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通爆炸和火災不同,危化品爆炸的危害更大,更有可能引發連環爆炸和有害氣體蔓延。那麼,在這種突發情況下,普通人該如何自救呢?
現場:向上風向快速撤離
如果爆炸的位置在你的上風口,尤其要注意:一般下意識就是背對爆炸點的方向跑,如果爆炸後的氣體有毒,這樣始終會在毒氣的前進線路上。正確的方式是繞開爆炸點,然後向上風口撤離。
氣體因為密度小,受風的影響很大,1-2級的微風就足以使氣體穩定地向一個方向吹,這一點可以回憶一下煙囪裡冒出的煙。換句話說,只要稍微有點風,那麼使用有毒氣體,上風口全活而下風口通殺,所以千萬不要呆在下風口。切記,不是越遠越好,是上風口!
附近居民怎麼做?
1.千萬不要圍觀!不要自發組織救人!
在警察圍成“警戒”的範圍,千萬不要攻進去,否則,一是可能給自己帶來傷害,二是給整個救援過程帶來干擾。周圍居民也不要去圍觀,因為不確定內部情況,已經發生至少兩次爆炸,有可能還有更多次爆炸,波及範圍也可能會更大。
2.保證交通,服從指揮!
讓出通道,讓救援的交通保持通暢,避開集中區域,也不要在沿途做自發活動,不要圍觀救援。保證交通、服從指揮就是對救人最大的貢獻。
3.不盲目恐慌,不聽信謠言!
及時收看、收聽、接收政府通知,如果有巨大的隱患將影響周圍環境,政府會透過官方渠道通知大家,為大家的撤退、搬遷做出安排。不要輕易謠言,以免過度恐慌,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家。
4.保持鎮靜,做好防護!
如果不在危險區域,不必恐慌,大可保持鎮靜。如果有擔心,可以在條件允許內做一些自我檢查,準備一些日常防護的用品,如果擔心化學物質洩漏,可以帶上活性炭口罩。
救助人員怎麼做?
1.首先是保證個人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救助傷員。目前現場的火苗、高溫物體都會對人產生一定傷害,而且如果還有可燃物,還有繼續出現爆炸的可能。現場的碎片、雜物都會對救援人員造成二次傷害。這些都要當心。
2.根據爆炸的五種傷害機制進行應急處理:
(1)氣壓傷。氣體的突然膨脹,將帶來巨大傷害。對人來說,突出的傷害是對肺部、呼吸道、喉嚨等,造成聽力受損、鼓膜破裂、角膜損傷、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嚴重時導致死亡。這種情況現場沒有特殊搶救辦法,只能儘快送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2)碎片傷。堅硬物體的飛濺,比如建築材料,飛起來直接打到人身上,有可能造成表面破損和內部出血。人體表面破損,如果被割破了動脈,會造成威脅生命的大出血,出血800ml以上可導致休克。出血是導致外傷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這種情況下,要想辦法來止血,可以用手帕、毛巾壓迫止血,或者做一個止血帶,千萬不能讓血呼呼的流著。如果碎片打入人體內部,可能導致臟器內部出血,如果有硬片穿破胸,刺穿肺,會造成“氣胸”,應立刻用塑膠、保鮮膜(不透氣的東西)來封閉包紮,救援人員有專業的胸貼。
(3)撞擊傷。爆炸造成的氣體膨脹,將人彈飛起來,撞到堅硬平面或者銳物上,墜落地面造成墜落傷,胰腺、脾臟、腦組織都是比較脆弱的組織,通常外表看不出傷口,但是後果很嚴重,一旦被漏診,可能做手術也來不及了,所以不要誤診、漏診。簡易的檢查方法是觀察體表,是否出現手腳發涼、面色蒼白等狀況,壓一下甲床(人指甲或是趾甲覆蓋的那塊面板),如果按一下發白,鬆手後立刻變紅潤才是正常,如果兩秒鐘都不恢復,可能就是有問題。
(4)燒燙傷。一般爆炸都伴隨高溫。早期處理就是冷水衝,如果是小面積的燒燙傷,從傷口中央到四周用冷水衝。大面積燙傷最好能浸泡到乾淨的水裡,但是時間不要太久。簡易的保護是用保鮮膜覆蓋在傷口表面,因為紗布有可能和組織黏連,揭開時很痛,且造成二次傷害。而大面積燒傷,可以用床單裹住體表。注意不要抹醬油、醋、牙膏、菜籽油、蘆薈膠等“民間方子”。第一,這些是無效的,第二,其顏色會造成醫生判斷失誤,第三,這些“食品”可能會帶來感染風險,因為燙傷後的面板沒有抵抗細菌的能力。
(5)爆炸物本身:危險的化學品造成傷害。如果沒有充分燃燒,殘渣傷害很大。急救方法就是用水沖洗,叫“洗消”,通俗來說就是洗澡,渾身的徹底清潔,能夠避免化學放射性損傷百分之九十的傷害。身體上的塵埃有可能有化學品的殘留,回家一定要徹底的洗澡,不能讓化學品在身上長時間的殘留。
現場倖存者怎麼做?
