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醫生張彥平

    愛“自責”的人都是好人!

    但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歸因理論”:

    在遇到問題時自我反省,把原因歸於自己叫“內歸因”;

    反之,一味強調客觀,推卸責任,把原因歸於他人和外界,稱之於“外歸因”。

    而在人際交往關係中,常常“自責”的人,恰恰是善於“內歸因”的人,這在抑鬱症患者中表現尤為突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過分追求完美;

    2.責任心太強;

    3.過於在乎他人的看法與評價,亦即“他人取向”;

    4.自我不夠強大;

    5.過於善良和仁義;

    6.凡事大包大攬,導致“自我界限不清”。

    以上特徵又恰恰是抑鬱症的易感因素。

    所以我經常說:“自責”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毒蛇。

    針對以上情況,心理處方如下:

    拋棄“完美主義”;

    只有“寬以待己”,方可“寬以待人”;

    學會拒絕;

    樹立真正的“自尊”而不是“他尊”;

    學會適當地“外歸因”!

  • 2 # 新升學之路

    我就是一個經常在人際關係中陷於自責的人,由於經常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也找尋了一些方法來應對這種情況,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在人際關係中陷於自責的人往往都有一些自卑的心理,還有就是對社會認知不深,加上情感比較敏感,總是認為自己在他人面前或處理相互關係中做出了不當的行為,被別人鄙視或嘲笑。其實這大可不必,認清一段關係中的真相就不會經常陷於自責了。

    方法一:搞清與你交往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各自的目的又是什麼。與你交往的人是親人、親戚、朋友、同學、老鄉還是其他透過各樣關係認識的朋友。不同的關係每個人的目的或者想法是不一樣的,親戚朋友一般沒什麼利害關係,相互就是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一分子,不用太多的禮節,經常熟悉加深一下關係就行。而同學、老鄉或其他渠道認識的朋友往往有一定的目的,但不一定是壞人,這樣的關係就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搞清楚大家各自的目的,相互幫扶就行了。

    方法二:擴大自己的認知,熟悉一些交際套路,練習一些交際常識。一個人生在這個社會里,必然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躲避是最LOW的方式了。你平時應該多去見見外面的世界,和比較有交際能力的人學習一些交際套路,或者練習一些交際禮儀等,這些可以讓你在與人交往時儘量減少出錯的機率,時間長了,你找到了與相處的自信,這種陷於自責的現象也自然會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目前干涉我的生活,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