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資料有多聰明:有人認為關掉手機、拔出SIM卡,就查不到個人出行軌跡了,想以此避開行程碼的跟蹤。
這種方法根本行不通,冒用或偽造行程碼更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程碼最重要功能:查詢你在近14天內,去過哪裡?到過哪些地方?大資料會自動推算出你的個人碼有無風險。
有些人會有疑問,我把手機關機,把SIM卡取出來,手機裡就沒了我的個人資訊,大資料還能排查到或者準確地找到我嗎?
說到個人出行軌跡,當然離不開一項重要的資訊科技:手機定位。
那麼手機如何定位?主要是基於以下三種方式:
①基站定位。
基站是發出和接收訊號的元件,手機在重啟的狀態下,開機後就會自動搜尋訊號。
手機這時會接入訊號最優的基站,一旦被接入,你的手機就會被基站自動定位,什麼方向?距離多遠?都能被推算出來。
②手機無線上網Wi-Fi定位。
不光每個手機都有一個固定的地址,Wi-Fi路由器也有一個固定的Mac地址。
手機打開了Wi-Fi功能,跟搜尋移動訊號一樣,會自動識別和接入訊號最強的路由器,接入後會有專門的位置供應商鎖定手機的具體方位。
依託多顆衛星與手機訊號的距離和角度,綜合研判出手機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你目前的位置。
綜上所述:
健康碼比行程碼還要早一些出現,兩種碼的出現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健康碼沒出現之前,各地大都透過社群進行實名登記,稽核後蓋章生效,整個過程不僅繁瑣細碎,還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時效性也只能保證一週左右。
最早的健康碼源於杭州,2020年2月11日開始上線推廣。一位普通民警研發兩天就初步完成了,後期又經歷了29次技術調整,如今已達到了99.9%的準確率。
為什麼有時需要兩碼驗證,有時只需要一碼驗證就可以?
其實比較好區分:健康碼服務的物件是一個個的小範圍人群,而行程碼服務的物件是所有使用手機服務的大範圍人群。
①發起人不同
健康碼是由各省市向省內群眾提供的服務,而行程碼是由工信部牽頭,聯合中國信通院以及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運營商向手機使用者提供的一款程式。
②側重點不同
健康碼,除了個人報備健康外,也有定位功能,也能掌握小範圍的行蹤軌跡,比如去超市、坐地鐵、上公交;
而行程碼用於查詢:14天你去了國內哪些城市待了超過4個小時?當然也能查詢去過的境外地區。
健康碼主要是對省內居住人員,行程碼主要服務物件是在路上的返程人員。
健康碼透過顯示的不同顏色,快速區分有沒有風險?有沒有經過疫情比較嚴重的省市?
然後再透過大資料分析篩選,鎖定一些可能有隱患的人群,在疫情防控週期中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我們在註冊行程碼時都要透過手機號註冊,也相當於同意了一個資源共享的協議。
透過檢測你手機訊號經過的地點,用大資料把你的行程描繪出來,這就是個人行程碼形成的經過。
基站是專業術語,也可以說成是我們常看到的訊號塔,一般覆蓋的面積一般從幾平方公里到幾十平方公里不等,跟當地的傳輸速率和使用客戶的多寡有關。
每個地區都會建立很多個基站,我們平常發短訊息,打電話,上網都要透過基站進行收發。
基站又是固定在某一個地方,所以只要使用了手機,發出了訊號,基站就會有記錄。
有人可能會有小小的想法:
認為手機在沒有電的時候,就不能證明自己在哪裡了,只能記錄到最後的位置。
但這明顯是一種違規的做法,真要是出了事情,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借了別人的綠碼到處亂逛,導致了很多揚州市民被感染,這就是一個例子。
一般是這兩個原因:
①基站之間的相互干擾
出現這個問題,大都發生在兩個城市的邊界上,為了增加某個地區的訊號,城市邊界會建立一些交叉基站,所以容易收到兩個地方的移動訊號。
②系統出現故障
也有一些網友會反應,兩個城市相差十萬八千里,居然也在行程碼上出現。
比如,一個人明明在深圳,根本沒有出過深圳範圍,但是行程碼上,卻顯示在北方的內蒙古。
出現這樣情況,大都是運營商內部系統出現了差錯,小時候家裡的固定電話也有佔線的情況。
這個時候,就要打電話向客服人員進行核實,可以要求他們技術人員作出相應的調整,以免影響自己以後的出行。
行程碼是在一種在全國範圍推廣的軟體,對中國的疫情防控,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年關將近,歡度佳節之際,我們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的行程負責,不要瞞報謊報。
這也相當於為我們國家的防疫,做出一份應盡的綿薄之力。
如今的大資料有多聰明:有人認為關掉手機、拔出SIM卡,就查不到個人出行軌跡了,想以此避開行程碼的跟蹤。
這種方法根本行不通,冒用或偽造行程碼更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01:“行程碼”依託著大資料和雲計算行程碼最重要功能:查詢你在近14天內,去過哪裡?到過哪些地方?大資料會自動推算出你的個人碼有無風險。
有些人會有疑問,我把手機關機,把SIM卡取出來,手機裡就沒了我的個人資訊,大資料還能排查到或者準確地找到我嗎?
