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m葉秋影
-
2 # 使用者寬厚男人
海明威一直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希望這個世界是一個和平和平等的世界,結果,他說了那麼多都沒人聽他的,他絕望了,就決定不跟全世界的人耍了,他找個地方一個人自己耍
-
3 # 鳳凰王兮
海明威的自殺,我比較贊同因為他的追求完美。他自殺時62歲,身體上和精神上都有違他的完美。
首先是身體上,早年海明威很英俊,很上相。因為他多次上戰場,多次受傷,導致晚年的海明威患上了面板病、肝炎、腎炎、高血壓、抑鬱症等疾病,身體每況愈下。這對追求完美的海明威而言就是打擊,“發炎的紅斑從鼻子蔓延到面頰,白色小膿皰皮疹像頭皮屑一樣掉落……”因為疾病的折磨和不堪的外貌,選擇自殺。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老人與海》發表後,引起很大的轟動,創下了48小時賣出500多萬本的銷售記錄。1954年,海明威以《老人與海》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他最巔峰的作品。
後來他苦於寫不出更好的作品,導致抑鬱症加劇。1961年2月,人們請他手寫一份頌詞給肯尼迪總統,他用了一星期時間,使盡最大的努力也只寫了三四句簡單的句子,他因失敗和苦惱而痛哭流涕。這種痛苦最終使得他在1961年7月2日早晨,在美國愛達荷州凱徹姆,用那管陪伴自己12年的雙管獵槍,對準了自己,扣動了扳機,自殺身亡。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更多原因,比如對國家的失望,電擊治療的誘因,等等。
總之,海明威的自殺不違他在《老人與海》中的名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許,他就是用自殺毀滅自己,以避免被疾病和無能打敗!
-
4 # 痛徹心扉38
海明威是位優秀的作家,一生聲名顯赫,但是晚年身體不好,飽受高血壓,糖尿病的折磨。而這些病都是慢性病,且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也隨之加重,海明威又患上了抑鬱症。最終,這位偉大的作家選擇了自殺,結束了生命。人類在病魔面前很脆弱,或許,這也是種解脫吧,至少我能理解他。
-
5 # 有書共讀
“可是人不能認輸,人可以毀滅,但不能屈服。”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這是《老人與海》中最經典的句子了吧。然而你能想象它的作者歐內斯特海明威先生在一個早晨,用一支銀子鑲嵌的獵槍放在嘴角,兩個扳機一齊扣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嗎?
他為什麼會自殺呢?帶著《老人與海》和有書君一起走進海明威先生的故居,聊聊他傳奇的一生吧---
著名的《老人與海》是他文學的頂峰,也是他身體承受最痛苦的時候。
海明威先生曾經有過捕魚的經歷,他在《老爺》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關於一個古巴漁夫的通訊,一九五二年他根據這個素材寫了《老人與海》,可以說這部鉅作補回了他在文學上的損失。
一九五四年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金,可能也是《老人與海》幫的忙。這部鉅作也使他的文學走上了巔峰,或許他還在醞釀更偉大的鉅作,然而實際上他卻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他那個時候生理上大為衰弱,高大的身軀萎縮下來了,面容憔悴,時常讓他痛苦不堪,很多的時候他是一邊忍著痛苦一邊奮筆疾書,甚至想透過繁忙的時間安排來忘記身體上帶來的痛苦。
然而在心理上,讓他更糟糕的幾乎說不清楚話,他受到了焦慮和抑鬱症的困擾。賽摩·貝茨基與萊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訪過他,想請他到蒙大拿大學去做演講,可是海明威的表現就像菲德勒事後寫道的那樣,他像個“沒有主意的小學生”。
一九六一年春天,他進行了二十五次電療來減輕抑憂症。他又在梅約療養院住了一個月,剛剛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銀子鑲嵌的獵槍的槍口放在嘴角,兩個扳機一齊扣動。
我們似乎 在《海流中的島嶼》裡,還記得海明威對受了傷、可能要死去的主人公說過的話語:“別操心、老兄……你一輩子走的就是這條路。”當然,海明威在生活和藝術方面的探險滿是死亡的誘惑。
但應當記住,海明威對於生活也同樣執著。他在《流動宴會》結束部分寫到巴黎時打過一個比方,這個比方既適用於他自己,也適用於他書中人物的生活:“巴黎總是值得一去,你帶去什麼東西,總會有報償。”
戰爭深深地影響著的生活,也折磨著他偉大的心靈。
他畢業的前兩個月,美國參加世界第一次大戰。卡洛斯·倍克爾曾經寫道:“他面臨的幾條路是上大學、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選擇工作。是因為他左眼有毛病(當初訓練拳擊的時候意外傷到了左眼,視力下降,從那以後他左眼的視力再也沒有恢復過),不適宜去打仗。
