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稅眼看世界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如下:

    1.這個每個人情況不一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能有的人退稅過萬元,有的人一分錢退稅都沒有。

    2.是否退稅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上年是的預扣預繳過稅款,可以透過個人所得稅APP檢視自己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明細資訊,看是的預扣預繳過稅款,有預扣預繳稅款記錄,才有可能退稅。

    3.超過6萬元不超過12萬元的自然人,如果是靈活就業人員。平時沒有進行專項扣除或者專項附加扣除的,如果預扣預繳了個人所得稅,100%會退稅,預扣預繳稅款越多,退稅也會越多。

    4.超過6萬元不超過12萬元的自然人,如果是工薪階層。平時沒有填報專項附加扣除資訊,預扣預繳過個人所得稅,肯定也會退稅。或者平時即使填報了專項附加扣除資訊,可能選擇全年一次性獎金合併計稅比較有利,建議全年一次性獎金合併計稅和單獨計稅兩種方式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一種,有可能有退稅驚喜。

  • 2 # 暖心財經說

    退稅,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退的。

    從2020年開始,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都是個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期。在這個時期,如果有個人所得稅需要退稅的,可以申請辦理彙算清繳,然後國家就會把有關退稅的款項退到個人指定的銀行賬戶中去

    什麼樣的人可以退稅?

    我們是否退稅的前提條件之一,這是我們究竟繳納了多少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員是無需退稅的——也是沒有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的。

    能夠退稅的人是,年度已經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的人。有的朋友表示,他今年的退稅額度達到了驚人的3.5萬元。

    怎麼會有這麼多呢?個人所得稅的計稅規則是這樣的。

    國家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四項收入作為居民綜合收入,按年度進行計稅。但是這些收入每一筆獲得時都要進行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一般來說就是按照每月5000元的標準,累計計算當年的免稅額度,超過5000元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比如說1月份工資發放3000元。當月的免稅額度是5000元,超出2000元無需納稅。

    2月份發放工資7000元,免稅額度再增加5000元是1萬元,這樣1月份、2月份的工資是1萬元就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相應的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累積到工資薪金所得中。相應的工資、薪金所得一般不會出現多扣稅的情況。

    出現的最大機率就是一次性發放幾萬元的年終獎,比如說2月份發放,免稅額度當時只有1萬元。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納稅了。

    不過,現在年終獎還可以單獨計稅,有關政策延長到了2023年底。如果多繳了稅,可以彙算清繳時退回。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一般是按20%扣稅。這樣的稅率相對較高,很有可能會產生退稅。

    比如說某一個人2021年的收入是12萬元,繳納了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1萬元,還可以享受贍養老人每月2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額度,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額度,再加上每月1000元的房貸利息專項附加扣除額度,以及一年6萬元的免稅額,實際其應稅額度只有2000元。按照3%的稅率繳稅,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60元

    如果說其2021年有一筆1萬元的年終獎,繳納了300元的個人所得稅,這樣還可以退回240元。

    所以說,具體計算還是非常複雜的。

    有一些無需補稅的人。實際上年收入只要小於等於12萬元,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話,也就不用操心了。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是年收入小於等於12萬元的人不用補稅。需要補稅不超過400元的人也不用管的,國家允許他們不用補稅。

  • 3 # 洪湖水的魚兒

    關於退稅,只要你達到條件月收入在5000以上就要交個人所得稅了。若是你在2021年繳納了個人所得稅,那麼國家將會退一部分給你。但是,少繳的你就要進行補繳。

    年度彙算的時間有4個月,在時間上還是很充足色。2022年3月1號開始到2022年6月30號結束。其中3月1號到三月15號這段時間是需要提前預約的,如果不著及可以等到3月15號以後就不用預約了。直接登入個人所得稅app辦理就可以了。

    我朋友每個月的工資只有8000,他每個月的個稅是90,有兩個月多扣了點,有一個月工資掃發了9000多,扣了135塊。還有一個月就是去年的12月份,工資還是發的8000,不知道為什麼會扣稅180。他問我怎麼算的。當時我也是搞不清楚是什麼情況。

