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靜緻遠linyu

    內容的層次。高適邊塞詩的思想內容比較深刻,善於以政治家的敏銳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現狀,把戰爭與國家安危,人民苦樂聯絡起來,胸懷大局,深入軍營,大膽表達邊防政見,從不同角度全面真實地反映當時邊塞戰爭,同時對親歷耳聞的軍中矛盾也給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寫作的風格不同,高適的基本原則是現實主義題材,語言深沉,筆觸貼近生活本源之間。

  • 2 # 一丹姐姐vlog

    高適、岑參是盛唐邊塞詩的傑出代表,二人都熱衷於進取功名,有強烈的人世精神,且有相似的入幕經歷。因而二人在詩中都抒寫了他們的理想、抱負,表現了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但具體說來,二人詩歌所關注的內容及藝術風格方面又有所不同。

    在詩歌內容方面,高適的詩歌在反映現實的深度上有所開拓。他的邊塞詩多數寫於薊北之行和人河西幕府期間,是據詩人親臨邊塞的實際生活體驗寫成的,常常從政治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如《燕歌行》,表達的思想感情極為複雜,既有對男兒自當橫行天下的英雄氣概的表彰,也有對戰爭給徵人家庭帶來痛苦的深切同情。“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苦難與崇高的對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戰的慷慨悲壯。岑參的詩歌則在反映生活廣度方面有所開拓,他是寫邊塞題材最多的詩人。詩中大量寫軍旅生活、邊塞風物、異域風情,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

    在藝術風格方面,高適詩歌多采用長篇詠懷式的五言古詩,將作者個人的邊塞見聞,觀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為一體,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但基調是慷慨昂揚的,這往往使其詩顯得壯大雄渾、骨氣端翔。他的詩作不以文采華麗見長,而是以沉雄氣勢和渾厚骨力取勝,具有一種慷慨悲壯的美,代表作品有《燕歌行》等。此外,他的與從軍邊塞相關的絕句,亦氣質沉雄、境界壯闊。岑參借鑑了高適等人七言歌行縱橫跌宕、舒捲自如的體勢而加以創新,形式接近樂府,但完全不用樂府古題而自立新題,用韻十分靈活,視所寫內容而定。他的詩作聲韻或輕快平穩或急促勁折,音節宏亮而意涮高遠。這些作品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岑參的邊塞詩與高適同樣具有“悲壯”的情感與風貌,但二人又各有自己的特點。元代陳繹曾《詩譜》:“高適詩尚質主理,岑詩尚巧主景。”就指出了二人不同的風格。高適能以沉著、冷靜的眼光,揭露邊地政策和邊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詩更側重於社會現實;岑參的詩,則更多地描繪邊塞生活的豐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來表現氣勢雄偉和奇情異彩的邊塞風光與生活,因而他的詩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氣質。高、岑同樣擅長七言歌行,但高詩的語言、對仗和聲律多嚴整;而岑詩則雜言偶出,奇偶互見,轉韻無常,表現出奔騰跳躍的、不可約束的情感。

  • 3 # 流浪歲月912

    高適、岑參邊塞詩雖有相同之處,但由於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經歷不同,兩人的詩歌同中有異,各有千秋,高適的邊塞詩具有現實主義的風格,岑參的邊塞詩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高適的詩蒼涼悲壯,岑參的詩雄奇瑰麗.

    唐代的邊塞詩人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未曾到過邊塞而寫邊塞題材的,如李昂、崔國輔.一類是曾經遊歷過邊塞的,如崔顥.再一類就是曾在邊塞居住和任職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適和岑參都稱得上是真正的邊塞詩人,兩人年輕時都曾遊歷過河朔的燕趙,壯年時又雙雙到邊塞從軍.

    就唐代的邊塞詩來說,高、岑齊名,風格也相近.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適的詩,悲壯之中透著雄渾;岑參的詩,悲壯之中帶著峭拔.高詩“尚質主理”,岑詩“尚巧主景”.岑參去邊塞,多少有些被動不得已的因素,到邊塞後,才開始寫邊塞題材的作品,詩篇越來越多;高適去邊塞是積極主動的,他寫邊塞詩,始於早年的河朔之遊,到他任封丘縣尉以及河西隴右節度幕府掌書記時,詩作慢慢減少了,而到他任淮南節度使後,詩作就幾乎沒有了.史稱高適年五十始為詩,其實恰好相反.因為高適寫詩,是想借此沽名釣譽,到他五十歲入幕以後,詩的作用已經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參的詩中融進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

    高適的詩頗有古風,句中有許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來似乎更具有可讀性.而岑參的詩則更多地包蘊了六朝以來近體詩的成就,想象豐富,格律多變,具有更多的創造性和詩學詩藝的特色.高適近之於儒,岑參近之於道.高適注重人生實踐,岑參則在詩歌藝術史上佔據極高的地位.他們二人,既有閱歷和詩風上的相同之處,又存在著性情和具體詩歌特色上的差異.就其差異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 高適反映現實問題要超過岑參.他的詩歌在反映現實的深度方面超過同時許多詩人,應時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氣,與冷峻直面現實的悲慨相雜糅,使其詩歌創作頗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渾厚,有一種感慨悲壯的美.

    二.描寫邊塞風光,民域風情上,岑參超過高適.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詩人印象中的軍旅生活、邊塞風物、民域風情,全都變得神奇瑰麗起來,並熱情地加以歌頌,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

    藝術上的不同:

    一.高適將自己的個人邊塞見聞,觀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為遺一體,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但基調是慷慨昂揚的.

    二.岑參的詩歌中帶有感性的色彩,講究感覺印象,浪漫的想象,飄逸的描寫,寓情於景.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雪夜風吼、飛沙走石,這些邊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惡劣氣候環境,在詩人印象中卻成了襯托英雄氣概的壯觀景色,是一種值得欣賞的奇偉美.

    三.高適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駢語,但並不繁於文采華麗,而是以縱橫頓宕,氣質深雄和渾厚的骨力取勝.岑參七言歌行縱橫頓宕、舒捲自如體勢十分靈活.

    一、思想、題材上的不同.

    高適邊塞詩的思想內容比較深刻,善於以政治家敏銳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現狀,把戰爭與國家安危、人民苦樂聯絡起來,胸懷大局,深入軍營,大膽表達個人邊防政見,同時對於親歷耳聞的軍中矛盾也給予毫不留情的揭露.

    岑參邊塞詩以瑰麗的筆調,描寫帶異域情調的新鮮事物或奇特風光,塑造了一個個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內容豐富多彩.“

    二、藝術風格同中有異,表現手法各具特色.

    高適詩雄渾悲壯中顯得深沉,質樸渾實;岑參詩雄渾悲壯中顯得雄放,灑脫.高適常用對比、反襯的手法,語言剛健質樸、精煉準確;岑參則好比喻和誇張,語言新奇自如,呈現出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如何對待愛打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