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歡蠲忿

    趙括是戰國時期的官宦子弟,他的父親是戰國名將趙奢,他自幼收到家族的影響,對於兵家常事深刻了解,飽讀詩書,對於軍事信手拈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理論知識變得尤為的豐富,就是連年邁的父親都難不倒他,他就有些狂妄,覺得自己無人能敵。然後父親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人,也清楚實際行動遠比紙上談兵難得多,畢竟薑還是老的辣。父親告誡他要講理論應用於實際,可是他年少輕狂,自認為沒有什麼事他做不到。

    公元前262年,秦國派遣大將白起進攻南韓,阻截了上黨郡,軍隊不願投降,秦王邊派遣王齕把上黨堵了個水洩不通。趙王邊讓廉頗率領20多萬大軍營救上黨,軍隊駐紮在長平,秦軍也齊軍攻打長平。廉頗作為資深老將,駐紮長平也是因為長平地勢易守難攻,面對強大的秦國,廉頗堅守陣地,秦軍絲毫沒有辦法,此次僵持了好幾年,秦王無可奈何,私下叫來軍事范雎商討,范雎用計,打敗趙國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廉頗調走。於是秦王派人賄賂趙國的奸臣,讓其散佈謠言:"廉頗年輕的時候英勇善戰,百戰百勝,現在年邁,面對秦軍很少的軍力也只能防守,三年都毫無進展,而聽說趙括年少有為,熟讀兵書,所向披靡,為外人稱道。"然後一起鬨,大家也都覺得廉頗上年紀了,是時候讓年輕的統領展露拳腳的時候了,於是在一群奸臣和愚蠢跟風的宦官聲中,趙王換下了廉頗,讓趙括鎮守長平,擊潰秦軍趙括父親這時已經去世,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的母親也深知趙括沒有付諸於實踐,再三阻攔,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趙括此時也想為父出征,展現自己,一腔熱血的出征了。公元260年,廉頗被迫交出兵符,無奈的離去。趙括率領了四十多萬軍隊,感覺自己所向披靡。可這一切都在秦國的算計之中,趙括奉行兵書上的遇強則強,決定改變廉頗的打法,給秦軍囂張的氣焰當頭一棒。秦軍瞭解趙括,然後趙括對於戰場的情況並不熟悉,秦軍掌握了先機,前面幾次試探,故意打不過,然後撤兵潛逃,趙括覺得秦軍並沒有說的那麼強大,於是全軍出擊,乘勝追擊,白起故意將他們帶到設好的埋伏裡,派出精兵三萬左右將趙軍截斷,趙括才知道他已經中計,可是為時已晚。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在這裡先行駐紮,養足精神,等待救兵。然而秦軍早已看穿,在各路阻截援助的軍隊和糧草。趙括和軍隊被困四十多天,趙括鼓舞士氣,衝出重圍,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軍心開始動搖,飢寒和絕望,最後,趙括決定放手一搏,秦軍出兵五十萬,本來早就可以一舉殲滅他們,但是他們選擇在心理上擊潰趙軍,最終在亂箭之下,趙括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趙軍在圍困之中已經軍心不穩,加上主將一死,所有人全部放下了武器,歸降秦國,這也是秦朝之所以強大的地方。這就是後來的"長平之戰"。至今為止,趙括依舊是人們口中笑話,常常用來鞭策年輕人,努力實踐。實踐當然重要,關鍵還是要有文才。趙括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天才,文韜武略,十幾歲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當時趙括選擇主動應戰也是有道理的,趙國出軍40多萬,秦國部隊50萬,實力相差不大,有一戰之力,其次就是趙國並沒有強力的援軍,而秦國還擁有很多的備用軍隊和外援,像廉頗一樣長久的堅守,最終必然是落敗。所以他主動出擊,此時勢均力敵也是最好趁機擊潰秦軍的時機,可是年輕的他並沒有想到被算計,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仍然殊死搏鬥,也給秦軍造成了大的傷害,雖然沒有立功,但是他也並沒有像後來所說的誤國,他的失敗只是加速了趙國的滅亡。但是他的奮起一搏,但凡有個好的軍師,一切又會是另外一個模樣,因此他更是一位傲世英才。