    有的人說不要輕易地點進去申請,點進去之後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上面說的國家把你繳的個稅退還給你。一種是你還需要給國家補繳個稅,如果遇到後面一種情況了,那就尷尬了。

  • 4 # 中年老劉聊財經

    年收入超過6萬但不足12萬的,是否能退稅、能退多少?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一:

    退稅的前提是已經按月預扣預繳了個稅,但是未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這類人才可以退稅。

    具體來說,收入部分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大類;

    “稅收優惠”專案包括專項扣除(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首套房貸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

    應退或應補稅額的計算公式是:

    [(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繳稅額

    二:

    不能退稅或者退稅較少的情況:

    不能退稅或者退稅較少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工薪階層一族,或者綜合收入所得中的“工資薪金”收入佔較大的比重。

    為什麼這類人退稅較少或者不能退稅呢?原因就在於用人單位在發放薪資收入的時候,已經提前享受了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

    舉個例子講:

    職員小張的月薪是8000元,如果不考慮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那麼應納稅額是:8000元-5000元免徵額,乘以稅率3%,再減去速算扣除數0,即應納稅金額是90元,即年納稅1080元。

    但實際上小張作為受僱職員,已經在個稅APP上填寫了專項附加扣除的專案(比如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贍養兩個父母每月2000元),實際免徵起點不是5000元,而是8000元。那麼單位每月在代扣代繳的時候,小張90元的個稅就不用繳了。

    類似小張這種受僱職員,每月都充分享受了稅收優惠的,那麼自然在年度彙算的時候就不能退或者只能少退一些(事實上,假設小張只有薪資收入而沒有稿酬、勞務報酬等收入的前提下,財務人員計算精準的情況下,小張是不補不繳的)。

    說得再直白一點,已經在代扣代繳的時候按月享受了稅收優惠的,本身就沒有繳稅,或者繳稅較少,在年度彙算的時候自然無法重複享受稅收優惠,也就不能退或者少退。

    二:

    能退且退稅較多的情況:

    與受僱的工薪階層相對應的,能退且退稅較多的情形是沒有按月享受或充分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人群。

    這類人群多以自由職業者為主,比如自媒體人、撰稿人、作家等,他們的綜合所得以勞務報酬或稿酬為主,而非是“工資薪資”;

    這類人在按月納稅的時候,因為沒有受僱單位,所以不會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在年度彙算的時候才能享受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優惠,也就退的多。

    舉個例子講:

    某自媒體專職從業者,每月收入超過800元的部分就需要按照20%的稅點代扣代繳,這個代扣代繳的過程並未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優惠政策,因此實際納稅額遠遠大於應繳個稅。

    舉個例子講,某自媒體專職人員小孫,2021年的勞務報酬收入是159410.08元,已申報的稅額是25242.91元,這25242.91元的申報額是沒有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優惠的,儘管小孫在個稅APP上填報了贍養老人、首套房利息這兩個專項。

    類似於小孫這類人群,年度彙算的時候就會把專項附加扣除優惠考慮進去,實際退稅金額就會比較多,應退稅金額達到了23910.1元。

    綜合以上兩種情況我們不難看出:

    對於年收入6-12萬的,能否退稅、能退多少的關鍵在於其每月代扣代繳稅款的時候是否已經充分享受了優惠政策:

    1.倘若沒有充分享受或沒有享受,那麼退稅金額就會比較大,而且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房租支出、首套房貸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佔的越全,那麼退稅金額就會越多,而這類人以自由職業者為主;

    2.相對應的,作為受僱於用人單位的工薪一族,每月已經享受了優惠政策,免稅部分已經每月免徵了,年度彙算的時候自然就不能退稅,或者退的很少。

    三:6-12萬的收入,有沒有可能需要補稅呢?

