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色的煙和霞
-
2 # 山城的子民
如何評價?說實話,全國各地的方言,包括官話,對於古漢語的繼承其實都半斤八兩,粵語雖說繼承了中古音很多,但是它的聲母突變得很慘不忍睹,普通話突變雖多,但也有繼承自中古音的部分,比如普通話的平翹舌對立,很多人以為是來自滿語,並以此為依據攻擊其為胡語。但其實你去仔細瞭解古漢語和滿語的話,滿語裡並沒有翹舌音,反而是古漢語中存有平翹舌對立的字音。總而言之,古漢語的音韻體系其實是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的方言中的,只是各自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罷了。
-
3 # 第九區春蟲蟲
漢語源頭一致,只是受到人口遷徙和民族融合的影響,在各地發展成不同方言,並且在歷史中不斷變化,目前的狀況是變化中的一個片段而已。可能的話像動物進化一樣畫出譜系樹,不過動物譜系進化樹一旦分叉後不是滅絕就是繼續進化,而語言的譜系樹複雜的多,它們在分叉進化後,不同分叉還能交融成一支或再分叉成幾支!如果以上古中原雅言為源頭,並只看七大方言或者十大方言的話,那麼從周代泰伯奔吳開始,作為吳方言開始分叉;差不多時候作為楚國故土和北方人南遷首選地,贛方言、湘方言開始從源頭分叉;然後是秦代攻略嶺南,粵方言開始分叉;五胡亂華後隋唐開發福建,受當時吳方言影響的中原話進入福建,閩方言開始分叉;五代兩宋遼金元受當時贛方言影響的中原話陸續進入贛南、閩西、粵北五嶺山區,客家話開始分叉;留在廣大北方地區的中原話受到歷代遊牧民族衝擊融合,逐漸演變成官話,後擴散到西北、西南、東北和江淮;山西的封閉地理環境使當地的中原話和某些遊牧民族語言相互影響形成晉語,後擴散到陝北、內蒙河南、河北部分地區;江淮官話和吳語的相互影響在地形複雜的皖南山區形成了徽語;大約在明代在廣西隨著官軍的南征行動,沿著南北官道形成了平話。語言和方言的產生是個漸變過程,很難講清楚具體時間,只有大致歷史時期,產生後還會在不同語言和方言之間相互影響,這就是比動物進化樹難畫的原因。
-
4 # jack200351227
應當是各當地民族語言的演變。
客家話自稱來自中原,粵語起源百越,歷史上兩家打得很慘烈,不再火上澆油。
普通話與明朝南京官話有繼承關係,加上融入漢族的北方遊牧民族影響。
吳語可能是最接近唐宋官話的,完好的四聲以及語法最能說明問題。
-
5 # 寶樹白石
中國的漢語從北到南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長廊畫卷。
從東北一直演變到海南島,臺灣。
我們可以看到語言的演變的漸進過程。
從南到北演變劇烈,從東到西演變不劇烈,改變差別不大。
透過語言的演變圖畫,我們可以摸索到我們華夏到民族色彩,和戰爭與和平的漫長同化之路。
也就是說,我們華夏民族在很古老的歷史時代就統一了北方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
並且在這裡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統一,風俗習慣的統一,就基本完成了。
而我們的祖先在往北就沒有統一過去,留下了許多不同語言文化的地區,但是這些地方卻受到華夏文化的極高影響。
往南方向,我們可以看到祖先的擴充套件之路,移民之路,和開發之路。
今天中國南方的所有地區,都是祖先用劍和筆開闢的。
用中原人民的移民教化了土屬的百越民族,把他們從山野南蠻溶化進了我們華夏民族的群體。
而中原移民也融入了百越民族的基因,通婚,改變了這些移民的原籍本性。
人會共同影響,但是中原文化永遠融入了所有人民的血液中,基因裡,至今不能改變。
那些沒有被祖先征服的地區,留下了他們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同樣這些地區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極大,他們曾經是我們的藩屬國。
中國的語言變化,留下了中原語言文化和當地語言融合了痕跡,這就是今天我們的方言,一個色彩斑斕的民族圖畫。
今天在不可阻擋的更加的統一我們的語言,這就是普通話。
回覆列表
你說的古漢語不知要古到什麼朝代?吳語我不太清楚,至於粵語和客家話大約應該是起於秦朝成熟於唐,宋時代吧(因為用粵語朗誦唐,宋古詩很有味道和相當押韻)。國語(普通話)就不用多說大家都應該知到他起源於清朝,是最晚形成的中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