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卷古今情
-
2 # 阿拙哥
和坤的真正金主是乾隆,決策權牢牢掌握在乾隆手上,他的權力再大,也只不過是一個執行者,更何況又不掌控全國軍權,憑什麼去造反?和坤是個聰明人,只對皇上感恩戴德,根本不存在任何造反或不敬念頭,只可惜,再精明也比不上人性的貪慾,讓一大堆對自己毫無作用的身外之物給壓死了!
-
3 # 當年明月時
說到和珅,我們都知道,他是乾隆朝的大貪官,貪汙斂財,無惡不作,其家產堪比國庫。乾隆死後嘉慶帝拿下了和珅,超家超出了約價值10億兩白銀的家產,當時清朝的年收入僅為7000萬兩白銀,其家產抵得上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
想當年乾隆皇帝在世時,和珅的位置那可是無人可以撼動。而他的弟弟和琳正好是一個武將,和林當年和福安康齊頭並進,最後福安康死後,何琳便是武將當中最高的統領,那皇帝對於他也是很忌憚的,所以對於他的哥哥和珅很是放縱,可是為什麼嘉慶帝就敢動和珅呢。
那是因為他的弟弟和琳在戰爭中犧牲了,和琳確實是忠臣,在他死後人們才知道,雖然它高居重位,可是他一生為官清廉和他的哥哥正好相反。可是最後他的哥哥被查封了,而如果說當時的和琳在世,那麼或許為了救他的哥哥會起兵造反,可是何琳一死,相當於和珅的保護傘也沒有了,他根本沒有能力和朝廷對抗。
即便何琳再世,和珅也不一定能逃出法律的制裁,因為他的弟弟是一個清官,而且忠於朝廷,對於叛亂之事,應該是不會幹的。
-
4 # 不太神奇的小海螺
首先咱認真看待下這個問題,和珅位高權重為什麼不謀反。
我反問一下吧,他為什麼要謀反,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想不到底下人會謀反怎麼辦?漢景帝覺得漢武帝壓制不了周亞夫所以找藉口殺了,朱元璋覺得建文帝壓制不了藍玉所以殺了,皇帝那都是老成精的人,一人面對滿朝文武的勾心鬥角,鬥不過的叫昏君,被把持朝政,鬥得過的叫明主,諸如李世民,朱棣,很顯然,康雍乾盛世的締造人之一乾隆,算不上是昏君吧。乾隆死第二天和珅就被搞了,為啥是第二天啊,因為乾隆死那天得尊重乾隆,嘉慶可不給你和珅面子,乾隆也知道和珅貪,最後給了和珅個錦囊說什麼到了萬不得已再開啟,和珅被抄家開啟一看三個大字:留全屍。和珅雖然有錢雖然貪,但還是被擺了一道,不過是在為愛新覺羅家斂財。
和珅是在乾隆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別說他要謀反跟乾隆作對,他要是沒有乾隆撐腰早就被彈劾下去了,而且和珅雖位高權重卻沒有兵權(軍機大臣相當於總理,是文職),沒有兵,就談不上造反,縱觀整個歷史,除非是權傾朝野把持皇帝的,造反成功的無不是一方霸主,很明顯,乾隆好像不太容易把持的住。所以和珅不造反不在和珅,而在乾隆,換個無能皇帝估計他可能會反,但他只能在乾隆手底下作妖。
-
5 # 滻灞書房
和珅是乾隆後期,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的權力頂峰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和珅根本不具備謀反的條件。
首先,清朝的政治制度相比較漢、唐,已經有了本質的變化。雖然清代在行政上也實行吏、戶、禮、兵、刑、工的六部制度,但這跟隋唐的六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隋唐更為重要的是“三省制”,即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執行工作、中書省負責決策事宜,而門下省負責對中書省的決策提出稽核;行政流程是中書省決策,再交給門下省稽核,再由皇帝簽發,最後交付尚書省執行;在這一系列環節中,“三省”和皇帝都各自負責各自的工作,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不能直接發聖旨,不經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聖旨是無效的,這是君臣共治的格局。而清朝乾隆時期,是皇帝獨裁決策,而取消稽核制度,皇帝直接將決策的結果下發六部去執行,這與隋唐是最根本的區別;清朝皇帝的秘書班子就是軍機處,負責幫助皇帝決策事宜,和珅恰恰就是首席軍機大臣,但是軍機處不是六部衙門的上級單位、只是皇帝的助手,皇帝才是六部的上級。從上述的制度設定就可以看出,和珅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決策權永遠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和珅只是傳達乾隆皇帝的旨意罷了,從這層意義上講,和珅根本“無權”。
第二,和珅雖然在行政方面具有最高的權威,但是他在軍隊中卻沒有自己的力量。清代的軍隊分為滿漢八旗和綠營,各地的駐軍又實行總督、巡撫、提督等各種的相互制衡,任何人在沒有聖旨金牌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調動軍隊;和珅在軍隊裡沒有任何的染指,因此,和珅無法取得軍界的支援。
第三,經過康熙、雍正兩朝七十多年的太平盛世,加上乾隆執政的數十年,這一百年的太平穩定局面,還有乾隆皇帝在位已久、威王極高,和珅根本無法撼動這樣的社會慣性。
由於上面的原因,和珅即是再“位高權重”,再怎麼有錢,不要說謀反,他連想都不會往這方面想!
回覆列表
所謂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在乾隆的庇佑和默許下,和珅可以隨心所欲地貪攬錢財,無憂無慮滴過過金山銀山的奢侈生活,加入一旦心生貳心,雖然他很有錢,但才能卻不足以調兵遣將,時間不用不久,必將身首異處,家破財亡,更何況還有乾隆坐鎮中央,以乾隆的心機和對權利的貪戀,部下大臣有什麼風吹草動都瞭如指掌,和珅也明白這一點,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