    一般情況下,對於不超過12萬的收入,是不需要補稅的,這是國家給予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一項福利,在“無需申報”的四種情形中就包括這一項:

    1.年度彙算需補稅但綜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過12萬元的;

    2.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

    3.已預繳稅額與年度彙算應納稅額一致的;

    4.符合年度彙算退稅條件但不申請退稅的。

    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不超過12萬的全年收入就不需要補稅,假設未預扣預繳,那就需要補稅,比如某專職作家收到了一筆10萬元的稿酬,而付稿酬的一方未代扣代繳,那麼就需要補稅。

    總而言之,對於全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12萬元以下的,能否退稅、能退多少的關鍵在於預扣預繳的個稅是否享受了綜合所得稅收優惠,如果享受了,那麼就不能退或者退的較少,反之亦然。當然,如果收入全年不超過12萬元,在已經預扣預繳了的前提是,是不用補稅的。

    個人情況不同,能退不能退、能退多少也就因人而異,可以自己在個稅APP上彙算以下,能退多少就一目瞭然了。

  • 5 # 退休筆記

    樓主你好,2022年個人所得稅退稅從3月1號開始。超過6萬元,不足12萬元的退稅嗎?退多少錢呢?一般情況下超過6萬元是可以退稅的。因為超過六萬元的人群,他每個月的淨收入是超過了5000塊錢。所以說是符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既然自己繳納了個人所得稅,相對而言有很多人是具備退稅的條件。因為有一些專項附加費的扣除,有一些附加費扣除,那麼在扣除以後,都是可以退出一部分的個人所得稅。

    而且在題目當中也提到,自己的年化總收入水平超過6萬塊錢,但是沒有超過12萬塊錢。那麼也就意味著,平均每個月大概是5000塊錢到1萬塊錢之間,這樣的一個收入水平。而這樣的收入水平確實是符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所以每個月從自身的工資當中可能也會扣除幾十塊錢,或者說幾百塊錢的個人所得稅。而這個錢就在3月1號以後,就可以自己申請主動來退出了。

    但具體能夠退多少,這個是不得而知的。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填報專項附加費的免稅標準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人他可能有租房或者說有房貸。再有的人可能他需要贍養老人。或者是大病方面,這些都是可以增加到專項附加費的,扣除當中可以免除個人所得稅。所以你填報的專項附加費越多,那麼實際上自己退出的個人所得稅相對而言也就會更多一些。但是我們在填報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真實有效,否則的話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納稅徵信。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6 # 愛琴的瀟1314

    可以退稅。

    我就是超過6萬,不足12萬,榮幸成為退稅大軍的一員。

    昨天我已經退了,退了1237.53元,目前還在稽核階段。

    說實話吧,單憑我那點工資,全年還不到五萬五,是無法滿足退稅條件的。就拿19年,2020年,我沒有退稅資格的,也就不存在退稅一說。

    1.2萬的寫作報酬,扣除了1237.53元的稅款,實際上我到手收益一萬多點。

    然後呢,平臺扣除的1237.53元稅款,又原封不動的透過今年個人所得稅退稅還給了我。

    下面是我3月1號退稅的具體經過

    我是2月25號預約3月1號退稅的時間段。

    昨天,懷著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開啟國家個人所得稅App,登入,輸入密碼,然後進入這個頁面:

    登入以後,來到下一個頁面:

    然後,接下來,就是這個畫面:

    然後,頁面就跳轉到這個頁面:

    你就需要填寫:任職受僱單位。

    然後這個頁面就是最重要的。

    這個頁面左下角,我畫紅圈處,牽涉到你是退稅呢,還是補交稅款呢?

    然後,頁面就跳轉到這個介面:

    最後一步,就是繫結銀行卡,這樣,你應該退的稅錢經過稅務部門稽核通過後,這些錢就到你銀行卡上了。

    這就是我的退稅操作步驟。

    其實,說真的,每個人的退稅情況不一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能有的人退稅過萬元,有的人一分錢退稅都沒有,甚至有的人不但不退稅,還要補繳稅款。

    這點,我有好幾個朋友都需要補交稅款,讓他們很是鬱悶。

    不過,話說回來,能退稅的前提條件是,你去年繳納稅了嗎?如果,你沒有繳稅資格,那是沒法退稅的。

    那麼今年的退稅也就跟你無關了,你明白嗎?

