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與視界

    所有的恆星都誕生在星雲之中。太陽系也不例外。在46億年以前,一片直徑達幾光年的星雲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坍縮。其中99.86%的質量形成了太陽。

    圖:太陽系示意圖

    形成太陽的剩餘物質,會在太陽周邊形成一個吸積盤,吸積盤裡的分子相互碰撞組合,形成直徑約5千米左右的微行星,然後透過碰撞直徑逐漸增大,最終形成行星。最後剩餘的物質形成了小行星、彗星。

    從太陽系的結構上,大家能夠發現所有的岩石行星(類地行星)都非常靠近太陽。是的,因為太靠進太陽會受到太陽風的影響,這裡的氣體分子會被太陽風吹到凍結線以外的地方。這導致了主小行星帶以內形成的行星都是岩石行星。由於重元素的比例較少,所以形成的岩石行星質量都比較小。而凍結帶以後的行星就比較大了,如同木星,它的質量是其他行星總質量的2.5倍。

    太陽要俘獲其他系外天體還是挺難的,前段時間發現的來自系外的天體~奧陌陌,太陽的引力彈弓效應將它加速到極高的速率,現在正在離開太陽系。

    圖:奧陌陌想象圖

    圖:奧陌陌軌跡

  • 2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地球會是太陽捕獲過來的嗎?

    從理論上來看太陽系除了太陽以外,每一顆都有可能是捕獲的,畢竟在太陽的引力範圍內路過,假如速度不夠就成太陽系子民了哈!但事實上卻一顆都沒有,即使是冥王星,也僅僅是疑似而已!

    空口無憑,那麼捕獲的天體和原生天體有多大差異呢?我們不妨簡單的來盤點下。

    一、原生天體一般有一個大致的公轉平面,捕獲的天體就不一定了,很難湊巧剛好從黃道平面方向進入太陽系!

    這是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恆星盤所給予的,在星雲質量中心的引力坍縮下,星雲物質會漸漸趨向於螺旋平面結構,這是離心力所然,很簡單早期星雲物質比較富集,形成行星比較困難!而形成盤面結構後,物質都集中在星雲盤面上,給了行星極為便利的生成條件!因此原生天體公轉平面都相差不會太大!

    那麼太陽系內有這樣的奇葩嗎?還真有一個,就是冥王星!但據天文學家估計,冥王星這樣的軌道可能是在形成初期遭受撞擊造成的!

    二、捕獲的天體組成物質與原生天體有很大的差異,年齡上更是千差萬別!

    但地球年齡約45億年,與太陽系其他天體比較接近,成分上有其他天體並無太大的差異,看上去似乎是原生的可能性比較大!假如能找到一顆年齡在二十至三十億年左右的天體,那估計是捕獲的無疑了!

    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偏心率是也比較低,因此地球不太可能是捕獲的!

    三、一般捕獲的天體質量不會太大

    行星級別的捕獲要求條件太多了,即使是小行星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條件,最近的熱門小行星奧陌陌儘管進入了太陽系,但它還是揚長而去了!

    如圖是奧陌陌的軌跡,來自於黃道垂面方向的,是太陽系外天體無疑,並且獲得了逃逸速度,幾乎100%來自於太陽系外!

    天體經過大質量恆星軌道受到影響示意圖,被捕獲的機率是極低的!當然大型的比如流浪行星經過一個恆星系機率並不高,被捕獲就更低了!當然地球是太陽系土生土長,請勿懷疑它的來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人的記憶可以移植,那麼人類是不是可以永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