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中緬間的體積問題以及東南亞各國之間征伐兩個因素。
(1)緬甸與清朝的四次交鋒,並沒有讓清朝傷筋動骨,緬甸如果不主動休兵,其最終結果只能是失敗
中緬之間共發生四次戰爭,我在主頁發表過“”一文,主要說的是第三次徵緬戰爭,過程不再贅述。四次戰爭中第一次第二次都是主將問題,第四次則是疫病原因,唯有第三次中緬雙方都打出了自己的實力。緬甸方面在地形、人數數倍情況下,因為清軍缺糧最終獲勝,可以說,讓清朝丟了大面子兒。但是,請記住,以乾隆時期清朝的實力,四次徵緬戰爭並沒有對清朝國力有多大損失。即使如此,緬甸方面已經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2)緬甸與暹羅(泰國)、交趾(越南北部)、寮國等國的交鋒,使其必須要找到後盾,至少不會腹背受敵
緬甸曾在東南亞地區長期“稱霸”。但與清朝的戰爭則使得暹羅(泰國)趁機復國,可以說,緬甸腹背受敵,情況其實並不樂觀。
緬甸早在隋唐時期就存在,其驃國在東南亞各國中也是頗具規模。11世紀建立的蒲甘王朝則統一了緬甸,奠定了今天緬甸的領域。然而,隨著蒙古帝國南下,蒲甘王朝衰落,東南亞各國迎接了南下的傣族,現代的泰國的前身暹羅就此成立。
1767年,暹羅首都被緬甸攻破。而清緬戰爭的時間正是1765年到1769年。特別是第三次戰爭,緬甸對付暹羅的兵力被大幅調回。
(3)暹羅崛起,東南亞局勢變換,緬甸失去霸主或爭奪霸主地位
暹羅在中泰混血兒鄭信(又名鄭昭,泰國名達信)地率領下與緬甸軍隊鏖戰,最終在1770年11月,趕走了緬甸軍隊並統一暹羅,成立了“吞武裡王朝”。鄭信則在13年(1783年)後被殺害。
1780年,越南南部的廣南國的阮福映曾對暹羅發動進攻,其後被本國的西山起義打敗,逃到暹羅。泰國“卻克里王朝”建立。其後,阮福映和暹羅一起攻打越南的“西山起義軍”,最終,阮福映成為越南阮朝的創立者,中國封其為國主,並賜國名為“越南”。1790年,暹羅入貢請封。1802年,越南想中國入貢請封。
在這一錯綜複雜的局勢中,緬甸與中國和各方關係都不好,在此情況下,為了自救緬甸便於1788年開始向中國入貢,但之後的關係一直不太好。所以,緬甸的國際地位越來越低。
主要是中緬間的體積問題以及東南亞各國之間征伐兩個因素。
(1)緬甸與清朝的四次交鋒,並沒有讓清朝傷筋動骨,緬甸如果不主動休兵,其最終結果只能是失敗
中緬之間共發生四次戰爭,我在主頁發表過“”一文,主要說的是第三次徵緬戰爭,過程不再贅述。四次戰爭中第一次第二次都是主將問題,第四次則是疫病原因,唯有第三次中緬雙方都打出了自己的實力。緬甸方面在地形、人數數倍情況下,因為清軍缺糧最終獲勝,可以說,讓清朝丟了大面子兒。但是,請記住,以乾隆時期清朝的實力,四次徵緬戰爭並沒有對清朝國力有多大損失。即使如此,緬甸方面已經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2)緬甸與暹羅(泰國)、交趾(越南北部)、寮國等國的交鋒,使其必須要找到後盾,至少不會腹背受敵
緬甸曾在東南亞地區長期“稱霸”。但與清朝的戰爭則使得暹羅(泰國)趁機復國,可以說,緬甸腹背受敵,情況其實並不樂觀。
緬甸早在隋唐時期就存在,其驃國在東南亞各國中也是頗具規模。11世紀建立的蒲甘王朝則統一了緬甸,奠定了今天緬甸的領域。然而,隨著蒙古帝國南下,蒲甘王朝衰落,東南亞各國迎接了南下的傣族,現代的泰國的前身暹羅就此成立。
1767年,暹羅首都被緬甸攻破。而清緬戰爭的時間正是1765年到1769年。特別是第三次戰爭,緬甸對付暹羅的兵力被大幅調回。
(3)暹羅崛起,東南亞局勢變換,緬甸失去霸主或爭奪霸主地位
暹羅在中泰混血兒鄭信(又名鄭昭,泰國名達信)地率領下與緬甸軍隊鏖戰,最終在1770年11月,趕走了緬甸軍隊並統一暹羅,成立了“吞武裡王朝”。鄭信則在13年(1783年)後被殺害。
1780年,越南南部的廣南國的阮福映曾對暹羅發動進攻,其後被本國的西山起義打敗,逃到暹羅。泰國“卻克里王朝”建立。其後,阮福映和暹羅一起攻打越南的“西山起義軍”,最終,阮福映成為越南阮朝的創立者,中國封其為國主,並賜國名為“越南”。1790年,暹羅入貢請封。1802年,越南想中國入貢請封。
在這一錯綜複雜的局勢中,緬甸與中國和各方關係都不好,在此情況下,為了自救緬甸便於1788年開始向中國入貢,但之後的關係一直不太好。所以,緬甸的國際地位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