說到個人出行軌跡,當然離不開一項重要的資訊科技:手機定位。
那麼手機如何定位?主要是基於以下三種方式:
①基站定位。
基站是發出和接收訊號的元件,手機在重啟的狀態下,開機後就會自動搜尋訊號。
手機這時會接入訊號最優的基站,一旦被接入,你的手機就會被基站自動定位,什麼方向?距離多遠?都能被推算出來。
②手機無線上網Wi-Fi定位。
不光每個手機都有一個固定的地址,Wi-Fi路由器也有一個固定的Mac地址。
手機打開了Wi-Fi功能,跟搜尋移動訊號一樣,會自動識別和接入訊號最強的路由器,接入後會有專門的位置供應商鎖定手機的具體方位。
依託多顆衛星與手機訊號的距離和角度,綜合研判出手機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你目前的位置。
綜上所述:
手機在關機的狀態下,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拔下SIM卡,手機自帶的識別碼也能被輕鬆識別和定位到。如今市面上的智慧手機,普遍都是一體機,電池無法自行拆除,要知道就算手機在關機的狀態下,自帶的基礎功能仍在執行。02:疫情防控中,大家會使用到兩個碼:健康碼和行程碼健康碼比行程碼還要早一些出現,兩種碼的出現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健康碼沒出現之前,各地大都透過社群進行實名登記,稽核後蓋章生效,整個過程不僅繁瑣細碎,還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時效性也只能保證一週左右。
最早的健康碼源於杭州,2020年2月11日開始上線推廣。一位普通民警研發兩天就初步完成了,後期又經歷了29次技術調整,如今已達到了99.9%的準確率。
03:很多人不明白健康碼和行程碼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時需要兩碼驗證,有時只需要一碼驗證就可以?
其實比較好區分:健康碼服務的物件是一個個的小範圍人群,而行程碼服務的物件是所有使用手機服務的大範圍人群。
①發起人不同
健康碼是由各省市向省內群眾提供的服務,而行程碼是由工信部牽頭,聯合中國信通院以及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運營商向手機使用者提供的一款程式。
②側重點不同
健康碼,除了個人報備健康外,也有定位功能,也能掌握小範圍的行蹤軌跡,比如去超市、坐地鐵、上公交;
而行程碼用於查詢:14天你去了國內哪些城市待了超過4個小時?當然也能查詢去過的境外地區。
健康碼主要是對省內居住人員,行程碼主要服務物件是在路上的返程人員。
健康碼透過顯示的不同顏色,快速區分有沒有風險?有沒有經過疫情比較嚴重的省市?
然後再透過大資料分析篩選,鎖定一些可能有隱患的人群,在疫情防控週期中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04: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行程碼跟手機運營有著巨大的關係,行程碼一般是靠什麼來定位的?我們在註冊行程碼時都要透過手機號註冊,也相當於同意了一個資源共享的協議。
透過檢測你手機訊號經過的地點,用大資料把你的行程描繪出來,這就是個人行程碼形成的經過。
它可以免費為使用者提供14天內到訪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停留4個小時的國內城市證明,一般以縣市為單位顯示。手機的位置改變了,就會重新發起位置更新,比如:我們如果去某個地方旅遊,到達了一個城市,會收到簡訊:“某某城市歡迎你”的短訊息,這已經說明,你的地理位置被更新了。基站是專業術語,也可以說成是我們常看到的訊號塔,一般覆蓋的面積一般從幾平方公里到幾十平方公里不等,跟當地的傳輸速率和使用客戶的多寡有關。
每個地區都會建立很多個基站,我們平常發短訊息,打電話,上網都要透過基站進行收發。
基站又是固定在某一個地方,所以只要使用了手機,發出了訊號,基站就會有記錄。
有人可能會有小小的想法:
認為手機在沒有電的時候,就不能證明自己在哪裡了,只能記錄到最後的位置。
但這明顯是一種違規的做法,真要是出了事情,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借了別人的綠碼到處亂逛,導致了很多揚州市民被感染,這就是一個例子。
05:行程碼也有出錯的時候一般是這兩個原因:
①基站之間的相互干擾
出現這個問題,大都發生在兩個城市的邊界上,為了增加某個地區的訊號,城市邊界會建立一些交叉基站,所以容易收到兩個地方的移動訊號。
②系統出現故障
也有一些網友會反應,兩個城市相差十萬八千里,居然也在行程碼上出現。
比如,一個人明明在深圳,根本沒有出過深圳範圍,但是行程碼上,卻顯示在北方的內蒙古。
出現這樣情況,大都是運營商內部系統出現了差錯,小時候家裡的固定電話也有佔線的情況。
這個時候,就要打電話向客服人員進行核實,可以要求他們技術人員作出相應的調整,以免影響自己以後的出行。
寫在最後行程碼是在一種在全國範圍推廣的軟體,對中國的疫情防控,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年關將近,歡度佳節之際,我們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的行程負責,不要瞞報謊報。
這也相當於為我們國家的防疫,做出一份應盡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