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直心1
-
2 # 大後天有大風
按照所提的問題,最有可能跟“區”字接近。
今天流傳的方言,可考的跟元代以前的雅言最接近的是閩南、客家話,其次是粵語。
閩南語可以找到線上翻譯軟體。
-
3 # 行在路上8
答:“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字按古音讀xia,這是個通假字,在唐詩裡保留很多這樣的通假字。一個是押韻(韻腳)的需要,也是古人的一個習慣。古詩中出現“斜”字一般都讀xia霞音。在這“斜”字類似江漢平原的方言,讀若sha,也是古音遺存。行在路上。
-
4 # 過去理它作甚
我小時候都讀斜為“xie”,後來看過很多人說,唐詩“遠上寒山石徑斜”中卻要讀“xia”。
特地去查了《康熙字典》,字典說:
唐代的《唐韻》裡是似嗟切,音xie或sie;
宋代的《集韻》、元代的《韻會》、明代的《正韻》裡是徐嗟切,音xie(邪);
《集韻》《韻會》裡還有餘遮切、《正韻》裡》於遮切,音ye(耶);
《集韻》裡還有時遮切,音se(闍)。
還有一個直加切,音ca(秅),這個音倒符合押韻,但意思不是石徑斜中斜的意思,所以也不可能讀這個音。
以上說明並沒有斜字讀為“xia”音的記錄,我猜可能是某個地方的方言發音,大家以訛傳訛,讓人誤以為真。我們義烏方言斜字就發音為“sie”,歪字發音為“kue”、“jie”。
至於押韻,唐詩重要的是意境,押不押韻還在其次,押韻只不過朗朗上口好讀罷了。
-
5 # 使用者98678684403
置身於惠州這個講客家話的環境中,作為外地人,有時候真令人哭笑不得。和當地年紀大的人交流,人家哇啦哇啦地講了半天,卻常常一句也沒聽懂。學一點客家話吧,心裡又有點牴觸,覺得學客家話有點那個。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客家話可能就是中國古代漢語基本形態的時候,不禁對客家話刮目相看起來。
客家話真的值得品味。一直覺得,一些古詩詞的韻律有問題。而且,李白、杜甫、蘇軾等大師的詩詞也是如此。請教有關人士,得到的解釋往往高深莫測。其實,這些古詩詞,你用客家話一讀,韻律的問題,基本上就迎刃而解。道理很簡單,古人的語音,非常接近於現在我們稱作“客家話”的發音啊!
透過一些例子,茲對比如下:
——李白膾炙人口的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間”字,客家話讀作“甘gān”。
以下,括號內是客家話發音。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青冥浩蕩不見底(歹dǎi),日月照耀金銀臺”;
——李白以上詩中的“虎鼓瑟兮鸞回車(叉chā),仙之人兮列如麻”;
——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拤qiá),白雲深處有人家”;
——王之煥《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甘gān),一片孤城萬仞山”;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發fā),村南村北響繅車(chā)”,也是如此......這些詩詞,用普通話朗誦,韻律有問題。但用客家話朗誦,就順了。
在客家話裡,“夜”、“野”這些字的讀音為“亞”。白居易《長恨歌》裡的“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亞yà)”、 南北朝時期的古老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亞yǎ)。天蒼蒼,野(亞yā)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用客家話讀,對這些詩歌的韻律,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斫”字在古漢語中經常能見到,如“斫輪老手”、“斫方為圓”等。現如今這個字在日常口語中已經絕跡,但在客家話裡卻是屢見不鮮,如“斫柴”,“用斧頭斫”等。
又如《木蘭詩》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爺”字,指的是父親。在現代漢語中,這個字多指祖父,而在客家話裡卻仍指父親。北京人稱比自己父親年長的男性為“大爺”似可劃歸此列。
客家話還保留著許多古代的用字和詞。在《水滸》中 ,常見“篩茶篩酒”這種說法,一些客家人現在也保留著。客家人普遍把“ 兩夫妻”這種叫法,稱作“兩公婆”。後來,讀《金瓶梅》時,驚異地發現,書中對“兩夫妻”的叫法,就是稱呼為“兩公婆”的!
客家人還管“太陽”叫“日頭”,把“吃”說成“食”,把"臉"說成"面",把“眼淚”說成“目汁”,很有古風古韻。如果說普通話的時候,還用這樣的詞,人家肯定會覺得你在冒酸吧?客家人是怎麼來的?歷史公認的說法是,他們的先民,本來就是中原地區的居民。為南戍五嶺、躲避戰亂、災荒,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從中原南遷,到贛南、閩西、粵東、粵北等地,從而形成了漢族的一個群體。
古代東南沿海地區,被視為“蠻夷”之地。這裡的封閉狀態,使來自中原的這部分移民,獲得了相對的平靜和安寧。因此,後來中原地區雖歷經變遷,但封閉的沿海地區,卻使得原來的風俗習慣,以及語言語音,也得以儲存下來,並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千百年時空變異,一些古漢語的音和義卻頑強地存留在現代客家話裡,成為語言的活化石,把客家話,比作中國古漢語的活化石,我深以為是,客家話更像塵封已久的一罈老酒,你不妨取一瓢飲,你會感覺到香氣四溢的。
-
6 # 跳跳1608
“斜”按古音讀“xia”陽平調,類似現在的上海某些方言,和四川眉山話,重慶話,江西南昌話,我們湖北黃梅也是這樣的讀法。
回覆列表
“遠上寒山石徑斜”之“斜”,古音應讀Xia(霞),與“家”同為ia韻。川南、黔北一些市、縣如瀘州、赤水的老一代人皆讀“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