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

    漢武帝時期,匈奴兵強馬壯,其勢正盛。

    由於勢力強盛,所以當時的匈奴,相對比較團結。匈奴王庭和左右賢王的架構,在面對漢朝時,基本能做到一致對外,幾乎沒什麼內亂。

    在這種情況下,漢朝沒有“玩花活”的空間。

    漢武帝要想打擊匈奴,只能是舉國之力,與匈奴正面硬鋼。

    就拿漠北之戰來說,匈奴軍主力十幾萬,兵派少了肯定不行。為了打垮匈奴,漢武帝在調撥給衛青、霍去病各五萬騎兵,以及數萬步兵的基礎上,還組織了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作戰。

    有人曾估計,為了打這一仗,武帝花掉了國庫三分之一的存貨。

    具體花銷我不清楚。但漢武帝抽掉幾十萬上前線,而且還都是男丁。不管怎麼看,這場大戰的花銷也不可能小。

    像這樣規模的大戰,武帝時期還不止一次。

    而且,武帝對開疆擴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比如公元前111年,武帝遣大將李息,郎中令徐自率精兵數萬從河西走廊翻越祁連山,擊潰了叛亂的西羌後,隨即便對河西走廊進行了全方位的大開發。

    武帝具體的開發措施有三點:

    一是移民。

    武帝不信任蠻夷,為徹底控制河西走廊,便向河西走廊移民了十萬口。移民前,有官員曾對武帝講,這麼大規模的移民,必然是一筆巨大開銷。而且老百姓未必願意去。搞不好會造成老百姓大逃亡。但武帝認為,只要能實際控制河西走廊,投入再多的財力和人力,都是值得的。便還是強力推行了。

    二是行政化管理。

    武帝在河西走廊設立郡縣,地位與關內諸州郡一樣,都是朝廷直轄區域。

    三是進行經濟開發。

    移民,設郡縣的目的,都是為了經濟開發。

    因為如果不開發,漢朝對河西走廊就談不上有什麼強有力的控制。漢武帝為了徹底控制河西走廊,同時進一步向西域擴大漢朝影響力,便將河西走廊的經濟模式由單一的遊牧經濟,變為了遊牧加農耕經濟。

    透過武帝的大力開發,從西漢到唐末,河西走廊一直都屬於中原漢地範疇。同時,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域擴張的穩固前沿根據地。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漢武帝有遠見,牛掰普拉斯!但以當時的生產力而言,這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除了在河西走廊外,武帝在河套、遼東也都是花大力氣進行征討、開發。

    征討、開發的結果,是這些地方變成了後來漢地的一部分。但在開發過程中,老百姓紛紛逃亡,導致武帝后期的戶口減半。(不是人口死了一半,而是逃跑了一半)

    這長年累月下來,漢朝的國庫自然是越來越空虛。

    相比於漢武帝,唐太宗時期的背景,以及唐太宗對開疆擴土的理解與武帝有很大不同。

    先說背景。

    唐太宗時期的東突厥雖然很囂張,但其實已經不是勢力巔峰期了。

    突厥最強盛的時期,是南北朝後期。控制了整個漠北草原和西域。

    也正是由於當時的突厥強盛,北周和北齊政權還不得不對突厥實行納貢、和親政策,以換取突厥對自己的支援。

    這種局面,直到隋朝建立,隋文帝停止對突厥納貢、和親才終止。

    581年,為了報復隋文帝,突厥起兵40萬,又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入侵隋朝。

    這一戰,突厥獲勝,把隋朝隴西地區狠狠劫掠了一番。

    583年,突厥沙缽略可汗即位,由於西邊的突厥人不承認他的汗位。因而突厥在這一年正式分裂為東、西突厥,並爆發了內戰。

    聽聞突厥內戰,隋文帝遂調集大軍,從東起遼東,西至涼州,長達幾千裡的戰線上,對突厥發動全面反擊。

    這一戰,隋朝大獲全勝。東突厥的沙缽略可汗在受到西突厥與隋朝的雙重壓力下,向隋文帝稱藩,表明“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

    其後,東突厥透過內戰,完成短暫整合,又恢復了一定實力。於是,東突厥後來又挑起兩次主動侵隋戰爭。但兩次都被隋軍擊敗。

    可以說,突厥在分裂後,被隋文帝用恩威並施的辦法,拿捏得死死的。早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了。

    當然,隋煬帝統治後期,爆發民變,東突厥的始畢可汗趁機扶持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高開道、薛舉、李軌等軍閥,在中原打內戰,把隋朝攪得稀巴爛,嚴重消耗了中原的實力。這導致唐朝建立後,乃至唐朝統一全國後的頭幾年時間裡,都無力對突厥進行反擊作戰。

    但無論怎麼說,唐太宗時期的突厥民族已經分裂了。

    那時的突厥民族,看似兵強馬壯,實則一盤散沙,各懷鬼胎。

    不僅東、西突厥不和,長期相互敵對。

    就連東突厥內部也不和。頡利可汗(整個東突厥的可汗)和突利可汗(管理東突厥東部地區的小可汗)之間,也是相互提防。而且他們還經常兵戎相見。

    很顯然,東突厥的情況,就給了唐朝分化加離間他們的可操作空間。

    就拿624年的五隴阪之戰來說。

    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率軍犯境,嚇得李淵和李建成差點燒掉長安,遷都襄、鄧。是唐太宗堅決反對,並自告奮勇出戰迎敵,李淵才打消了遷都念頭。

    後來,唐太宗領兵至陝西彬縣的五隴阪與突厥遭遇。

    但雙方還沒開打,唐軍就因連日的長途跋涉行軍,疲憊不堪,再加上後勤線被隔斷,軍需器械也受潮,導致戰鬥力銳減。

    如果雙方真打起來,唐軍前途未卜。

    那麼,唐太宗是怎麼解決問題的呢?

