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天天談
-
2 # 半卷
魏晉之際的竹林七賢為什麼會和春秋時期的榮啟期扯上關係?
一方面,七個人並不對稱,看起來不舒服。另一方面,既然要多加一個人,為什麼是他呢?我們看看榮啟期其人,相傳,孔子曾經在野外和榮啟期相遇,孔子看見他是“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好不瀟灑,又說了一番自己快樂的三個原因。很難想象,九十多歲的老人還能如此,自由自在的活著。
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列子-天瑞》榮啟期,這種風度,跟竹林七賢很搭。更何況,他還是竹林七賢的偶像,《文選-嵇康琴賦》:“於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疇”這裡,嵇康把榮啟期和秦漢的隱士群體商山四皓相提並論。嵇康作為粉絲能和偶像榮啟期在畫像磚上共存,他應該還是很開心的吧!
由東晉入南朝劉宋的著名詩人、隱士陶淵明,也是對榮啟期情有獨鍾: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善惡苟不應,何事立空言。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南博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出土於南京雨花臺區西善橋宮山,為什麼要強調出土地點,因為這類畫像磚不止一次出土,大約總共有六座墓,江蘇四座,山東兩座。
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畫像磚應當說是有一幅畫的作為粉底的,那麼作畫者是誰?有顧愷之說,戴逵說,還有陸探微說。各種說法都有道理,確定底本作者是誰目前是無法做到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不同的說法都能證明一點,在現有的歷史記載裡他們都畫過這個題材的畫。由此可見,竹林七賢和榮啟期這種模式的畫像,在南朝多麼流行。而且在當時人心裡,這八個人精神境界是相似的,在一起並沒有什麼問題。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希望對這個問題有幫助。
榮啟期,字昌伯,春秋時隱士。
竹林七賢,是對魏晉三國時期,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人的美稱。
二者明明相隔數百年之久,為什麼會產生淵源呢?
這或許與他們有著相似的思想,相近的生活態度相關。
‘竹林七賢’之聞名,在於他們賢而不仕,縱酒長歌的名士風範。
而榮啟期,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據傳,孔子游泰山時,見榮啟期,衣不遮體,鼓琴而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好奇的上前詢問,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快樂。
榮啟期回答說,他的一生有三樂,一為為人,二為為男子,三為壽九十。
孔子覺得他很有才華,如果身逢盛世,定可騰達。不像現在這樣,有才難施,替他感到遺憾。
可榮啟期卻不以為然。他覺得讀書有才的人如過江之鯽,飛黃騰達的卻沒有幾個。表露出安貧樂道,知足常樂的豁達情懷。
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館,模印於200多塊出土自齊、宋時期帝、貴陵墓中的古墓磚的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也很好的向我們揭示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