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方財經

    教授們,不食人間煙火啊。

    還好這這是教授的建議,希望千萬不要被採納,因為生育基金換一種說法,就是罰款——即不生二胎的罰款,這樣的建議,顯然是很荒謬的,之前是生二胎罰,現在不生要罰。罰款就能解決問題?這是太過簡單的思維模式。

    下圖為劉志彪教授

    孔方兄還仔細看了這篇文章,發現教授們天真到了哪種程度,他們說:

    考慮到中國社會撫養費已經徵收了30年,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理論上可以支撐一兩年內對二孩家庭的生育補貼。可考慮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或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社會撫養費(即超生罰款),這些資金從來都是去向不明的,哪裡還有所謂的結餘,哪裡還可能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無論是個稅改革,還是企業的降稅減費,國家的目標都是儘量降低居民和企業的負擔,以激發社會活力,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這兩位教授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鼓勵給企業、個人增加負擔,這顯然是違背了大的方向。大家本來負擔就已經很重了,求求這些教授不要再盯著工薪階層的錢包了。

    從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看,其實對丁克家丁、單身人士徵收“單身稅”並不能促進生育。只有把教育、住房、養老、醫藥和食品安全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了,或許才對生育有促進作用。否則只是紙上談兵。尤其對這些教授來說,他們都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了,反正生育基金又不會落到他們頭上,反倒是他們想生二胎的時候還可以從基金裡面拿到錢。不觸動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什麼都敢說。

    最後說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據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介紹,劉志彪教授“所撰寫的諮詢報告,獲得過中央和省部領導肯定性批示20多次。”

  • 2 # 譚浩俊

    真的不知道這些冠之以博士生導師的教授們腦子裡都想些什麼,有這種無聊的想法,不如回家帶自個家的孩子。

    不錯,未來是會遇到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會出現人口結構不合理問題,也可能會在一定階段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就算這些問題都存在,就應當用不生便罰的方式逼迫年輕人生孩子嗎?

    我們要問的是,對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生得起嗎?以為用一點生育基金補助,年輕人就願意生了,就能夠在生下後養得活了。太異想天開了。別忘了,中國依然是具有近14億人口的超級人口大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很多,真的沒有必要再象剛剛解放時那樣鼓勵年輕人多生孩子,鼓勵年輕人當多生孩子的先進媽媽、先進爸爸。該不該生,能不能生,要不要生,權力應當交給年輕人自己,而不是別人。政策上可能對生二胎的有些照顧,但決不能以這種近乎霸道和無理的方式對待年輕人。年輕人本來就過得很艱苦,很不容易,再在政策上給他們上一道緊箍咒,只要有一點兒良心,就會於心不忍。

    經濟學教授,對現實經濟問題的研究,一定要充分考慮現實,而不能想當然。人口問題,決不能再犯已經犯過的錯誤。如果再回到原來的錯誤道路上,那麼,可能就沒有改正的能力了,甚至沒有改正的機會。奉勸這些經濟學教授,把眼下向下看一些,別死盯著理論和書本,說一些無聊而無知的話。

  • 3 # 迷樓

    這個對40歲以下職工按收入繳納生育基金、不生二胎不能取的主意是南京大學的劉志彪、張曄提出來的,遭到了大家的一致痛罵。

    因為中國從八十年代到現在將近40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家記憶猶新,超生要收取社會撫養費;這才剛放開二胎,不生的就要被收生育基金了(人們稱之為子宮空置稅),這磚家的臉變得也太快了吧。總之有所謂的磚家就是變著法兒的把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能不能讓人民消停會兒!

    老子說,治大國如煎小魚,最忌諱翻過來翻過去,那樣魚就會破碎不堪。這兩個所謂磚家就是典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人民任意宰割。過去多生就想辦法治他,現在不生仍然要想辦法治他,有這麼混蛋的主意嘛?

    本來國家需要勞動力,需要新的人口加入,這也無可厚非,你只要出臺生育獎勵政策就行了。但是沉重的生存壓力讓很多人不敢多生,高昂的教育費用讓人們不勝負擔,你不出主意怎樣減輕壓力,反而逼人生育,這不是沒人性嘛!

