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生活的獵奇貓

    十多歲的年紀,正是青春期叛逆階段,您錯就錯在不應該讓他做心理諮詢,在孩子心裡他會認為你們覺得他有病,不正常,反而更加刺激他的逆反心理。

    這個年紀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內心是極度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同,多嘗試與孩子溝通,並參與到他想做的事情中,讓其勇敢的嘗試體驗,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也會逐漸對你敞開心胸,家長應該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度過這個年紀一切就都會好起來的,孩子也能體會到家長的不容易,現階段不能放任其自暴自棄,這會讓一個人慢慢廢掉。

  • 2 # 火炬樹樁大人

    記得看過一本書上說,讓孩子行為改變,得先從環境改變,不然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還是會不自覺的呆在安樂窩逃避現實。建議您試試搬家和轉校,孩子肯定也想改變,只是控制不了自己,家長不要著急,只要孩子還在,情況就不是太糟糕。

  • 3 # 姝子

    不太清楚心理諮詢師的具體建議是什麼,但很顯然你對:“家長無條件接納和放手”理解不太透徹。

    叛逆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平常的教育方式和溝通方式有問題。

    “無條件接納”不是無條件地接納脾氣暴躁,為所欲為的孩子,而是無條件接納一個可以普通平凡,可以有自主表達真實自我的孩子。無條件接納“家長的過高期望給了孩子過高的壓力;家長平常不夠關注,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父母的溝通方式粗暴、嘮叨、居高臨下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尊重……”等事實。

    只有家長真正且先接納事實,正確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且先做出改變,才能讓孩子看到希望和榜樣。

    孩子叛逆,就是在反抗他認為錯誤的父母。父母不接受自己有錯誤的事實,硬性要求孩子單方面改變。只會讓對抗情緒越來越嚴重。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再要求他必須學習成績達到什麼標準,不再按父母的要求做違背孩子真實意願的自己。

    父母和孩子一起真誠地開啟自己,跟孩子說:“爸媽也是在學習怎麼做父母,從目前來看,爸媽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夠好。”

    讓孩子不覺得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情,對他說:“讓我們一起努力,好不好?”

    肯定孩子優秀的地方:“哇,沒想到這方面你這麼厲害,青於藍而勝於藍呀…”

    總之,想讓孩子做到哪方面好,父母自己先做到。給孩子正向的榜樣和引導,而不是指責和對抗。

  • 4 # 冷笑1976

    無條件接納和放手,就像眼看著一個病人

    而不去醫治一樣。

    孩子暴躁叛逆一定是有原因的。

    這原因可能出自孩子自身,也可能源自家庭。

    要從根源上找尋該死叛逆的原因,比如太

    過強勢不懂溝通的父母會造成孩子的叛

    逆,父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適當示弱,讓

    孩子知道父母也在成長,孩子能夠平等對

    待親子關係,就會減少壓力,減輕暴躁。

    當然,我說的只是一個方面,具體的問題

    還需要具體分析。

  • 5 # 我的豬寶貝兒

    無條件放手和接納是不行的!要溫柔對待他們,凡事徵求他們的意見,不要擅自給他們做決定,上網也必須有時間限制,天天睡前聊聊天,聊聊孩子童年回憶回憶趣事,想象以後生活,規劃一下未來,多多鼓勵,不能和孩子硬碰硬。我兒子還有兩天13歲生日,感覺表現良好。

  • 6 # 壹兒

    無條件放手和完全接納只是概念,要在行動上做到並不容易。家長需要更多自我修煉。

    孩子產生問題是結果,原因在家庭教養教育中早已形成,現在網路與學習內卷使事情變本加厲。

    你帶他去看心理醫生這件事情,我認為不妥,會讓原本敏感的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病的,從而有了更嚴重的自我否定。

    雖然心理醫生可能會有幫助,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父母。我覺得父母先去諮詢心理醫生,明白自己應該如何改變。因為孩子的改變全靠家長的改變。

    你在陳述中提到喊他出去鍛鍊5次只答應1次,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你還是對他有逼迫。