1.保持鎮定:一定要保持鎮定,焦躁會降低抵抗能力,增加耗氧量。
2.安全轉移:觀察周圍環境,將自己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不能盲目亂動,以免加重傷害。
3.及時調整:及時對自己的各項生命體徵進行調整,對身體進行自我檢查,如果口鼻裡有泥沙,想辦法清理一下。檢查身體有沒有大出血,自身能做的就是止血。如果“呼呼”往外冒血,一定要想辦法止血,按壓或者撕裂衣服、毛巾、被單等為自己做一個“止血帶”。
4.正確呼救:不要盲目的持續呼喊,可以找東西進行敲打,或者間接呼喊,以保持體力。
5.保證呼吸:火災通常伴隨濃煙,而煙塵裡有化學物質,可以用手帕、毛巾蘸溼捂住口鼻,因為煙霧比空氣輕,在30~60公分比較安全,大概是一個人成年人半蹲的姿勢。
與普通爆炸和火災不同,危化品爆炸的危害更大,更有可能引發連環爆炸和有害氣體蔓延。那麼,在這種突發情況下,普通人該如何自救呢?
現場:向上風向快速撤離
如果爆炸的位置在你的上風口,尤其要注意:一般下意識就是背對爆炸點的方向跑,如果爆炸後的氣體有毒,這樣始終會在毒氣的前進線路上。正確的方式是繞開爆炸點,然後向上風口撤離。
氣體因為密度小,受風的影響很大,1-2級的微風就足以使氣體穩定地向一個方向吹,這一點可以回憶一下煙囪裡冒出的煙。換句話說,只要稍微有點風,那麼使用有毒氣體,上風口全活而下風口通殺,所以千萬不要呆在下風口。切記,不是越遠越好,是上風口!
附近居民怎麼做?
1.千萬不要圍觀!不要自發組織救人!
在警察圍成“警戒”的範圍,千萬不要攻進去,否則,一是可能給自己帶來傷害,二是給整個救援過程帶來干擾。周圍居民也不要去圍觀,因為不確定內部情況,已經發生至少兩次爆炸,有可能還有更多次爆炸,波及範圍也可能會更大。
2.保證交通,服從指揮!
讓出通道,讓救援的交通保持通暢,避開集中區域,也不要在沿途做自發活動,不要圍觀救援。保證交通、服從指揮就是對救人最大的貢獻。
3.不盲目恐慌,不聽信謠言!
及時收看、收聽、接收政府通知,如果有巨大的隱患將影響周圍環境,政府會透過官方渠道通知大家,為大家的撤退、搬遷做出安排。不要輕易謠言,以免過度恐慌,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家。
4.保持鎮靜,做好防護!
如果不在危險區域,不必恐慌,大可保持鎮靜。如果有擔心,可以在條件允許內做一些自我檢查,準備一些日常防護的用品,如果擔心化學物質洩漏,可以帶上活性炭口罩。
救助人員怎麼做?