    希望這個世界上這種無良的磚家越少越好,這種坑人的主意滅絕才好。

  • 4 # 觀社會的氣象人

    國家本寄希望於75-85年出生的生育主力軍,指望他們能響應祖國的號召,生育二胎。無奈現實太殘酷,生活成本太高,養育兩個娃實在是艱難,所以這波生育主力軍讓國家失望了。90後婚育年齡普遍推遲,大多數年輕人選擇30歲之前不結婚,這讓國家增加人口的希望再次落空。

    在這樣危機的時刻,有專家獻出了錦囊妙計。8月14日,來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劉志彪和張曄,他們一起撰寫了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華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文章,建議國家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他們這種提法,真的是國家和民眾都兼顧了。一來,不讓國家完全兜底,負責二孩的大部分養育費用;二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二孩的撫養壓力。其實這種生育基金類似於住房公積金,我們自己繳納一部分,單位再幫你繳納一部分。但是,我們都知道,靠住房公積金,我們還是買不起房,這是為什麼?因為住房公積金的錢相比房價少得可憐。換言之,生育基金,即使單位出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兩者的總和,你們會覺得很多嗎?大家應該都會認為不多,因為一來大部分人的工資不高,二來國家財力有限,也不會出那麼多錢。在這種現實情況下,生育基金就會像住房公積金那樣,杯水車薪,解決不了養育成本的根本問題。

    誰不想兒孫繞膝,誰不想人丁興旺呢?都想,高昂的房價,高昂的生活成本,昂貴的進口奶粉,昂貴的小孩輔導費等等,這些都是壓力,都是大家的後顧之憂。在這些問題沒解決的情況下,誰會願意給自己徒增壓力?

  • 5 # 忍者20816099

    劉志彪 張曄,你們這主意也太餿了。人們不願意生育或不生育二胎的原因,你不知道?一對年輕夫婦若要生育二胎,要面對經濟的壓力,而經濟壓力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購房產生的經濟債務負擔; 二、供養一子女從幼兒至高中(大學暫不考慮計算,因為他們沒那麼多精力去支撐第二個孩子上大學)至少得耗資30萬(這是一般普通人的標準)! 三、準備金。這個是考慮孩子購買物品、日常消費、意外的、不可預見費用,如生病、意外事故等。這些費用加一起,至少也得需要40萬吧?而幼兒至高中共18年,這18年靠夫妻兩人中的一人去工作掙錢(現在身邊有幾個退休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按3500元/月,除去保險、生活費、生活日用品等開銷,還有錢供養小孩嗎?還能為他們儲存一定的準備金嗎?困難非常大。你現有叫他們生育二胎,他們敢生嗎?有位朋友說的好,如果子女上學、就醫都免費了,生育二胎還有獎勵,到那時,不勞你操心出餿主意了,政府也不用出臺政策檔案了,人們自己都會主動安排二胎了。你說是嗎?我的專家教授也。

  • 6 # 熊丙奇看教育

    提高生育意願,需探索國家兒童監護制度

    以前生二胎,要交社會撫養費,這筆費用用到哪裡並不清楚,但好歹可以說是二胎自己承擔自己的社會撫養費。現在專家建議,要繳納生育基金,40歲之前繳,不生二胎,不能領取,這其實就是要為其他人生二胎交社會撫養費,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別人生孩子關自己什麼事?要鼓勵生育,不要指望想著法子由老百姓自己承擔生育成本,而必須由國家承擔生育成本。簡單來說,國家要考慮建立國家兒童監護制度,由國家承擔未成年孩子出生後到成年的教育、醫療費用。

    在放開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並沒有如有關專家預測的那樣井噴。原因在於中國社會的傳統生育觀“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已經變了。包括以前寧願罰款也要超生、多生的農村,也隨著年輕人進城務工而改變了生育觀。而生育觀的轉變,與生育成本有直接關係,現在無論是城市家庭還是農村家庭,都感受到巨大的生育成本壓力——生孩子不是隻把孩子生出來,還必須養育,讓孩子吃飽穿暖,送孩子讀書,給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要鼓勵適齡夫妻生育孩子,中國需要考慮減輕家庭的生育成本,而由國家承擔生育成本。在發達國家,具體的制度就是國家兒童監護制度,如加拿大,孩子一出生,就會領取政府的牛奶金,所有教育費用、醫療費用由國家承擔。國家兒童監護制度不但減輕家庭生育成本,而且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權利,如父母作為監護人沒有履行監護職責,將剝奪監護人資格,由於兒童的生活費、教育費和醫療費均由國家承擔,所以剝奪不合格父母的監護人資格、委託其他人監護不存在什麼障礙。

