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雲衡
-
2 # 裕溪河的影子
知識還是關鍵,有財力和魄力,只能憑運氣,要麼屬於胡搞一氣,談不上什麼未來規劃。
個人認為,依賴於知識和經驗(眼力),才能收藏更多的真品精品。初級藏者可以藏品養收藏,不斷豐富、擴大、提高藏品的規模、種類和層次,逐步達到“藏家”級別。同時具備財力和魄力的藏家,毫無疑問是收藏市場的引領者。他們可以發起展品交流會,建辦個人博物館,宣傳與藏品有關的知識,積極加入當地的旅遊市場,成為具有特色的旅遊景點。好的藏品不應該是捂在被子裡的,在愉悅身心的同時,注重在收藏積累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個人、藏品、地域知名度,弘揚收藏正能量,這就是收藏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
3 # 良循善待
收藏必須要真!有藝術高度的,有深邃文化內涵的,高精尖的,精神向上的,有格局意義的,內外完美的,那基本沒有收錯!!
收藏家的身份和地位,與藏品質量、修養、學學識、眼界、文化擔當以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都悉悉相關。
首先,要有前瞻性,對於當下有爭議但自己看好的作品,有收藏的果敢與判斷力。如路德維希夫婦,他們曾收藏的作品在當時很多都有爭議,但當下看來,每一件都頗有價風格極具代表性與影響力。
然後,有計劃的收藏,藏品應有脈絡、分門別類,做系統性的收藏。藝術是無國界的,如此一來,會更有國際視野,應走在國際化收藏隊伍前列。
接著,還要深度與廣度兼具。再拿路德維希舉例,其除了是企業家外,還是藝術史博士。這使其對藝術品更有理解力和超前意識。他交往過的很多當時未被認可的藝術家,很多現在都成了名師。
最後,還要有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感。不要做一個收藏夾或是投機商,要珍惜並尊重藏品。很多好的收藏家是隻買不賣的,只是會捐贈、辦展等,推動藝術事業發展,如張伯駒、錢鏡堂等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