    儘管如此,如果他答應了一次,你就可以在那一次抓住機會大肆表揚他。

    孩子已經嚴重自我否定,嚴重缺乏價值感。家長一定要逮住很細微的機會就表揚。

    有時候家長會覺得那樣表揚孩子會很虛假很肉麻,但是孩子不這麼認為,他們缺乏的就是家長的肯定,是外界對自己的積極反應。

    這種反應多了,讓他會對自己改變態度。有了對自己的自信,才會有在行動上的改變。

    總之人只有增強了自我價值感,才會有生存的積極信念。

    家長要真正做到對孩子無條件接受,是需要自我修煉的,現在很多家長望子成龍。雖然他們聽從了心理醫生的勸導,表面減輕了對孩子的指望,但是內心仍有慾望,對自己不滿足對家庭有苛求,孩子對這些都會有所感覺。

    因此營造和睦的,真正有愛的家庭氣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家庭氣氛,父母理性而沉靜,對孩子不吝表揚,耐心而真實有愛地對待,慢慢等待他的自發轉變而不是急躁催促。

    自我修煉+靜待花開,希望一切好起來。

  • 7 # 一生心醫師

    心理諮詢前管的太緊,心理諮詢後放任不管,你這是走極端,中國講究陰陽平衡。

    孩子脾氣暴燥、叛逆,大機率與你心理諮詢前管得太緊有關,讓孩子壓抑了太多負面情緒。被壓得太久,從心理諮詢的角度看,壓得越久,爆發力越強,毀滅性越大,這種毀滅性體現在現實中,要麼自我滅亡,要麼向外摧毀。

    孩子不願意上學可能與學習成績下降後的心理落差有關。

    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淺見。

  • 8 # ANAN朵朵

    堅決不能繼續讓他玩電腦遊戲了,短影片和遊戲真的毀掉一個孩子。放手不是放縱,原則性的東西還是要大人掌控,不行就讓他休學幾個月,但是家裡網斷了,也不要給他錢,經濟上也給他斷了,只管讓他吃喝,沒有網路沒有同學和朋友一段時間,最好能帶他出去徒步旅行一個月,親近自然遠離網路,也許還會有改變。

  • 9 # 阿娥你好

    既然家長上網來問,就是對幫助孩子走上人生正軌還心懷希望,上網發洩情緒和尋求幫助是兩種心態,前者消極,後者積極,不知題主是哪種呢?想解決問題,先處理好情緒,心平氣和是大腦正常運轉的前提。

    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題主一說做心理諮詢後情況更糟了,有不少答主的對立情緒瞬間被勾起,注意力放在審判心理諮詢上,斷言心理諮詢沒有用,和揣測質疑醫生何其相似,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這根本不是在幫忙,而是在火上澆油。

    下面進入主題

    關於心理諮詢

    和身體異常感覺不舒服需要找醫生一樣,心理異常感覺不舒服也需要找醫生。我出身于軍醫家庭,深知醫生並不能包治百病,更何況醫術如何是見仁見智的事。

    關於孩子心理健康問題

    觀察了很多“脫軌”孩子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中間彷彿存在一堵厚重的“牆”,父母在“牆”的這一頭,孩子在“牆”的那一頭,雖雞犬相聞(言行衝突不斷),卻老死不相往來(情感隔絕)。

    心理治療和身體治療一樣,身體病癒是身體自愈力得到修復的結果,同樣心理康復也是心理自愈力得到修復的結果。

    孩子表現出來的極端狀態,比如暴躁、易怒、成癮,和成長過程中精神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有很大關係。解釋一下未成年人家庭精神需求的主要內容:①安全感:在家我是受歡迎的②歸屬感:我是家庭重要成員③價值感:我是個有用的人。

    人是環境的產物,滋養型環境使人積極向上,消耗型環境讓人消極壓抑。當孩子出現“脫軌”現象,家長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①在家裡,我總是溫和從容還是經常衝動易怒?②我的言行對家庭氣氛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③我真正瞭解我的孩子嗎?重視他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樂嗎?

    心病還需心藥醫,厭學源於自暴自棄,自暴自棄源於上面提到的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缺失,我也是家長,深知作為家長的侷限和無奈,我們能給予孩子的,不論好的還是壞的,都是我們擁有的,給不了的部分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

    認識到我們自己匱乏是第一步,放下自尊、改良我們自己是第二步,孩子卸下防備和敵意是第三步,幫助孩子重獲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是第四步,孩子自我建設發展(上進)是第五步。

