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牛書院

    應該買,一是房價肯定會漲,二是你不買孩子也要買(當然是一二線城市)。

    很多人誤解房住不炒的意思,以為大家都能買得起房子才是調控目標。

    其實人人有房住,不代表人人能擁有商品房!

    人人有房住會形成一個鏈:

    1:確實沒錢的申請保障房~各個城市都已經開始建。

    (炒房客手裡房子多地段又不好的,真的會砸手裡,租金低廉的保障房上市是炒房客的第一個噩夢)

    2:不甘心住保障房,手上錢又不夠的~買共有產權房;

    (共有產權房,炒房客第二個噩夢!不信?我們可以打賭!)

    3:有錢了,或者對城市資源更大渴求的~買商品房,TOD會成為房產新方向;

    不同型別的住房形式,來保障大家都有房子住,一二線城市的商品房依然是財富的象徵,房價還是會上漲,來蓄好有錢人的資金,你想一下,哪個城市會把有錢人往外趕?總歸想法設法留住他們投資、置業、消費……

    共同富裕,不是均貧富,國家不可能把人家口袋裡的直接劃給你,社會分配會越來越合理,整體上講,努力奮鬥的、對社會貢獻大的、家庭財富傳承多的……享受資源就多。

    所以,你不願意奮鬥,你孩子一樣要奮鬥買房。家庭財富傳承,要靠幾代的積累,你的後代才能有資格在大城市生活。

  • 2 # 小小九月虹

    時代不能比,70年代的人,大家都不拼爹,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90後這代,爹媽怎麼樣,子女就咋樣。

    想當年,我們家四個姐弟拼了老命要跳出農村,唯有讀書改變命運,四個孩子都出來了,事實證明,當年去了一線的積累的財富最多,孩子從容淡定應對一切。去了兒二線城市的也不錯,但是孩子想留一線,就要二代人一起努力再努力。不在省會的,願意安逸的,積累的財富在時代的潮流中,不值得一提。

  • 3 # 北京的秋44242601

    70後大多趕上中國的一胎制,基本都是一個孩子。看現在的房價,他們畢業自己掙錢趕不上房價上漲幅度和速度!有遠見的早該準備,不是等現在。再者中國的傳統概念中,養個兒子就該準備房子,但看父母的條件吧,有能力就買沒能力就等孩子自己來解決吧?

  • 4 # hjf梧桐雨

    在一線城市,90後孩子既使清北畢業十年內憑自已也難買上房。父母如有餘力還是應幫襯一把的!70後雖說當初靠自已奮鬥,但那時房價低迷,很多體制內單位員工都享受到了福利分房紅利。

  • 5 # 老頑童155442479

    買房?這是考驗家長。我當年光腚離開家去當兵。後退伍到鐵路,沒有任何外援,要多難有多難?最後也挺過來了。說買房真是不敢想。到兒廠結婚的時候,不管怎樣還是買了新房。子不過他們有福氣,就是不買也有房?因為他們多是獨生子女,到孩子結婚的時候房子已不成問題。以後會更好!這就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 6 # 笨笨276924121

    買不買房?這個取決於就是家長的能力和孩子的能力,如果沒有能力,想買也買不起啊,如果能買,那當然,一定要買咯!為了子孫的前途也好,還是為了生活方便也好,那最好是有房子。

  • 7 # 雪鈴鐺

    看了你的困惑,心中莫名的無奈和一點點酸楚。想想大千世界,人的這一生,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講講我們家的故事吧,也許80後90後有很多和我們一樣類似的家庭,我是80後,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兄妹眾多,父母供我們求學已經是很幸苦了,什麼財產?房子?背景?地位?都和我們兄妹無緣,我們都很感恩父母,就這樣我們算是放養式長大,求學期間我的哥哥們算是大學畢業都沒有要過家裡面的一分錢,哥哥們全是勤工儉學。畢業了,我的哥哥還要補給我和弟弟妹妹學費等一些開支,為了減輕父母的擔子。就這樣我的哥哥在慢慢地熬著,用鄰居的話講,我們是來報恩的,我們的房子和結婚都是自己操辦,父母根本就沒有錢。尤其是為了買房子,我們吃了很多苦,作為80後的我來說;“我們深知,父母無奈給不了我們幫助,那種心情。我們也曾,把各自自己的青春玩耍的年紀當了,換下每一秒的時間賺錢,也過早地嚐盡了人生中無奈和酸楚,煩惱。我們都是為了攢夠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當別人首付不夠的時候,父母還可以湊點,而我們只能靠自己,我們這樣的環境家庭的孩子,為了買套房子代價經歷太大了。有時候我們也在想,假如父母能幫一點點就好了。但現實很無奈,我們都很感恩父母養育我們兄妹不易,她們已經盡力了。能怎麼辦?只有努力改變現狀,自己辛苦點。作為80後的我,親眼目睹哥哥們的不容易,我們幾個小的還有哥哥幫助,而他們全靠自己,買房,結婚,生子。以至於父親很愧疚,不願意麻煩哥哥。在父親的心裡,是對哥哥的愧疚但還帶點無奈。有次和父親聊天,問他哥哥叫他去哪住,父親不願意去。他才說出來原由。不是不想住,是怕面對哥哥,用他的話講,是虧欠哥哥太多。所以不願意過去再麻煩哥哥。聽了我的故事,我覺得假如您要是有能力,可以幫助孩子買房,這樣您的孩子會少走點彎路。您不付出,您的孩子就會多付出點。就目前來看賺錢的機會太少,競爭太大。如你所說;當年你們都是自己奮鬥出來的。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都在發生變化。只要你的孩子,不是好吃懶做,也在努力賺錢,為了生活奔波。我覺得這樣的孩子你還是要幫助的。人生就是這樣,繁衍交替,世間萬千生態,都有自己無奈的一面。三代人,總有一代人要努力付出。但這其中的代價太重。所以作為父母有能力幫就幫點。希望可以解開你的困惑。

