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拍蒼蠅OKrQ
-
2 # 昔陽美
能村人越來越少是現代中國農村的一個實際情況,年輕力壯的都出去打工,土地留給老人種,連帶孩子,這可苦了老人們了。
由於現在這個糧食價格很低,光指那點兒土地生存是不可能的,就得撇下老爸老媽孩子,戀戀不捨得離開家鄉,為了生存出去賺錢。
就這樣家裡的一切中擔就落在了老人身上,經營土地,照顧孩子,一天忙的不可開交,還好土地用機器播種,機器打藥,機器收割,花上錢就完事兒了,但田間管理離不開人工,老人就得下地,實際叫老人頭疼的就是孩子,一個是怕跑丟了,另一個是孩子鬧病,老人提心吊膽,反正整個家務都是老人的事,所以老人就這樣度過的。
-
3 # 夢凡小築
這是一個事實,現在的農村特別是在偏遠地區的山村,這種現象特別嚴重,村裡除了老人就是幼童,年輕勞力基本不會呆在山村,這是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一種常態,這些老人外出打工年齡太大無人敢要,在家務農體力又不支,是屬於很尷尬的一個群體雖然子女在外打工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的經濟條件,但是大多數在外打工的孩子經濟收入不佳,無法給予老人支助,他們也只能量力而為在家種種菜,養些雞鴨,照顧孩童等。
對於那些尚有體力能夠自理的老人來說還不至於子孫造成太大的負擔,而那些臥床不能自理的老人,對於他們的子女而言就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了,帶在身邊需要一個人專門陪護,放到養老院一個月需要3000左右的護理費用,這對於一個在外打工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數字,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有時自己都顧不好自己,孝道意識淡化。更遑論那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了,雖然現在有五保戶政策每個月可領數百元的補助,但身邊無人照顧可憐的老死床頭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就需要政府推進農村經濟改革,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引導外出打工的人回家鄉發展。
-
4 # 鴻燕飛翔
城鎮化的路怎麼走,前期做什麼工作?利敝有哪些?
年輕人不種地,(種糧不賺錢)去打工,留守兒童、老年人怎麼辦?荒蕪的土地零零散散怎麼辦?
這個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zf和那些磚家的事。拭目以待吧。只是苦了農村的孩子和老人。
-
5 # 每日新況
問: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剩下的無人照顧還要耕田的老人該怎麼辦?
樓主說的這種情況如今很多村子正經歷著,農村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形成的打工浪潮開始,留在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如今差不多過了三十年,當年在家鄉種地農民也到了五十多或者六十多歲了,種地老年化越來越嚴重,有部分農民因為體力不支,逐漸開始放棄耕種選擇養老,農村剩下的勞動力越種越多,勉強達到一個種植極限,幸好農村農用機械開始普及,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部分壓力。
然而農村卻沒有新的勞動力補充進來,因為種田不僅辛苦還不掙錢,沒有外面打工輕鬆還掙得更多,試問誰願意留在家鄉種田?大家都期待家裡的幾分田不長草就行,把田承包出去,然後自己安心在外打工,那如果家裡的田承包不出去了怎麼辦?難道就荒廢長草?而且事實上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了。
如果農田受到影響,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國家整體農業也會受到影響,這是對國家很不利的一個因素,要知道農業是立國之本,可是目前已經如此,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
其實無外乎加大對農村的投入,鼓勵農村創業,各種補貼措施到位,只有部分農民覺得留在家鄉也能賺到不少錢,那就能確保家鄉的農田不至於被荒廢。
至於樓主說的無人照顧還要耕田的老人在農村基本是不存在的,這種窮人完全可以納入五保戶,或者低保戶,或者貧困戶,完全可以不用種田而生活得好好的,幹嘛老了還去種田,那是很多年前的情況,現在農村種田的農民,老了以後,他們還有子女照顧,如果沒有子女,還有當地政府照顧,所以大可放心。
-
6 # 更生100
隨著社會向前邁進,傳統的生活方已經與新興市場不相適應了,那麼,除了保持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外,還是要想方設法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
7 # 小李不凡的生活日記
農村現在這種現象很普遍,大多數年輕人不會耕地,都選擇外出打工,覺得這種賺錢方式很簡單,不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能和腦力勞動。反過來說,倒是新型的農業需要農民有種植方面的專業知識,有的地方還採用機械耕種,也不用過多的勞動力了。所以年輕勞動人口大部分流向城市了。
在農村,就剩下了老人和孩子。種地不足以養活一家人,糧食價又逐年下降,可以說只能保證農民過著溫飽的日子。想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出去打工,就在家裡的老人,有勞動能力的還能種地。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只能將土地承包出去,每年收一點承包費,勉強餬口。
雖然現在都有養老金這一說,但是隻針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有一些不足年齡,但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對於這一部分劉必須家裡有人照顧,養老院畢竟是城市裡才有的東西,農村沒有的。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尋求政府解決,可以將這一部分統一起來集中安置。另一方面,我覺得有需求的人才會把老人送進養老院,農村人也很難接受這種做法,現在農村人口比例還是很大,需要處理好農村老人安置問題。
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帶父母去城市裡生活,畢竟兩地隔離不是解決辦法。總之要妥善解決農老人問題,需要政府,老人家庭,社會機構同時發力,尋找最優解決方案,讓老人的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
8 # 流年似水199782842
現在農村實行包地\有地的也不多\一口人幾分地'指望這點地是生活不了的\人口多地多就包出去了\老人們體力不行也種不了地\你看哪裡有荒地\?年輕的不出去打工\現在各方面的花銷都很大\別說是苦農民\就是工薪階層的。現在不也在叫苦嗎?現在的老人有點像徵似的錢\還不夠往上交的\兒女們手頭又緊\他們只能\苦熬的。能怎麼辦\老人手有錢的很少\個別的兒女孝順也有\但是苦的多\
-
9 # 淡淡如煙
這個問題是農村的普遍現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已經失去在外打工的條件,多數留守帶小孩兼顧種養,年紀小點還可以,歲數大的,行動不便的,有長期疾病傷痛的,確實看了讓人心酸。年輕人出外打工多數都是收入不佳,壓力大,時間少,很難照顧周到。現在每個行業都有退休金,社保,而農民不具備這種待遇。雖有養老金一說,畢竟杯水車薪。農民是個龐大的群體,解放初期對國家秩序穩定,大集體時期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開放後對國家經濟和城市建設等等,農民貢獻極大。現在國家出臺對新農村建設和各項補貼政策,應該加大透明度,讓農民得到實惠。
-
10 # chaoqian2017
我推出自助養老模式,以特產養殖配套發展,實現自給自足,讓更多沒有穩定收入或單身的人抱團養老就業,我計劃以養林蛙,黃粉蟲,烏雞,鵪鶉,種各種菜,來解決養老開支,開發自產直銷連瑣經營實體店,給城市提供無公害綠色食品,藥材等,根據自願選擇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實老年生活,讓老人真的老有所為,老有所養,活的開心快樂,有尊嚴,不拖累子女,無後顧之憂,無怨無悔。
回覆列表
不怕年輕人少,怕的是年輕人都不管,承包的地老農民幹不動了,年輕人又不願意種,不會種,其實沒關係出錢就可以,如果錢也不出老人也不管,那農村的老農民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