    中國要一步到位實行國家兒童監護制度可能會有困難,但可以借鑑發達國家的做法,減輕所有家庭的教育支出和醫療費用支出,並對農村地區的孩子率先實行生活補貼。國家和社會多考慮為家庭生育分憂,承擔責任,才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正道。

  • 7 # 李小波情感

    關於這個問題,我希望國家不要太任性,當初國家違背自然規律實施計劃生育,讓我們不要生,現在發現這個制度錯了,又開始讓生。讓生孩子說明已經扭轉了思想,知道發展不能違背規律。但是想要強制生育這個就不人道了。

    首先,想要生育也要生的出來啊,有些人多麼想要孩子,可是第一個孩子都沒有,如何生第二個。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其次,經濟能力能夠養活兩個嗎?現在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都要200萬,如何去養兩個。因為曾經殘忍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一胎化,現在夫婦二人還要養活四個老人,養一個孩子加四個老人,一對夫妻已經是苦不堪言了。還哪裡有經濟能力去養兩個,教授的建議腦子裡都是狗屎,根本就只會像狗一樣汪汪汪,可能連1+1=?這樣的數學題都不會算,怎麼可能知道養四個老人,再養兩個孩子需要夫妻月收入需要多少錢?

    第三,教育問題,醫療問題,住房問題解決了嗎?連居民生活的基本問題都沒有解決,還在那裡瞎逼逼。

    第四,為什麼要扣人民的錢呢?發達國家鼓勵生育全部都是獎勵。國家真想讓大家生孩子,就出獎勵措施,生一個獎勵200萬,我第一個報名。

  • 8 # 建章君

    納稅人交稅給國家養這種教授的價值,真的不如多養兩頭豬划算。這種思維一來缺乏以人為本的人權思想;二來缺乏現代行政觀念。這種思維的人應當穿越回古代,給秦始皇做封建奴才臣子,堪為一枚好“酷吏”。

    幸虧這只是某重點大學某博導,不是本國政府決策者,否則老百姓真的只能喊“苛政猛於虎”。

    如果所有的決策規劃,都是一罰了事,那麼尋常農村裡治村的村霸就有本事管理國家了,也照樣能當博士生導師。

    政府對公民,要儘量輕稅減賦,而不是動不動就擾民,動不動就實施懲罰。發達國家鼓勵生育的經驗都是正面出臺獎勵政策,給予撫養補貼,這是正常人才會實施的正面經驗。而不是變著法子想著從公民那裡撈錢。

    中國高校裡不學無術的教授、博導、博士,老實說依然很多,前陣子的交大倆公式相聲博士絕非孤立現象,急待清理掉,還大學校園象牙塔一個清淨。

    這倆位作者看到人民日報日前發文,指出生育不僅是家事還是國事後,小人心立刻以為是個機會投機,趕緊發文炒作。他們這些人一路上就靠這些伎倆混來的博導,你懂得的!

    其他實在真的沒啥好說的!

    附:

    新華日報刊文稱,建立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這篇文章作者為劉志彪、張曄,來自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其中,曾任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的劉志彪目前是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

    這倆蛀蟲,值得大家記住唾棄!

    他們寫的文章及發表的觀點,其實跟學術沒有屁關係,也不是什麼經濟學文章。就是秀智商下限而已。

  • 9 # 王瑞恩

    這個建議在可行性和社會效果方面都具備很大的漏洞。

    先說可行性:

    不知道這位經濟學教授有沒有見過滿街上不孕不育的小廣告,如果規定一切人都要等生育二胎才能取出“生育基金”,那麼這是否對不孕不育者造成了歧視?教授可能會說,好解決,實際操作中大不了讓他們憑醫院證明去申請免除繳納嘛!在現實中,我相信會有很多人為了避免工資縮水,主動找到單位說“報告組織!我不孕!”