  • 2 # 九流叔叔

    如果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不可能臨時接受40萬大軍,並且臨時換防,而軍中無人反對。更不會在被圍困46天,無糧的情況下,軍隊無人叛變,而是跟隨趙括衝殺,由此看出,趙括在軍中必是有很大的威信,令軍中將士誠信信服。

    而草包,可能瞞得過一時,絕對不會這樣從頭到尾都讓幾十萬大軍忠心跟隨!趙括參與的兩個戰爭:其一,趙奢攻麥丘,趙括不戰而屈人之兵。其二,閼與大捷,趙奢勇猛趙括機變,就能看出,趙括絕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軍中不比其他,若想要幾十萬大軍真心追隨,沒有真傢伙,只有虛無的吹噓,是不會讓那些糙老爺們信服的。我們所知對錯,皆為他人整理而來,卻很少去仔細論證各種細節,是否合理,從而人云亦云。

    還有人說,為什麼不派李牧和其他將領,因為李牧在守邊,趙國面對的不只是秦國一個敵人。而且趙武靈王不是昏君,更不可能偏聽偏信派一個草包過去,所以,趙括是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庸才,真的該好好探討。

    趙國不是輸在將領,而是國力,任派誰去,也是無力迴天。而趙括這背了兩千多年的鍋,是時候該拿下來了。

  • 3 # 趙陌生肖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我並不這麼認為,一場戰爭打的本來就是綜合國力,而在當時我們都清楚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增強,有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兩大糧倉,再加上函谷關之險要,秦國得以休養生息,日漸成為了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而相對於趙國則國力相對較弱。

    回到長平之戰,在趙括之前,趙國的主帥是老將廉頗,廉頗與秦國軍隊周旋三年,已經使當時的趙國力不從心,而同時秦國也想快點結束這邊鏖戰,於是白起取代了王翦成了秦軍統帥。白起是戰國第一名將,統帥著六十萬秦軍與對面趙軍對壘。而此時的趙括也正好撞上了虎視眈眈的秦軍,趙括心裡明白,若還是固守,以現在兩國的實力對比,趙軍必敗,若是主動出擊或許還可有一絲機會。

    從長平之戰的結果來看,到趙括死之前,秦趙兩軍的戰損相當,各損失在三十萬左右,可見趙軍作戰勇猛,趙括臨危並不亂。

    另外一點從戰後白起對趙括的評價來看,白起說趙括不死,日後必成秦國大患。於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趙括並不是紙上談兵之人。

    趙括年紀輕輕,首次出戰便遇到白起這樣的對手,何其不幸?當時白起已經年過六十,他縱橫沙場四十餘年而未嘗一敗,何等的厲害,白起的統帥能力放在中國任何一個時期都是數一數二的。趙括敗於白起之手,不丟人,更不能說明他是庸才,當時戰國中任何一位名將放在趙括的位置上,都不敢說能夠戰勝白起統帥的秦軍。

    趙括之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趙國的國力不如秦國,兩國生死相爭,真正決定最後勝利的還是國力,這絕不是一個兩個名將能改變的。趙括的悲哀在於他首次出戰就遇到如此強大的對手,長平一戰喪舉國之師,成敗論英雄,罵名傳千載

  • 4 # 詩中的遠方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shē)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並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

    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被封為大將軍即將出兵的時候。

    他的母親上書告訴趙王說:“趙括這個人不可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為什麼?”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有很多次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裡,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

    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麼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了原來的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部隊,假裝打敗退卻,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飢餓,趙括親自帶領精兵搏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部隊大敗,十萬多的趙軍被秦國降服了,秦國將他們全部活埋了。

    現在紙上談兵也被引用為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趙括代替了廉頗(lián pō)擔任抗秦大將後,將原有的紀律和規定全部更改了,並將原來的軍官進行了撤換和重新安排。

    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小股部隊佯(yáng)裝失敗引誘趙括做出錯誤的判斷,然後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計程車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最後,趙括的軍隊大敗,幾十萬兵士都向秦軍投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操作才能讓火鍋加盟店生意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