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書匠老陳
-
2 # 心如蓮花173349538
我從來沒想過要和子女呆在一處。不是我不愛他們,而是怕在生活中的點點彼此不能達成共識,影響一家人的安定與幸福。要說一別兩寬還真不容易做到,晚輩們可能容易做到一些。老人則不能。在老人的心中兒女永遠是兒女,不管年齡多大(就是到了80歲),也不管你做多大的官(哪怕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在多應酬喝酒;你睡在空調房裡是否穿衣?你工作壓力有多大?........無一不會心心念唸的掛懷,只是不會告訴你,因為他們都知道年輕人不喜歡你的哆嗦。
像我的父母在生時我也沒有認真聽取過他們的意見,也沒好好的服侍過他們的生活,分開時間多,聚在一起少。他們走了後我不敢回想一一
-
3 # 異域少女小漁
題主的問題無解。古語忠孝難兩全。有良心的人很難做到與父母各自安好。畢竟子女正值壯年,而父母逐漸衰老,兒女的世界在逐漸變大,父母的世界在逐漸縮小。
血緣的惦念是永遠的,即使父母逝世,想念依然存在。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有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只要有父母在,多大的大人也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沒了父母,才真是孑然一身了無牽掛了!
可是現在孩子遠離父母出外打拼也是尋常事,孩子自己心中也是無奈和辛酸的。可是人生慣是無奈。
我覺得在父母還能自理的時候多回家看看他們,教會他們使用智慧手機,儘量帶他們一起去旅行,鼓勵他們去老年大學培養一門愛好,養花或者書法,唱歌或者跳舞。
在他們不能自理的時候,儘量親自照顧他們,別寒了他們的心。對於好父母,子女不能過河拆橋,對於不稱職的父母,也儘量讓他們溫飽不愁吧。
這就是感恩和孝道了。
首先,感謝邀請。由於時代的不同,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如下:我們家兄妹六人。四個大點的,初中畢業就響應國家號召,到農村插隊落戶了。由於當時農村的落後,個人的溫飽都難解決。所以說一別都做到了,兩處卻寢食難安了。到後來,由於個人的努力,總算是從廣闊天地回到了城市。但基本上都是工人、教師,收入也是相當的可憐。而且都在不同的城市,一別兩安,依然如前。隨著社會的進步,收入的増加,生活的改善。一別兩安總算是做到了:父母入土為安了。我們沒有了牽掛,也心安了。可是在心靈上留下的創傷,時常隱隱作痛。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們是無奈地做到了。因此,我還是奉勸一些年青人。不要拿一別兩安當幌子。你心安理得了,可父母為了你,永遠是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