆後宮的新人越來越多,乾隆的兒女也越來越多,他早就忘記了永琪。

    後來,乾隆秘密立儲的十五阿哥顒琰,可無論顒琰多成熟,都比不上永琪當年的分毫。

    1791年,乾隆忽然想起了永琪。或許人老了,總愛回想往事,可環顧四周,當年從寶親王就跟隨自己的女人,只有愉妃一人了。

    另外,顒琰已經成為儲君十多年了,若是隨便找個后妃懷念永琪,多少有些傷了顒琰的心,也有損他日後當皇帝的面子。

    思想來去,乾隆堅定地翻了愉妃的牌子。

    一來,愉妃是永琪的親生母親,對永琪的思念之情最深。和她一起懷念永琪,在情感上更舒服。二來,愉妃是個非常懂分寸、知進退的人,她清楚地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和她一起懷念永琪,不用擔心有後顧之憂。

    就這樣,70多歲的愉妃莫名其妙被翻了牌子。

    或許,愉妃自己都沒有想到,時至今日,乾隆心裡居然還能記得永琪。不過,她的年歲也大了,經不起回憶往事的沉重。和乾隆見面後不久,愉妃就去世了。

    乾隆感念愉妃的多年陪伴,追封了她為愉貴妃,以貴妃的禮制下葬,算是榮寵一生了。

    在乾隆的後宮中,愉妃算是最長壽的妃子之一了。

    雖然她一生不得寵,可因為追隨乾隆較早,又生了個好兒子,一直在妃位,無人敢欺惹;雖然中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但好歹還有孫兒在膝下,也不至於寒涼一生。

    和其他妃嬪相比,她實在算得上幸運了,至少,她輝煌過,也有過盼頭。

    像婉妃陳氏,當了46年的婉嬪無人問津,到78歲的時候乾隆才想起她,封她為妃。她的位份,是硬生生用幾十年的光陰換來的。

    不過,陳氏或許也不樂意伺候乾隆,雖然幾十年無人問津,但她成了最長壽的妃嬪,足足活了92歲。

    有句話說得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這世間事或許都是如此,看似你失去了,實則,也在另一個方面有所收穫。

  • 3 # 小藍大視野

    1791年,除夕夜,81歲的乾隆傳召78歲的愉妃侍寢。太監一下懵了,他一度懷疑自己的耳朵,試探著問:“皇上,愉主子已經78歲,她的牌子早就撤了,要不要重新選個年輕的?”

    按說皇帝一言九鼎,下旨一般沒有人敢質疑,可是乾隆帝這個聖旨太離譜了,就連貼身太監都覺得匪夷所思

    太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擔心自己聽錯或者會錯意,萬一傳錯了聖旨,那豈不是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因為,宮裡的妃嬪,一般到了50歲就不再侍寢,把侍寢牌子都撤了。況且,乾隆皇帝一生風流成性,即便到了70歲也沒有停止選秀,就在前幾天還剛納了兩個17歲的妃子。

    放著妙齡少女的牌子不翻,偏偏要78歲的愉妃侍寢,皇上想幹嘛?難以想象,長夜漫漫,2個耄耋老人能幹點啥?

    因此太監又膽戰心驚地試探地問了一句。沒想到,乾隆把眼睛一瞪,喝道:“叫你去你就去!”

    太監不敢怠慢,連忙去傳旨。

    78歲的愉妃接到侍寢聖旨,也是震驚了!她感慨萬千,幾十年了,再也沒接到過侍寢聖旨,她的青春歲月,已經慢慢消磨在這深宮院牆之中。

    儘管她已年邁體衰,但是,接到這久違了的聖旨,她竟然又有了當年的激動,興奮,和隱隱的期待。

    她顫巍巍地坐在鏡子前,開始梳妝打扮。看著鏡子裡的白髮蒼蒼,和那張佈滿皺紋的臉,前塵往事,一齊湧上心頭。

    平凡的出身

    愉妃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14年,祖上世居科爾沁草原,滿姓珂里葉特,後改為漢姓海,所以被稱為海氏。

