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軟”還是“硬”都是教育的方法,這是建立在找到原因並開始教育的基礎上。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比如:孩子拿了你的錢,卻不用,說明他並沒有用錢的需求,他只是想別人關注他。
對於軟硬不吃的學生,該如何開啟突破口?
這樣,您可以再試著禁止孩子做某件小事,看看他會不會故意去做,如果是,那就是尋求關注,而並非某種物質需求。在這些小試驗中找到原因,您才能開始嘗試“軟”和“硬”的教育方法。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軟硬不吃的情況,其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軟硬混用,孩子不當回事。如果大人一會兒很低聲下氣地勸告,一會兒又很兇地責罵他,孩子就會覺得大人做事沒原則、沒誠意,他也有機可趁,比如:大人兇,只要他捱過了罵,大人沒轍,態度就會軟下來,那他就佔了主導權,有了決定權。所以,大人要注意教育時,態度要一致,不要在短時間內軟硬兼施,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沒多大效果的。
二是意見不統一。尤其是家裡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父母這頭在講規則,他們在那頭做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不把父母的話記進心裡去。所以,家庭的成員必須統一教育意見,該硬的時候一起硬,該軟的時候一起談心,這樣孩子才能清楚判斷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須改變。這一點,老師和父母需要適當交流並達成共識。
三是軟和硬的程度。很多大人錯誤地認為“軟”就是指好聲規勸,“硬”就是指打罵。其實並非如此。這是在指一種教育的態度與方式,“軟”是指在透過共情,瞭解孩子的想法,再一起協商解決方法,而“硬”則是指堅定規則。所以,平時需要多跟孩子聊聊天,不是到了某個問題出現後再來跟孩子溝通,而是透過日常的閒聊,在孩子心中積累形象,達到共鳴,這樣孩子才覺得您的話值得聽。當問題發生後,也要堅持原則,不要因為孩子軟硬不吃而表顯很無助、很煩惱,而是堅定立場,讓孩子知道,他可以軟硬不吃,但解決不了問題。
6
這時,再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法,或要求談話,孩子才會願意去談。
另外,孩子軟硬不吃,多半是太過了解大人的行事,那是從小觀察得來的。所以,大人要教育成功,一方面要改變自己,一方面也要學會耐心地觀這察孩子,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想法,抓住他的心理,讓他配合教育。"
其實,無論“軟”還是“硬”都是教育的方法,這是建立在找到原因並開始教育的基礎上。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比如:孩子拿了你的錢,卻不用,說明他並沒有用錢的需求,他只是想別人關注他。
對於軟硬不吃的學生,該如何開啟突破口?
這樣,您可以再試著禁止孩子做某件小事,看看他會不會故意去做,如果是,那就是尋求關注,而並非某種物質需求。在這些小試驗中找到原因,您才能開始嘗試“軟”和“硬”的教育方法。
對於軟硬不吃的學生,該如何開啟突破口?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孩子軟硬不吃的情況,其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軟硬混用,孩子不當回事。如果大人一會兒很低聲下氣地勸告,一會兒又很兇地責罵他,孩子就會覺得大人做事沒原則、沒誠意,他也有機可趁,比如:大人兇,只要他捱過了罵,大人沒轍,態度就會軟下來,那他就佔了主導權,有了決定權。所以,大人要注意教育時,態度要一致,不要在短時間內軟硬兼施,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沒多大效果的。
對於軟硬不吃的學生,該如何開啟突破口?
二是意見不統一。尤其是家裡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父母這頭在講規則,他們在那頭做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不把父母的話記進心裡去。所以,家庭的成員必須統一教育意見,該硬的時候一起硬,該軟的時候一起談心,這樣孩子才能清楚判斷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須改變。這一點,老師和父母需要適當交流並達成共識。
對於軟硬不吃的學生,該如何開啟突破口?
三是軟和硬的程度。很多大人錯誤地認為“軟”就是指好聲規勸,“硬”就是指打罵。其實並非如此。這是在指一種教育的態度與方式,“軟”是指在透過共情,瞭解孩子的想法,再一起協商解決方法,而“硬”則是指堅定規則。所以,平時需要多跟孩子聊聊天,不是到了某個問題出現後再來跟孩子溝通,而是透過日常的閒聊,在孩子心中積累形象,達到共鳴,這樣孩子才覺得您的話值得聽。當問題發生後,也要堅持原則,不要因為孩子軟硬不吃而表顯很無助、很煩惱,而是堅定立場,讓孩子知道,他可以軟硬不吃,但解決不了問題。
對於軟硬不吃的學生,該如何開啟突破口?
6
這時,再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法,或要求談話,孩子才會願意去談。
另外,孩子軟硬不吃,多半是太過了解大人的行事,那是從小觀察得來的。所以,大人要教育成功,一方面要改變自己,一方面也要學會耐心地觀這察孩子,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想法,抓住他的心理,讓他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