  • 8 # 解說丶久久子

    挺理解你這種複雜的心情的,像你當前結婚的時候,房子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考慮買的,當時有女孩兒的人家都想著趕緊把女孩子嫁出去,家裡能省下來一個吃飯的人口,那時候女孩兒也沒有現在這麼安逸,都是吃苦耐勞型的,在那個時候談戀愛說不得還得被抓監獄裡呢

    在那個年代,只要有口飯吃,有個衣服穿,或許都不需要考慮有沒有衣服穿,反正見得人也少,可以想象,如果家裡有閒置的衣服,不再多生個孩子增加點家裡的勞動力都活該貧窮,只要人不懶,最後總是能娶到媳婦的,總是能成一個家的。前提是不要懶,再說一遍,不要懶。

    如今不一樣了,男孩子多了,勞動力也多了,人也不是以前那麼窮了,每家每戶都有好多剩下的衣服,都算得上是獨生子女,有些父母真的算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再加上網上資訊傳的更快,資訊更多,那時候網上規劃不嚴也導致了“販賣焦慮”越演越烈,最終變成了如今大部分普通人學不起,只能“平庸”的現狀。

    教育起來了,男女平等了。所以,不再是那時候有口吃的就能成家的年代了,如今每個家庭都不缺乏吃的,交通的方便也導致了女孩子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僅限於“方寸之間”,女孩子也逐漸成為了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隨著見識的增多,女孩子也開始要求“愛情”。

    “愛情”這玩意兒不是簡單的一加一,只要男女見面就一見鍾情,而是你物質基礎達不到,就根本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利,這一代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家真的是買房買車送彩禮。這時候父母就不平衡了。

    父親:“我當時買房買車都是靠自己,你也要靠自己,我當時工資200,買房花了8000,你要靠自己買房”,

    兒子看了看父親,沒敢吭聲兒,心裡想著你當時房價多少,你的工資能負擔得起嗎?

    如今父親工資5000,足足翻了25倍,而現在再買一套家裡類似的房子需要花費160萬。對比當初足足翻了200倍。

    兒子喝到了雞湯,在如今這個資訊化時代,認真地找了一份月薪一萬(稅後8900)的工作,比父親足足高了一倍。買房首付三成,也需要48萬,可想想如今孩子大學畢業已經23年了,攢夠48萬需要5年+。為了讓孩子儘早的成家。

    不得已,父親又拿出了從當初買房以後攢下來的所有積蓄,幫孩子買房了。畢竟如今自己每個月只需還房貸(18元/月)

    心想:"唉,當年自己都能奮鬥出來,現在孩子太差勁兒了,都不能憑自己買房了,這孩子太讓人傷心了",當然為了照顧孩子的自尊,還是沒好意思說出口。算了,就這樣吧,

  • 9 # 葉子紅了ye

    如果有條件能給孩子好的我還是願意多給孩子付出的,畢竟親生女兒,也不忍心孩子太過艱苦,能力範圍內的支援還是心甘情願的。現在和當初經濟條件不同,70年代的兒女,基本生活條件都不怎麼有約,吃不飽穿不暖的大有人在,都是一點一點努力奮鬥出來的,這期中的心酸也是隻有自己能懂,但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孩子長大結婚都是首要考慮有無房子,有能力又不願意支助,孩子們為此鬧心大人也跟著難受,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適當支援。

  • 10 # 自由靈魂的貓

    其實既心疼孩子又希望他能獨立。買房子可不是小錢,得視情況而定。我覺得還是鼓勵孩子自己買房為主,自己可以貼補點,如果父母都大包大攬,孩子就沒有動力拼搏了,這是實話。畢竟不是所有人家庭條件都那麼好的,即使有那條件,也不能說買房就買房。或者可以給他們住,但產權先不要給,等以後結婚生活穩定,子女孝順再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足聯調查拉莫斯是否故意洗牌,若成立將停賽2場,明天公佈結果,這次皇馬能倖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