但是,戰爭的吸引力對海明威越來越大,他於一九一八年五月後半月開始這場探險。頭兩個月,他志願在義大利當紅十字會車隊的司機,在前線只呆了一個星期。
在這個星期最後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義大利東北部皮亞維河邊的福薩爾達村,為義大利士兵分發巧克力的時候,被奧地利迫擊炮彈片擊中。
他旁邊的一個士兵當場犧牲,就在他前面的另一個士兵受了重傷。他拖著傷兵到後面去的時候,又被機關槍打中了膝部,他們到達掩護所的時候,傷兵已經死去。
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兩百多片碎彈片,左膝蓋被機槍打碎,被迫手術換了一個白金膝蓋。
他在米蘭的醫院裡住了三個月,動了十幾次手術,大多數彈片都取了出來,還有少數彈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也許就是這些彈片的困擾,讓這位站在文學巔峰的偉人時常感到痛苦不堪。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說過:“對於作家來說,有戰爭的經驗是難能可貴的。但這種經驗太多了,卻有危害。”摧殘海明威身體的那次炸裂也滲透他腦子裡去了,而且影響更長、更深遠。一個直接的後果是失眠,黑夜裡整夜睡不著覺。
一九五三年,他與瑪麗去非洲作狩獵旅行。他已是滿身傷痕,這一次又遇到飛機連續出事,險些喪命。第一次失事,瑪麗斷了兩根脅骨,海明威肝部與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傷。
第二天,飛機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幾次腦震盪,這是最嚴重的一次(機艙著火,門被夾住,海明威用頭把門撞開),外加內傷。
那個年老的侍者說:“這畢竟只是失眠。有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種痛苦的併發症的症狀,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在後期的作品中處處可見主人公的影子,都是以海明威自己的原型可以體現出來的。每個人都受著失眠的困擾和折磨,與其說是海明威先生在寫小說,不如說是他把自己寫進了小說裡面。
海明威晚年反覆地、著了魔似地搜尋這類似的經驗,來驅除那種精神創傷。如果辦不到,他就不斷地透過創作和思考來再現這個事件,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憂慮。
看到這裡是不是引起了我們很多的感慨,人的一生無論偉大與否,都無法與病魔抗爭。也不像金庸老先生筆下的武俠小說,只要練的絕世神功,便能夠延年益壽。
對於這位藝術家,迫擊炮的碎彈片成了殘酷世界破壞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尋求生存道路、受傷的人類的象徵。他已經差不多準備好,可以把那種生活感受轉化為文學作品了戰後生活。海明威沒有認輸也沒有屈服,只是選擇了毀滅。
回覆列表
1.因為思考方式不同
普通人是這樣思考的:今天我應該吃什麼,穿什麼,去哪玩,錢袋子怎麼能鼓起來…
海明威們是這樣思考的:人誕生於世間,受苦、受難、然後死去,幸福渺小的像個屁,活著毫無意義,人一生中所謂的努力和它最終的結局何其不相稱啊…
2.因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
普通人看世界無非是看自己腳下的路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能快速的融入社會,生存的舒適程度,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想辣麼多不是傻嗎?
海明威們的目光比普通人看的何其深遠、深邃,一眼就看穿了社會的虛假本質,芸芸眾生的疾苦,一直看到了人生的無謂結局,所以痛苦,普通人因為無感、麻木,反而輕鬆自在,逍遙快活
應該這樣說,海明威們是在為個人、弱勢群體,甚至全人類的共性命運擔憂守望,普通人是在為個人、家庭短暫的幸福努力奮鬥!
從短期的效果來看,普通人贏得了現在,從長期的命運來看,海明威們看穿了未來。
3.因為面對死亡的處理方式不同
沒有人願意談論死亡,因為最深的恐懼,和對這種恐懼的徹底鄙視,二者之間的狹路相逢,以及無能無力的挫敗感。
因為沒有安全感,因為路的盡頭有個叫做死亡的深坑盤橫在那,無可逃避,誰都會掉下去,了無痕跡。
活下去的大眾靠視而不見,靠欺騙大腦,靠自我麻痺,靠選擇性遺忘,靠免疫無感,靠集體洗腦…
而海明威們就像是被選中的人,就像駭客帝國裡的主人公尼奧,從渾渾噩噩中清醒過來,直接面對機器矩陣,突然間天旋地轉,嘔吐不止…
真相無人可以面對,虛假人人坦然接受,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海明威們為何會坦然赴死?因為他們看到了人類命運的本質,或失望,或厭倦,或反抗,或掙扎…最終放棄,提前下車離開了。
他們只是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