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柴刀大哥

    戚繼光選擇浙江招兵的原因:

    1.當時明軍常備軍已經非常腐朽,紀律鬆弛,戰鬥力不行。和倭寇打仗時,經常望風而逃,甚至很多士兵為了割首級請功,不惜將同一個戰壕的受傷兄弟殺死,冒領賞錢。戚繼光處罰多次,還是經常發生類似事件,因此他決定給部隊重新換血。

    2.浙江義烏,多礦工,民風彪悍,各個地方為了爭礦,經常發生大規模的械鬥事件,當地官府都無可奈何。所以這個地方人的性格倒是非常適合當兵,因此戚繼光把兵源地選擇在浙江。終於練出來了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戚家軍。

    到了清朝中後期,由於八旗和綠營不堪重用,曾國藩也是仿效戚繼光練兵之法,練出來一支名滿天下的湘軍,直接改變了中國近現代史。

  • 2 # 小程看商丘

    不是浙江兵強悍,而是戚家軍強悍。

    戚繼光練兵的思想與實踐,對後來產生巨大的影響,後來的鄭成功、曾國藩的練兵都深受其影響。那麼戚繼光為什麼要練兵,他又是如此將一群烏合之眾,訓練為鋼鐵戰士呢?

    這事還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

    戚繼光與倭寇第一戰,自己麾下三千士兵,加上友軍九千人,面對八九百人的倭寇,兵力上絕對優勢。然而,明軍遇到倭寇,竟然扭頭便跑,關鍵時刻,戚繼光連續射斃三名倭寇頭目後,方才穩住陣腳。這一戰,對戚繼光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

    靠這些膽小怕事計程車兵,怎麼打得贏戰鬥?戚繼光決心要訓練一支有戰鬥力、有紀律的鐵軍,要另起爐灶。當他把練兵計劃呈報給頂頭上司胡宗憲時,胡宗憲一臉驚諤。要從懦弱的浙江人中訓練出一支鐵軍,這豈非天方夜譚?原來胡司令當年就曾親自訓練一千名浙兵,結果仍然是一群烏合之眾。

    不過,胡宗憲仍把新招募的三千名紹興兵交給戚繼光訓練。實際上,這三千人中的多數絕不符合戚繼光的招兵標準。在選兵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上,戚繼光沒有話語權,因而這次練兵效果差強人意。後來隊伍裡竟然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事:為了冒領軍功,士兵竟然砍死戰友,拎著腦袋謊報戰功。

    這件事對戚繼光刺激太大了。士兵素質這麼差,顯然,問題出在兵源上。他萌生了重新招募新兵的想法,而且要嚴格按照自己的標準,這一次他的計劃終於得到胡宗憲的支援。

  • 3 # 落枔

    戚繼光,明朝抗倭名將,所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戚家軍,在當時倭寇聽了無不聞風喪膽。

    為什麼戚繼光的戚家軍選擇了浙兵而不是其他省計程車兵呢?這個要從戚繼光上任浙江說起。

    戚繼光在嘉靖三十四年調任浙江,當時倭寇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有組織,戰鬥力極強。橫行霸道,襲擾沿海百姓,姦淫擄掠,燒殺搶奪。

    在戚繼光上任剛剛一個月時倭寇來犯,目標是浙江慈溪,根據情報倭寇只有一千人,他召集了當時的上萬名士兵,準備以多打少。

    沒想到的是上了戰場後沒有人執行他的軍令,士兵都跑光了。上萬明軍被幾百倭寇打的四散而逃,戚繼光從這一站就發現如果只靠這些貪生怕死的老兵油子,就是徐達常遇春復活也打不了一次勝仗。

    戚繼光戰後向當時的領導胡宗憲上了文書,胡宗憲看過之後回覆戚繼光一句很經典的話,“浙江人要是能訓練出來,我早就去練了,還用等你來?”

    後來胡宗憲被戚繼光的堅持打動給了戚繼光3000浙江新兵去訓練,在戚繼光慘無人道的魔鬼訓練下,他們練就了非凡的武藝,這支戚繼光親訓的軍隊就是後世人們所稱的戚家軍的前身。

    後來戚繼光在一次因爭礦鬥毆中看到了義烏百姓曠日持久的鬥毆戰鬥力,當時參與鬥毆的人數累計達三萬,歷時四個月,死傷兩千五百餘人。戚繼光對義烏人的彪悍,善戰無畏由衷的感嘆,連夜求見胡宗憲說出了:若準我義烏徵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

    在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徵兵訓練後,也沒有讓戚繼光失望,他所訓練出的浙兵也是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 4 # 泥坑蕉粉

    戚家軍為什麼選浙兵?