    無他,就是離間加分化。

    唐太宗見唐軍戰鬥力銳減,不宜決戰,便僅率百餘騎出戰。

    與此同時,唐太宗又和突利可汗密談。

    前面說了,突利和頡利之間有矛盾。頡利搞不清楚突利是不是真的背叛了自己,同時又擔心唐朝與突利夾擊自己。於是,頡利便立即與唐朝訂立盟約,撤兵走人。

    後來的“渭水之盟”,過程也是如此。

    貞觀元年,頡利可汗趁唐太宗還沒有徹底剿滅李建成餘黨,與突利再次聯手,集中二十萬大軍,殺至渭水北岸,直逼長安。

    此時的長安,唐軍僅幾萬人。很顯然,無法與突厥鏖戰。

    於是,唐太宗便故技重施,只帶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隔著渭水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背約。

    頡利見唐太宗面無懼色,猜想唐軍肯定暗中有埋伏。隨後,他又看見增援而來的唐軍陣容齊整,頓時心虛至極。於是,他便與李世民隔著渭水訂立了盟約,史稱“渭水之盟”。

    關於唐太宗在五隴阪之戰和簽訂渭水之盟前後的表現,歷代史家的評價都很高。讚歎唐太宗利用伐謀、伐交、伐兵,迫使突厥人退兵,充份顯示了其卓越的戰略眼光、驚人的膽略和超群的智謀。

    對此評價,我們當然不能否認。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突厥鐵板一塊,沒有內部的勾心鬥角。唐太宗又如何利用突厥兩個可汗之間的矛盾,使用反間計呢?

    兩漢時期,漢廷也不是沒利用匈奴人的內部矛盾,對其進行離間分化。

    可是分化的前提,還是要先打散對方。

    如果沒有漢武帝早期與匈奴人的硬幹,漢廷後來想用挑撥離間的辦法收買匈奴人心,也是無從下手。

    說到底,唐朝多多少少還是沾了隋朝的光。

    要不是隋朝與突厥打了十幾年,影響了突厥的發展,唐朝也不可能正好碰上一個一盤散沙的突厥。

    再說理念問題。

    漢武帝徵匈奴,是華夏農耕政權大規模向陌生的大漠草原進發,主動去尋找北方遊牧異族政權,打殲滅戰,並將其領土併入中原版圖的第一次嘗試。

    透過嘗試,中原王朝摸到了擴張極限。

    到了唐朝時,經過七百年的發展,以當時人的見識,以及唐朝當時的國力,唐太宗顯然已經不可能這麼幹了。

    畢竟,別看唐朝疆域遠大於漢朝,可唐朝的核心統治區域與漢朝相差無幾。北方能開發的區域,漢朝都已經開發過了。人類終究還是無法戰勝客觀自然環境。

    因此,當唐朝統一中原後,再向東、北、西方向擴張,打下了新的地盤時,便只是進行羈縻統治。

    此舉,對唐朝財政的負擔是比較輕的。

    就拿唐滅東突厥之戰來說。

    唐太宗與頡利可汗簽訂盟約後,東突厥沒幾年就遇到了雪災。人畜死傷無數。

    同時,頡利可汗的威信也大不如前,很多人都與其有矛盾。

    見東突厥內訌,唐太宗令李靖率一支精兵突襲東突厥老巢。

    類似的騎兵閃擊戰,漢朝人不瞭解。整個武帝朝也就霍去病能精通掌握。

    但唐軍則不同。關隴集團本就是由北魏邊鎮演變而來的,唐軍騎兵的很多戰術本就是昔日鮮卑人的戰術。唐軍對北方異族那套戰法是再熟悉不過了。

    因此,李靖一戰便滅了東突厥,並俘虜了頡利可汗。

    滅了東突厥後,唐朝並其領土,但並未進行開發,也未移民。只是在當地設立都督府和羈縻州,委任當地人為行政長官。然後,再設定都護府,從中原派官員過去統籌管理。

    此後,唐朝滅薛延陀,滅西突厥等,也都是如此操作。一戰滅一國,在開疆擴土的同時還能發展經濟。

    不過,由於管理力度不夠,唐太宗、唐高宗時期新擴張的很多領土,後來都喪失了。到了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唐朝的基本盤與兩漢相差無幾。

    總體而言。漢武帝的擴張,是中原農耕民族第一次開闊自己認知之外的地域。由於沒有先例可循,漢軍在一個很陌生的環境和一群強勁的陌生人,打了多場很陌生的戰爭。走了不少彎路。

    加之在戰爭後,漢武帝為了鞏固統治,又對新闢疆土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

    戰爭加上開發,財力、物力上的投入自然不可能小。因此,漢朝的經濟也就大受影響。

    而大唐則因為有前人的經驗,加上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唐軍熟悉草原民族那套。這使得唐太宗的擴張,無論南下逐鹿中原,還是北上馳騁草原,都是輕車熟路。比漢軍更加遊刃有餘。

    估計也正是因為熟悉的緣故,在打下新闢疆土後,唐太宗並沒有花大力氣進行開發。所以唐朝不僅沒有因為戰爭而影響經濟,反而還因為開疆擴土,刺激了中原的經濟發展。

    但相比於漢武帝,唐太宗的開疆擴土並不怎麼牢靠。這導致直到到清末民國為止,對我們華人影響更大的,還是2000多年前漢武帝的征服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見義勇為過程中,致實施人受重傷或者死亡,要不要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