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玉東哥
-
2 # GML珠寶
盲目這個詞我不太理解,盲目在哪裡呢,從古至今都是佩戴珠Bora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你是不是因為被網上寫那些神奇療效,或者佩戴的寓意,招財辟邪這些內容感覺被忽悠呢。其實吊墜只是一種飾品,根據自己的服裝風格和個人氣質來搭配,這是最主要的,當然如果它有好的寓意那戴起來給心理上一種安慰不是更好。
-
3 # 烏托邦叛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人類先民是怎麼佩戴首飾的。在遠古時代,隨著狩獵與種植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先民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為溫飽奔忙,他們開始有時間去考慮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比如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再比如如何討好看不見但無處不在的神靈等等。或許是身邊一些好看的東西(比如一塊彩色的貝殼、一顆圓潤的小石子等)給了他們啟示,於是他們就把貝殼或石子串起來掛在脖子上,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看,更能讓神靈歡喜。這些貝殼和石子就是人類最早的吊墜。
那個時候,人們不會考慮貝殼的顏色、形狀、大小是否和自己的膚色、臉型、氣質、衣服等相匹配。他們佩戴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看,自己覺得好看,那心情自然會更好,第二天出門狩獵時就會變得更勇猛、更機智。因此,那時的人們是沒有“盲目佩戴吊墜”之說的。
隨著文明的演進和向自然的不斷學習,人類逐漸掌握了美(好看)的規律與規則,比如從花瓣的造型中知道了對稱之美,再比如從花朵與綠葉的共生中明白了色彩的搭配之美。到今天,人們對如何佩戴首飾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論(說是“看法”更貼切),這套理論涉及到季節、場景、服裝、年齡、情緒、性別等等複雜的因素,比如春天該戴什麼顏色的吊墜,再比如不同的社交場合、不同的服裝、不同的年齡又該戴什麼形狀什麼材質什麼顏色的吊墜。人們所謂的“盲目佩戴”無非是佩戴者違反了這些理論中的某些標準。
歌德的詩劇《浮士德》裡有一句話: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太在意這些理論和某些旁人“盲目佩戴”的恥笑,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脖子下的吊墜能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第二天出門“打獵”時收穫滿滿,回家路上買2元福彩又中1000萬,繳幾百萬的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如此,盲目佩戴又如何呢?
回覆列表
沒有人在佩戴玉石的時候是盲目佩戴,除了少不更事的年齡,是父母親人給他們佩戴吊墜寄以平安健康等寓意,自己選擇佩戴那是自我意識的選擇,不能稱為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