    海氏父親是雍正時期的五品員外郎,就是有事的時候跑跑腿,沒事就閒著的編外人員。

    公元1727年,乾隆還只是一個皇子,13歲的海氏,被父親送進宮裡給16歲的乾隆做了侍妾。

    海氏家世背景普普通通,長相也不出眾,她自知無法和那些名門閨秀相比,再加上上面的福晉側福晉,所以,在王府裡,海氏就是一個寡言少語,謹言慎行,毫無存在感的小透明。

    公元1735年,乾隆登基,大封后宮。正房封為皇后,側房封貴妃,受寵的侍妾封妃,有孩子的封嬪,沒孩子的大多封了貴人 。

    按理說,海氏作為最早在王府裡的老資格,怎麼著也得有個老員工福利吧?雖然她經常十天半月見不了乾隆一面,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的,但是,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寶親王府的她,再不濟也得封個貴人吧?

    可就是她這個與世無爭的性格,只混了一個常在,比答應稍微強了一丟丟的角色,倒數第二的位分。就連屬於自己的寢宮都沒有,只好和別人合住,看人臉色。可見她是有多麼不受乾隆待見。

    但是海氏不以為然,她依舊不聲不響地做著她自己,她溫柔安靜得像一株在角落裡悄悄綻放的梅花。

    有時候人就是這麼奇怪,風流乾隆見慣了後宮女人爭風吃醋,競相邀寵,看見海氏這樣一個不爭不搶,淡泊恬靜的女人,或許覺得新鮮,也或許是覺得愧疚,偶然翻了海氏的牌子,興之所至給她封了個貴人。

    也許就是命運的眷顧,儘管海氏隨遇而安,但是不得不說她的肚子相當爭氣,被寵幸後不久,便很快懷上了龍種。1741年3月,她生下了五阿哥:愛新覺羅永琪。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母憑子貴

    生下五阿哥後不到7天,海氏就被封為嬪位。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海氏無論是被封為常在,還是升為貴人,都是用姓氏作為封號。

    但是生下皇子後,乾隆龍顏大悅,賜她封號為愉嬪,愉在滿語中意為溫和賢淑,而這恰恰是海氏品性的寫照,雖然賜給她這個封號,乾隆也只是獎勵她生了兒子罷了,並不代表他對她有多深的感情,所以從此就把她拋在腦後。

    直到4年後,31歲的海氏才慢悠悠地晉升為愉妃,當年一同進宮的姐妹們,早就到達人生巔峰了。而而愉妃才剛剛就位。

    可以說,如果不是她生了個好兒子,也許她就永遠就這樣過下去了,甚至當一輩子的海貴人。

    可是五阿哥永琪太優秀了,註定了掩飾不住的光芒萬丈,從4歲開始就表現出聰慧過人的天份。

    大家對五阿哥永琪非常熟悉,但是對他的印象主要停留在電視劇《還珠格格》裡,在瓊瑤筆下,戀愛腦的五阿哥顯得胸無大志,只知道兒女情長,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但是真實的五阿哥,可以說是“別人家的孩子”。

    永琪在眾多的皇子裡面是最像康熙的一個,他完美繼承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優秀基因。他從小就聰明好學,習武打獵,表現出滿洲人驍勇善騎射的特質。

    不僅如此,他勤懇踏實,博學多才,琴棋書畫,一點就通,他除了滿語之外,還熟練掌握了漢語,蒙古語等多種語言,還對天文曆法有很深的研究。

    這麼優秀的一個皇子,讓乾隆想忽略都不可能,因此,乾隆越來越喜歡這個兒子。直到後來發生的一個意外事件,更加深了乾隆對五阿哥的好感和信任。

    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乾隆正在九州清晏和大臣議事,當天是四阿哥永珹當值,沒想到突發火災,乾隆被困,大聲呼救,卻無人來解困。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永琪奮不顧身地一頭衝進火海,拼命把乾隆背了出來。