    順便說一句,再不濟事的雞湯也比毒藥強,雞湯頂多治不了病,毒藥可是會要命的。

  • 10 # 荊楚君姐

    我也有一個13歲的兒子,他在疫情期間五年級開始叛逆,當時我和他爸也像您夫妻一樣為了孩子爭吵不休,整個家庭氛圍特別緊張。爺爺奶奶知道後直接接手管理孩子讓我們冷靜,當我們夫妻之間不再爭吵,懂得忍讓時,孩子反而靜下來了。仔細回想可能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翻看育兒書,確實是我們錯了。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就像竹筍一樣,三年不長,一長突飛猛進。這個大的轉變他自己也難以適應,各種生長痛,生理上的改變讓他恐慌,不知所措。家長還像對待小寶寶一樣,他得不到成年人的尊重和認可,會爆燥不安。他們內心獨白是,我明明是個青少年了,你們為什麼還事事管控,我需要獨立的人權。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少叨叨,有事請與孩子商量,相互理解尊重對方。現在我的孩子讀初一,從經常不寫作業到班級14名,他已經為學業做好了規劃。希望樓主家長不要著急冷靜下來,默默守侯,靜待花開!

  • 11 # 江南人26

    任何時候不能放手,可以少說但不可以不說,他是大人的模樣,孩子的心性,自制力很差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取決你在他成長過程中的溝通和親子關係的好壞。前13年你們一直很親密,陪伴在旁,關鍵讓他知道大方向好與壞的區別,那麼他反應就不會這麼大。現在你們關係已經無法溝通了,再放手不管,以後就更難了。我現在就照顧好他生活,在他累時經常摟會他(學習壓力好大),因為男生成熟晚,缺愛、需要耐心和寬容,堅決不嘮叨,他說什麼的時候不接話,但原則問題堅決不妥協。做好傾聽者。沉迷於遊戲的孩子,總覺得是因為現實沒有遊戲好,我們家堅決不讓多沾。從小學到初中,他只玩(我的世界),這是一款沒有暴力相對溫和的遊戲,他自己都說,這款遊戲是歐洲一些國家學校電腦課程中的一部分。我們不阻止他玩這個,其它什麼王者、英雄一類的,從小學就很明確告訴他,不適合,不可以。多給孩子愛吧,週末經常帶他出去吃吃飯聊聊天,有空一起遊玩,貼近孩子。

  • 12 # 梧儂享坤彩

    說句不客氣的話,你請心理諮詢師還不如給他請個影片剪輯師。

    你孩子現在的情況是很嚴重的,已經不是厭學的問題了,他正處在超低慾望之中,現在還能看看B站玩玩遊戲,再發展下去就是無慾望,甚至厭世。

    我可不是聳人聽聞,心理諮詢要看團隊,除非有大量的案例支援分析,不然根本解決不了單獨個體的問題,推薦你搜一下趙小明心理團隊,他的系列專題裡面就有低慾望的研究。

    我說的請個影片剪輯師也不是開玩笑,你現在迫切要做的是把孩子的慾望激發起來,書本課程先放一放,反正現在不放也不行。

    他不是喜歡看B站嗎,首先他看你們也看,B站的強項就是影片做的好,大牛很多,看的都羨慕,我就很羨慕。至於怎麼引導他去學影片剪輯,相信你們應該能想到辦法,那接下來是做什麼內容呢,他又沒有專攻的領域,最簡單直接地就從他玩的遊戲入手……全家一起學!這才是真正的幫他。將來不管做什麼,成就感才是激發他不斷進步的源泉。

    總之你們一定要轉變思路,不能一味地去拉他回頭,要他自己掉頭才行。

    今天寫這麼多,是因為我有共鳴,也有切身體會,非常能理解你們的心痛,一起交流學習吧。

  • 13 # 鑫喜閱

    看到家長的敘述,想到了很多年前,身邊發生的事情,是一個女孩兒,媽媽是幼師,爸爸在派出所工作,她的幼年一直很乖巧,但好像突然的某一天,叛逆期就來了,逃學直至停學,和社會上閒雜人鬼混,夜不歸宿,父母打罵,每天都不停的尋找,把她鎖在家裡,她仍然偷偷的跑出去,那幾年,她的父母肉眼可見的老去,後來孩子和人跑到外地,不知所蹤。事件的後續不瞭解,但可以肯定地說沒有贏者,父母會痛心遺憾,女兒也終會後悔不已,可光陰已逝,一切不會重來。

    文中13歲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他的身體和思想都開始有了鉅變,他未能意識到,只是懵懂的自以為是,家長也是始料未及,不知所措。能為孩子進行心理諮詢,是值得肯定的,就像是在這裡求助一樣,當眼下自己陷入困頓,不知何去何從時,向外所求不是壞事,至少能給自己些思路和方法。

