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大海叭叭

    題主這個問題真的很可愛【捂臉

    作為央美小生提點拙見哈

    想起我考前那段時間,在畫室裡畫速寫被要求一分鐘畫剪影大動態,四分鐘深入,然後模特就撤走了!!!是的沒有模特了!剩下十五分鐘幹嘛?

    靠記憶補!

    純靠記憶和感覺把細節全補上,補到能拿到展覽上給大家評頭論足的程度。然後這是一個極其考驗畫技的過程。因為你畫人物速寫,那你得熟知人體到骨骼長什麼樣的地步,這個人往那一站,你就得知道他的骨頭是往哪歪往哪走,你得有雙透視眼。那你畫鳥畫獸也是一樣,你得熟知它們的身體結構,知道它們的身體是如何運作的。因為只要你畫錯了一筆,外人也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因為這些人啊物啊是出現在每時每刻生活中的,整個體態和運動方式都是埋在了人的潛意識裡的,稍有不自然,就是可以看得出,沒有別的原因,外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幅畫不自然,但是他們知道它是不自然的。

    想起來於曉冬老師說過的,他看到有喜歡的人有意思去畫的人,即使手中沒有畫筆沒有畫紙,腦子裡也已經開始刻畫這個人的五官與動態,隨後到有紙筆時再畫出來。當然這種例子是極其可怕的,這是真正的大家們畫了千張萬張的練習得到的沒有捷徑的技藝。

    回到題主的問題,那在古代他們是如何記錄和描繪出那些不容易靜態捕捉到的生物呢?

    答案是:把玩

    是的…把玩它,也不能說把玩吧,是對這個生物細到毛髮與血絲的認識。這也是很多古代畫家通常只精通一個或數個鳥獸的畫藝,他們用了數十年或更久的時間去了解這個生物,知道能夠閉上眼睛也有它們任何動作的剪影音響出現在腦海裡,這樣在畫作中只需要瞥見一眼神,便可隨後將它模出來。

    這些古人啊,他們在腦子裡養了一隻鳥。

  • 2 # 伍大

    這個問題可能要分兩部分回答:中國和國外,或者說中國畫和西畫。

    中國古代要畫下來一個東西可不是畫動態,而是畫常態。比如說顏色,常見的柿子題材,紅色,畫的時候就是紅色,它沒有西畫的固有色,環境色色什麼的區別。

    還有就是視角,像《清明上河圖》它也不是像照片一樣看過去的那一瞬間就是畫面那樣。而是描繪的一路走到集市的所見所聞。你是可以從城外一直跟著畫面一路“逛街”下去的。

    總之,中國畫描繪的是事物固有的形態,而不是事物某一瞬間的變化。

    說完中國畫,我想西畫應該就好理解了,畢竟重客觀的西畫很符合我們平時的視覺習慣。

    順便說下,畫畫素材(不管中國畫和西畫)跟照相機的有無本來就沒有半毛錢關係,畫畫靠的是寫生和記憶理解能力(學畫畫的人還有種慘絕人寰的速寫練習大家可知?嘎嘎~),而不是後來才有的照相機,只是後來有了照相機才對繪畫產生一定影響的,所以提這種問題的人差不多有點本末倒置了。

  • 3 # 原創畫圈

    繪畫緣起,人類都有類似的表現,中西方自遠古時期都有巖洞壁畫和一些雕塑等,他們無疑是對日常生活、狩獵、祭祀等活動的記錄描繪,以至象形的總結產生文字,畫和字的關係(只是象形文字特有),還有對於圖騰崇拜的描繪。那時沒有照相機,更多的是對於日常活動的觀察,古人也很聰明,他們將其符號化,程式化,漸漸發現瞭解其內在結構,逐漸運用了透視方法,目前發現中國是最早運用透視的國家之一。慢慢捕捉到物象的結構和運動的本質規律,從而能捕捉其運動形態。照相機捕捉瞬間形態景象,能傳達某種資訊與情緒。而繪畫延伸了對於時代,社會,生活,運動,行動,理想,圖騰,物象,文字,書寫等等等等的主客觀的感受情感、情緒、主張、意境等等。這些是照相機以及再高明的人工智慧也無法替代的。也符合人類最初對世界萬物以及宇宙的好奇、崇拜和敬畏。以至讓我們堅定了美好的嚮往和信仰。

  • 4 # SY43625156

    古代人學繪畫先是從臨慕古代名家書畫一步一步進行的。據陸儼少先生介紹:先學書法再學繪畫。有拜師學藝的,也有自學成才的。在學畫中有一個重要的一點是反覆的看畫讀畫,牢記在心然後回去默畫下來。古代人鮮有寫生的。都是在野外反覆觀察默記在心回去再描繪在紙上。在學習課目中最基本的有效的方法是:聽、讀、寫、默記四條。學習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心無雜念,靜靜的用"心"去做、去讀、去寫。就象下象棋一樣,先看棋盤上的子博奕到走默棋搏奕。人的記憶力就是透過訓練一步步越用越好。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喜歡一樁事,用全身心去做必然容易成功。人的大腦用好了就是一個"硬碟"!

  • 5 # 小胖的讀書筆記

    透過大量的練習,古人描繪的是一個對於畫家和觀眾對於動態的集體共識。

    例如畫馬,先臨摹畫馬的圖譜,大致知道一個繪畫方法,然後寫生,明確自己的繪畫特色,最後還是透過看圖譜,加上自己的觀察,綜合出一個動態,但是這個動態通常是想象的。

    為什麼說是想象的。因為無論中國畫還是西方的油畫,馬都是四蹄騰空的,馬在跳躍障礙物的時候,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停滯在半空中,這是人唯一能夠觀察到馬四肢動作的時候,再快人眼無法捕捉,大腦無法記憶。

    隨著相機的發明,人類用技術手段,拍了一組連續的馬跑動作,結果發現跑動的馬是四蹄輪流著地,不可能四蹄騰空。直到今天,解決的辦法就是繪畫依舊四蹄騰空,高速攝影能拍到四蹄輪流著地。大家把兩種都作為正常。

    所以古人不是捕捉動態,是描繪一個大家對動態的共識,這也就是徐悲鴻先生當年第一次在繪畫中表現單腿著地的馬,引起繪畫界和觀眾的巨大爭議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愛使性子的女朋友能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