    而此時四阿哥永珹不知什麼時候,早已經跳窗逃走。兩相對比之下,乾隆心裡的天平已經向永琪傾斜了。

    在這件火災事件以後,乾隆已經很篤定地把永琪當做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如果不出意外,永琪將是未來的皇上,而永琪的生母愉妃,也毫無疑問地成將為皇太后。

    英年早逝

    可是意外還是來了,天妒英才,乾隆三十年,剛滿24歲的永琪,由於長年騎射,受寒溼侵襲,突然患上“附骨瘡”,相當於現代醫學裡的骨結核,儘管乾隆為了讓永琪開心,特意詔封永琪為榮親王,但是病魔無情,永琪很快就不治身亡。

    痛失愛子,讓愉妃悲痛欲絕,她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永琪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動力,永琪走了,她的心也死了,她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可是,乾隆何嘗不是傷心欲絕呢?永琪是他最寄予厚望的儲君人選,是他心目中未來大清的希望,如今,永琪闔然薨逝,又讓他怎麼能承受呢?

    所以,從此後,乾隆就再也沒召見過愉妃,他怕見她,他怕看見她就更想起永琪,在本來就傷痕累累的傷口上,再撒上一把鹽。

    而愉妃,懷著刻骨的思念,和失去唯一愛子的萬念俱灰,又回到從前那種寂寞淡然的生活裡去,不聲不響地在深宮裡消磨著漫長的歲月。

    奉旨侍寢

    直到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1791年的除夕夜,在萬家團圓的日子,暮年的乾隆突然想起了早逝的永琪,他內心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於是下旨讓愉妃侍寢,他迫切的想見她,和她聊一聊。

    愉妃突然接到侍寢的聖旨,震驚之餘,年老色衰的愉妃還是像從前那樣,精心梳洗一番後,被太監帶去侍寢。

    也許,對已經81歲高齡的乾隆來說,雖然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正走向衰老,但是看著身邊一波波的新人,來了又走,和他有著幾十年共同經歷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他也越來越念舊,越來越經常地想起過去的那些人和事。

    因此,他不由自主想起了沒有存在感的愉妃,此時此刻他非常想見她。

    再次相見,四目相對,無語凝噎。

    這個夜晚,乾隆和愉妃聊了很多,他們曾經有一個共同的兒子,他曾經是那麼優秀,他曾經是他倆的驕傲和希望,可天不遂人願,永琪沒有繼承他倆的長壽基因,英年早逝,讓人唏噓心碎,意難平。

    侍寢後不久,在一天夜裡,愉妃平靜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享年79歲。

    或許,她的心結,經過那一夜的暢談,已然解開,如今她已經放下,已經釋然,她可以了無牽掛地和這個世界告別了。

    身後追封

    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在愉妃的大祭禮舉行之後,乾隆皇帝將其追封為愉貴妃。

    而在愉貴妃祭文中有一句話是“迨坤闈之克副,晉領崇班”,這說明愉貴妃晚年在後宮擔任的是副後之職,統領後宮。

    愉貴妃漫長的後半生,是在孤獨寂寞冷和對兒子永琪的無限追思中度過的,在她去世後,葬在了裕陵妃園寢,神位僅次於純惠皇貴妃之後。

    寫在最後

    縱觀愉貴妃的一生,在沒有生下兒子永琪之前,她只是後宮裡默默無聞,平平淡淡,不顯山不露水的一位貴人,在永琪出生之後,她在後宮才終於有了一席之地。

    可是,命運讓她曾經擁有,又無情地讓她失去。無論命運給她的是糖還是鹽,她都嚥了下去。

    13歲就來到身邊,79歲離開,她是陪伴乾隆時間最長的妃子,她的長壽也許就是因為她的淡泊不爭,無慾無求吧。

    如果說,皇宮裡波詭雲譎的宮鬥是一場戰爭,愉妃是最終勝利者的話,那麼,她勝在細水長流,勝在不爭不搶,勝在看淡一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個月寶寶能坐飛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