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活橘子
-
2 # 路過江南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樓市的長期持有規劃。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是面對調控政策應有的態度和房產投資的規劃。我們這裡說的長期持有,起碼要做好5年的打算,至少要有一個五年的計劃。另一方面,是持有五年房產的資金上的準備,是否有穩定的收入保障持有房產期間的月供。
眾所周知,這次調控力度之大是史無前例的,很多人現在也已經理解,調控最首要的目的是為了房價不跌,而不是控制上漲。未來,無論是國家經濟整體發展,還是單個城市,都在經歷重度的轉型過程。
而且,之前對於調控持悲觀態度的人,現在時間已經證明了,樓市沒有出現大面積拋盤現象,同時,由於交易暫緩或中止,目前投資者個體即便有損失,大多數也停留在賬面上。就目前的經濟發展情況看,大部分人還是抱有對未來的信心,持有房產等待翻盤的機會。
這就引出了剛剛說的第二方面的問題:資金的準備。有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人均負債達17萬。這種全民負債的形勢下,未來要比拼的不是誰資產更多,而是誰的現金流更穩。
就比如近期的疫情,為了安全已經全國性的推遲春節假期;起初人們聽到這個訊息還很開心,然而很快大家都開始憂慮一個問題:下個月的貸款怎麼還?
打工族開不了工,基本工資可是不夠換月供的,至於那些拿績效工資的人,沒有業績就沒有一切;而且疊加春節,年前不免要買買買的。
中小企業和個體也被這次長假的疫情打蒙了,尤其是第三產業,年前大筆投入改善經營狀況,準備小長假賺一筆,現在基本上已經是血虧了。
這類人在2月的還貸日,想必應該是很痛苦的。
因此,長期持有的最現實問題,就是持續的收入能不能保證?如果突然沒有了收入,你還能撐多久?
其次,對於未來的樓市,乃至經濟形勢,我們應該拿出一個什麼樣的對策呢?
個人認為,有句雞湯現在可以拿出來了:成年人最大的自控力就是存錢,尤其是在消費成為主流觀念的時候。
收入和負債方面,2020年,除了房貸,儘量不要新增消費貸款,還清已有消費貸款。尤其是年輕人,未來財務狀況應該重點置於資產上,而非消費。
對於已經房產的人,盤整手頭的房子,留兩套:一套地段、產品都非常不錯,即便十年後也可以保持堅挺的,一套非常好出租,租金甚至可以抵扣月供的。這樣操作下來,持有房產的壓力就會小很多。至於其它房產,根據自己能力去安排。
-
3 # 需要你的讚美
在國家住房不炒的政策前提下,我相信房價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疫情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但是總體市場的供需和政策沒有大的變化,市場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但具體到某些房企可能會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而進行降價促銷,或者某些地方出臺部分優惠政策,是可能存在的。
在中國的家庭裡70%的資產是房產,買房住房已經是中國每個家庭都面臨的問題,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講,太需要一個合適的房價了。如果是剛需或者改善性的需求,我覺得還是要儘快買房,畢竟解決自己的需求是主要的,房價是次要的,過去很多人主次不分,認為房價太高或者總有一天會降下來,導致自己現在還沒有住上房子,或者買房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所以買房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我們要清楚。如果是投資行為,本人建議還是需要謹慎考慮,正因為疫情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我們需要考慮的就要更多些。
回覆列表
因為疫情的影響,看到的是中介及當地房地產商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推廣,但是聽中介好友說,成交銷售額已經大大不如從前。
首先,因為疫情的影響,以及各行各業所受不同程度的經濟打擊,手上的現金或貯備金大不如從前,很多甚至是負債。如果不是緊急的剛需所要,大概很多人短時間內不會投資買房,或者把錢壓在房子上面。
其二,現在很多房地產商生產的還是屬於第三代住房,而且這種住房在經過之前那麼長時間的民眾體驗後,發現了很多弊端。比如,高層電梯用久了會出問題,低層水管堵塞或漏水情況嚴重,高樓層安全問題等。隨著人民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真正住房子的人已經不太喜歡高樓層建築,而更傾向於第四代住房,有個花園,種菜養花,迴歸田園般的生活。簡而言之,現在大部分的住宅建築已經過時,新的住宅建築還沒有成為主流,沒有給消費者消費的理由,除非很著急的剛需。
最後,年輕一代人的消費觀念的變化。以前買房都是老一輩說,有一個房子,才能安家。看過前幾代人辛苦的還房貸的壓力後,年輕一代已經不願意生活得如此辛苦。況且,隨著交通的便利,人員的流動,很多人願意租房,而不是投資買房。
綜上所述,房地產未來不會暴跌,也不會像以前那麼暴利,只是銷售的方向可能不再像現在這樣只是單純的售房。應該更多樣化。
如果是我,會買那種價格適中的60-90平米的小型別墅,前後都有庭院,可以偏一些,但是一定要環境好,治安好,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