1.首先是保證個人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救助傷員。目前現場的火苗、高溫物體都會對人產生一定傷害,而且如果還有可燃物,還有繼續出現爆炸的可能。現場的碎片、雜物都會對救援人員造成二次傷害。這些都要當心。
2.根據爆炸的五種傷害機制進行應急處理:
(1)氣壓傷。氣體的突然膨脹,將帶來巨大傷害。對人來說,突出的傷害是對肺部、呼吸道、喉嚨等,造成聽力受損、鼓膜破裂、角膜損傷、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嚴重時導致死亡。這種情況現場沒有特殊搶救辦法,只能儘快送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2)碎片傷。堅硬物體的飛濺,比如建築材料,飛起來直接打到人身上,有可能造成表面破損和內部出血。人體表面破損,如果被割破了動脈,會造成威脅生命的大出血,出血800ml以上可導致休克。出血是導致外傷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這種情況下,要想辦法來止血,可以用手帕、毛巾壓迫止血,或者做一個止血帶,千萬不能讓血呼呼的流著。如果碎片打入人體內部,可能導致臟器內部出血,如果有硬片穿破胸,刺穿肺,會造成“氣胸”,應立刻用塑膠、保鮮膜(不透氣的東西)來封閉包紮,救援人員有專業的胸貼。
(3)撞擊傷。爆炸造成的氣體膨脹,將人彈飛起來,撞到堅硬平面或者銳物上,墜落地面造成墜落傷,胰腺、脾臟、腦組織都是比較脆弱的組織,通常外表看不出傷口,但是後果很嚴重,一旦被漏診,可能做手術也來不及了,所以不要誤診、漏診。簡易的檢查方法是觀察體表,是否出現手腳發涼、面色蒼白等狀況,壓一下甲床(人指甲或是趾甲覆蓋的那塊面板),如果按一下發白,鬆手後立刻變紅潤才是正常,如果兩秒鐘都不恢復,可能就是有問題。
(4)燒燙傷。一般爆炸都伴隨高溫。早期處理就是冷水衝,如果是小面積的燒燙傷,從傷口中央到四周用冷水衝。大面積燙傷最好能浸泡到乾淨的水裡,但是時間不要太久。簡易的保護是用保鮮膜覆蓋在傷口表面,因為紗布有可能和組織黏連,揭開時很痛,且造成二次傷害。而大面積燒傷,可以用床單裹住體表。注意不要抹醬油、醋、牙膏、菜籽油、蘆薈膠等“民間方子”。第一,這些是無效的,第二,其顏色會造成醫生判斷失誤,第三,這些“食品”可能會帶來感染風險,因為燙傷後的面板沒有抵抗細菌的能力。
(5)爆炸物本身:危險的化學品造成傷害。如果沒有充分燃燒,殘渣傷害很大。急救方法就是用水沖洗,叫“洗消”,通俗來說就是洗澡,渾身的徹底清潔,能夠避免化學放射性損傷百分之九十的傷害。身體上的塵埃有可能有化學品的殘留,回家一定要徹底的洗澡,不能讓化學品在身上長時間的殘留。
現場倖存者怎麼做?
1.保持鎮定:一定要保持鎮定,焦躁會降低抵抗能力,增加耗氧量。
2.安全轉移:觀察周圍環境,將自己轉移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不能盲目亂動,以免加重傷害。
3.及時調整:及時對自己的各項生命體徵進行調整,對身體進行自我檢查,如果口鼻裡有泥沙,想辦法清理一下。檢查身體有沒有大出血,自身能做的就是止血。如果“呼呼”往外冒血,一定要想辦法止血,按壓或者撕裂衣服、毛巾、被單等為自己做一個“止血帶”。
4.正確呼救:不要盲目的持續呼喊,可以找東西進行敲打,或者間接呼喊,以保持體力。
5.保證呼吸:火災通常伴隨濃煙,而煙塵裡有化學物質,可以用手帕、毛巾蘸溼捂住口鼻,因為煙霧比空氣輕,在30~60公分比較安全,大概是一個人成年人半蹲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