    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自組建後屢戰屢勝,從浙江打到福建,又打到塞北,大小戰鬥數百次,無一敗績。為什麼“戚家軍”能夠做到屢戰屢勝呢?

    有人說,這跟戚繼光選用浙江兵關係很大,認為 浙江兵能打戰。《明史》中,也對浙兵讚美有加:其隸軍籍者曰浙兵,義烏為最,處次之,臺、寧又次之,善狼筅,間以叉槊。戚繼光制鴛鴦陣以破倭,及守薊門,最有名。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戚繼光之所以選浙兵,並不是說浙江計程車兵原來就有多強悍,多能打。只能說一方面,倭寇大多盤踞浙江沿海,從當地募兵較為便利,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戚繼光練兵水平太高了,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在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他提到了浙兵軟弱的問題:往日浙江等處兵士,未練無膽,執之臨敵,每每棄之,反以截阻我兵馬,幾乎棄而不用。這與《明史》中對浙兵的記載相差甚大。為什麼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看法呢?歸根到底,是戚繼光用高超的訓練方式把軟弱的浙兵訓練成天下聞名的強兵,因此稱戚繼光為傑出的軍事家並不為過。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練兵的。

    首先,戚繼光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戰士,熟悉軍隊中的一切,他會先研習各種武器的使用方法,然後把心得教給士兵。對不夠理想的武器,他會先加以改進,然後按照他的標準量產,並裝備給士兵們。

    其次,戚繼光非常注重實戰訓練,他非常瞧不起花架子武術,因為這種技巧在實戰中根本施展不開,毫無用處可言。他說:且如一學生,平日窗下講習的是五經四書、解義策論,一旦入場,試官出來題目就是經書上的,便可中得個舉子來;若平日雖是手不釋卷,卻讀些雜說詩詞,作些歌賦、傳奇,一旦入場,要作經義策論中選,所習非所用,如何可得?就是好學的也徒然耳。正是有如此觀點,他讓士兵們各自選擇擅長的武器,練習到欲罷不能,而不能讓士兵產生應付兵役的念頭。

    另外,戚繼光還根據各地人的性格來分析戰力,他認為處州多山礦之夫,素習爭鬥,比較能打;紹興兵比較聽話,但是很膽小,驅之則前,見敵輒走,敵回又追,敵返又走;台州、溫州兵在戚繼光眼裡沒什麼顯著特點,他對義烏兵的評價倒是很有意思,認為他們雖然比處州兵差,但續航力更為持久,缺點是一旦打贏就會窮追猛打,容易中伏。

    戚繼光根據自己與各地士兵相處的經驗,分析各地人的性格,有選擇性的徵募士兵,這是他治兵的關鍵。戚繼光給這些士兵做了一個排行:“處州為第一,義烏次之,臺溫又次之,紹興又次之。”這個排行跟明史裡略有不同,而被他認為最強的處州兵,卻是“用之殺倭,不過僅一二勝而已,以後遇敵輒敗”的弱兵,被他視為第二的義烏兵更是“蓋輒屢出屢敗,故不為重輕”,可見這些士兵並非天生的強兵,而是因地制宜、取長補短,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著重訓練,以幫助他們克服缺點。

    對於耐力不強的處州兵,就著重操練他們長期作戰而不洩氣的能力。對於不聽話的義烏兵,就要“恩威並稱”,對於膽小的紹興兵,就以嚴格的命令強化他們的決心,使他們敢於跟敵人作戰。戚繼光認為士兵最為重要的就是士氣,就算士兵擁有再強計程車氣,就算一戰之後大獲全勝,氣力也會多少出現鬆懈,如果將領不加以控制,士兵就會喪失鬥志,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將領必須深入士兵身邊,不能嫌累,還要養成賞罰分明的規矩,“雖大敗中,亦有必賞之士;大勝中,不無行刑之人。”無論什麼情況下,誠信都是最重要的。

    以往的軍事家,有的只懂大局,有的只懂打仗,如同戚繼光這種對戰爭如此瞭解,並著實注重軍備的實屬罕見,稱其為傑出的軍事家絲毫不過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曹雪芹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