    再說社會效果:

    這個計劃打的如意算盤是,先拿走一部分工資,等生了二胎再返還,這樣就為生二胎提供了經濟刺激。

    但我們的經濟學教授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生第一胎,對於中國工薪階層來說已經是一筆很大的經濟負擔,如果再額外增加一筆支出,那麼很多人連第一胎都生不了,何況二胎?

    有個笑話說,有個人吃了一個包子,沒吃飽,吃到第二個才飽了,於是拍拍肚皮,感嘆道:早知道只吃第二個好了。而題目中的建議,就是想直接吃第二個包子,根本沒有考慮,要是第一胎都沒了,哪來的二胎?

    最後,這個建議的提出方式也沒有考慮民眾的接受能力。

    從純經濟學的角度,稅收和補貼一樣,都是一種轉移支付,本質上沒有差別。學過經濟學的朋友應該知道,補貼看上去很美好,但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樣會增迦納稅人的負擔。

    但從社會效果上來看,發放生育補貼,無疑聽上去更能顯示誠意,也會讓一部分沒有經過經濟學訓練的民眾誤以為得到了更大的實惠。不考慮這樣是不是一種欺騙,但至少如果這位經濟學教授打著“生育補貼”的名頭提建議,恐怕獲得的支援還要更高一點。

    綜上,這個建議不具備可行性,也未必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要說有什麼可取的地方,那就是至少還算得上比較耿直了吧。

  • 10 # 中年危機探索小組長

    鼓勵為提高生育率出各種建議,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但經濟學教授如果覺得自己更具備經濟學理論根基,以論文研究的方式提出“荒唐”建議,那就貽笑大方了。

    我想,生不生二胎是作為父母的基本權利吧,有些公司有些集體,有些認可二胎更能支援可持續發展的,可以拿出獎勵金,獎勵生二胎的家庭。就像有些公司鼓勵在公司附近租房子,給住房補貼,鼓勵出去旅遊,給旅遊津貼一樣,有則領取獎勵,無則不享受此獎勵。

    這是一個公司,一個集體當家做主的人的決策權利。但要上升到政策法規,就不那麼不妥當了。如果一刀切,強迫職員繳納一定費用,強迫公司按一定比例繳納此項基金,真是增加負擔,壓榨員工了。

    1、還不嫌我們要繳的,要扣的不夠多嗎。這個專項要扣一點,那個專項要扣一點。今天要生二胎,明天要研究晶片,後天要人造飛船,都從工資中扣,公司配相同份額。

    如果真能那麼推行,天下大事,不都順利而容易地解決了?

    事情顯然不是那麼簡單,不能那麼武斷的。

    2、當今的生育險能起到一定的福利作用,但多數農村到城裡打工的人並沒有享受得到,就這個“古老”的優惠政策都難一一落實到位,現在又多出“二胎保障”?即便成立二胎(多胎)計劃處,也比較難推行呢。

    建議那些專家們就別瞎出主意了,二胎放開沒多久,看到出生率並未見有提高反而下降,這是下降趨勢的表現,別硬想著非扭轉這個趨勢不可,想著如何適應和順應新現實為好。

    人口第一大國,就讓印度當去吧。想著把一胎服務好,想把那些已經生二胎的人服務好,想著怎麼滿足一些家庭想要更多孩子的需求,這不更有落腳點嗎。

    3、生二胎,或者不生二胎,有些人願意,有些人不願意,說治水要疏而非堵,同樣,我們要順勢滿足想要生二胎的家庭,讓他們更舒心更安心,別在戶籍、教育、保險等方面設定什麼門檻,那就是最大的支援了。

    而那些不想生二胎,甚至就想做丁克的家庭,從國家層面來說,也要開闢出更多滿足這些人需求的服務。

    我們的觀念是不斷升級變化的,享受到了自由空間的人們,就別再把人關進籠子裡了。

    倒是過度的權力,要堅決關進籠子裡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明是三八“婦女節”,你偏說是女神節,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