    回到問題本身,說說個人的看法:

    孩子現在的狀態

    自我放棄的逃避階段,吃喝玩都不能吸引自己,只有在虛幻的網路中才能有安全感,此刻的孩子逃避現實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只能是選擇將自己窩在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聽、不想。

    這是我們看到的孩子的表面現象,他的真實需求是什麼呢?是父母的恨鐵不成鋼,不是不停地指責、嘮叨嗎?是別人異樣的眼神,像一枚利劍刺入心中嗎?是老師、親戚失望又可憐地搖頭嗎?

    當然都不是

    幫助一個人,是要透過表象看本質,看到孩子真實的需求。

    肯定與包容:這個階段的孩子本身也是混亂的階段,他很難說清自己想要的什麼,但是他能知道自己不想要的什麼,比如父母的失望、同學的嘲笑、老師的不待見等等,這些外在的負面評價足以打擊到他,讓他逃避;還有很重要的,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的身體和思想正在改變,但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之大,是他不曾設想到的,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撐他想要的東西,落差感、失落感也會打擊到孩子。家庭是這一切的一切中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孩子在其他的方面感受到了失敗和不被理解,那麼如果家庭能夠接納他,他仍然是有力量的,仍然是願意前行的。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與包容,就是孩子最後的防線。理解和支援:心理諮詢師給出的建議是家長無條件的接納和放手是沒有問題的,所謂無條件的接納是孩子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都不要用功利心去評價孩子;放手是不要總是去試圖改造孩子,太多時候,我們總是想把孩子塑造成想象中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太多的約束,總有一天他會掙脫,關係反而會越來越遠。父母支援理解孩子,他還沒有適應身體和思想的升級,他的能力和知識還在迷茫的階段。家長的理解和支援是孩子的底氣,是他的基石。

    家長可以怎麼做

    接納:和善與堅定並行。面對孩子現在的種種,家長本身一定是焦急萬分的,但是事已至此,家長更要重拾信心,只有家長有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才能重新建立起來,接納孩子目前的混亂狀態,不要負面評價孩子,同時也要給孩子你的底線,不能傷害自己,不能上傷害別人,不能傷害環境。孩子其實都是在不斷地試探著負面的底線,試探到最後反而不知要做什麼,家長要給孩子底線,堅決而和善。鼓勵:抓住一切機會去鼓勵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地給孩子反饋。但要說的是一定要真誠,有的放矢,而不是哄孩子的狀態,這樣反而會起反作用。有些孩子總是不相信家長的話,是因為有些家長表揚浮誇,沒有事實依據,不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比如對著十幾歲的孩子說:哎呀,你都能自己穿衣服了;今天吃蔬菜了等等,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家長,他們把孩子永遠當作嬰兒一樣的表揚,這很難讓孩子有價值感,反而會反感,認為自己長不大、學不好的品質都和家長有關。鼓勵要鼓勵孩子的品質,抓住他可見的亮點,人人都有優點,只是我們總是想改變他的缺點放大了缺點而忽視了優點,好的做法是放大優點,才能改正缺點。告訴孩子你看到的事情,你的感受(注意不是評價),多用感受和孩子交流。比如:我看到你吃完飯把碗放到水池裡並刷得很乾淨,謝謝你能夠為咱們家分擔;我看到你把髒衣服放到洗衣機裡洗乾淨了,還把爸爸(媽媽)的衣服一起洗了,我特別的欣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要有智慧地發現,放大。目標:定製目標是孩子逐漸迴歸的方向。當家長能夠逐漸地認同孩子、接納孩子、理解孩子、鼓勵孩子時,孩子內心的荒蕪也開始生芽,就需要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定製目標,目標不用過大,先從身邊能容易完成的目標做起,逐漸建立起孩子的價值感和自信心。比如幾點睡覺,十二點前必須睡覺,和孩子一切想辦法,確保目標的實現。逐漸地讓孩子迴歸正軌。一定要及時回饋孩子,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變化反饋給孩子,為孩子賦能。

    做父母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做孩子有時也很難。記得有位心理學家說的為人父母,總要為孩子多扛些。可是扛不是包辦,也不是代替,而是要給孩子生活的底氣和力量,讓他在成長的路上有信心和勇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在每次經濟危機之後短時間內能重新進入繁榮,而日本卻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