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只說籃球

    當然,我覺得這是一個突破,因為我們一直在講文化的兼收幷蓄,其實這是一個在形式上的突破。

    至於期待與否,我們暫不下定論,因為做節目就是要有新聞點。我之前是在傳統媒體做的,所以比較瞭解,其實觀眾是被“綁架”的!

  • 2 # 乂學教育松鼠AI

    看過《我是歌手》綜藝節目的小夥伴,肯定記得南韓選手鄭淳元和黃致列。這兩位沒來之前,本人對其一無所知(粉絲勿噴),但是看過節目之後,對他們的歌技很是欽佩,除了眼前一亮外,也沒有所謂的瘋狂舉動。

    畢竟,能登上這個舞臺的,誰沒有兩把刷子。所以光從唱歌方面去評價,明顯過於侷限。作為一個節目,從第1季到第n季,如果沒有給觀眾一種新鮮感,觀眾的熱情會降低,會有更多的人不買賬,收視率會下降。

    那怎麼辦呢?收視率才是電視臺、節目的根本,所以必須想辦法提高收視率。請南韓選手是這樣,請歐美選手亦是如此。

    樓主用了一個詞“期待”,這個詞就是所謂的新鮮感,只有給觀眾一種新鮮感才會產生期待的心理。那問問大家,是否期待呢?反正我是期待的,因為從我們自己自娛自樂到邀請亞洲其他地區的選手,再到現在的歐美選手,這是節目的突破,當然,也許第一季的時候導演組就在考量了。為什麼現在才確定呢,因為不成熟,我們華人講究的是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再者,如果一開始就面向全世界,也就沒有現在的新鮮感,這期中也有種“飢餓營銷”的感覺,慢慢的滿足關注的口味,而不是一上來就把底牌全出了。

    作為一個有排名的中國綜藝節目,如果從第一季開始就是外華人當冠軍,是否打臉,是否會產生不好的社會影響;如果一開始觀眾不自覺的產生排斥心理,採取打壓外國選手的行為,是否會對節目的國際影響力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些都是節目組需要考慮的。

    中國的綜藝節目第一階段基本上都是“引進來”,不懂就抄襲,這是必然,沒什麼可丟臉的,第二階段開始分化,一部分人還是抄襲,另一部分人開始結合中國國情進行改良,甚至探索新方式,這個時候,謾罵嘲諷的聲音會越來越多,失敗的節目也越來越多,精品少之又少。

    如今80後,甚至90後開始參與到節目製作當中,他們的想法和眼界都很廣闊,創新能力也越來越高 ,自然就會產生更多自主創新的綜藝節目,而70後這一輩在第一和第二階段積累大量經驗和資金,有他們的支援,第三階段的發展已經到來,我們面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困難也越來越大。

    如何擺脫同質化,實現創新,難度只會越來越大,畢竟觀眾已經被如此這多的綜藝節目圍繞著,不像以前任何一部引進來的不管抄襲還是中國化的節目都能夠吸引觀眾,如今需要更多的新穎形式和方法讓觀眾眼前一亮,吸引眼球。

    《我是歌手》,我期待,請不要讓我失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控程式設計,利用G02、G03等指令手工程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