  • 7 # 諾哥哥和晏小妮子

    所有人都要注意了:2021年個稅年度彙算,已經正式開始。

    有的人退稅好幾萬,有的人只退稅了幾百塊錢。而有的人,不但沒有退稅,還需要補稅好幾萬。

    想要知道自己是退稅還是補稅?能退多少?怎樣才能退稅更多?那你一定要把下面的文章,從頭到尾認真仔細的好好看一遍。

    超過6萬,不足12萬,退不退稅?退多少?取決於你已經納稅的金額。

    年收入是一個總值,不能簡單的平均到每個月。

    用年收入來計算納稅金額,必須要按照下表“年度預繳納稅公式”來計算。

    比如說,你一年的收入是10萬塊錢,那你今年應該納稅的工資就是:

    10萬-6萬=4萬

    應該納稅的金額就是:

    36000×3%+(40000-36000)×10%

    =1080+400

    =1480元

    你年收入10萬,正常情況下(不考慮六大專項扣除),需要納稅的金額就是1480元。

    需不需要退稅,要看你這一整年,每個月納稅的金額加在一起,是比1480元多,還是少。

    如果你實際納稅的金額大於1480元,那就要退稅。

    退稅的金額=實際納稅金額-1480元

    如果你實際納稅金額小於1480元,那你就需要補稅。

    補稅的金額=1480元-實際納稅金額

    所以,年收入在6萬-12萬之間,是退稅還是補稅,退多少,補多少,要看你具體納稅的金額。

    是不是必須年收入超過6萬,才能退稅?收入低於6萬的呢?

    很多人都有一種誤解,覺得個稅的起徵金額是月收入5000元。那一年的金額就是6萬,只有6萬以上的年收入,才能退稅。

    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像有些人,月收入比較均衡,每個月都差不多。一年總收入在6萬以下,每個月的工資也都在5000元以下,那這個是從來沒納過稅,自然也就沒有退稅。

    但是,像有些人,他的月收入差別很大。一年12個月,有十一個月工資都只有三四千,但是有一個月收入過萬。

    那月入過萬的那個月,因為超過月薪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是需要納稅的。

    所以,雖然你一年總收入在6萬以下,不需要納稅。但是實際情況裡,你卻納了稅。那你納稅的全部金額,都要退給你。

    所以,退稅不止是高收入有,低收入的也有可能會有這筆意外的錢財。

    如何才能合法的避稅?申請六大專項扣除。

    很多人覺得個稅起徵點才5000塊錢,還是太低,應該更高一點。

    有些人雖然收入高於5000,但是家庭負擔很重。

    國家也是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才出臺了六大專項扣除。

    住房貸款:每個月扣除1000塊錢。

    子女教育:每個月扣除1000塊錢。

    租房:省會和直轄市,每個月扣除1500元。其它城市,人口100萬以上的,扣除1000元。人口100萬以下的,扣除800元。

    贍養老人:每個月扣除2000元。

    繼續教育:每個月400元。

    疾病醫療:一年最高80000元。

    所以,同樣是年收入10萬元,可能你需要納稅1000多塊錢,但是別人卻一分錢都不需要納稅。

    不是偷稅漏稅,而是因為申請了專項扣除。

    像我自己,因為要還房貸,所以每個月扣除1000元。我的納稅起徵點,就不是5000元,而且6000塊錢。

    等明年,家裡孩子讀幼兒園,還可以申請子女教育,再扣除1000元。個稅起徵點,就增加到7000元。

    等父母退休後,還可以申請贍養老人,再扣除2000元。那個稅起徵點,就達到9000元。

    每個月9000元以下的收入,都是不需要納稅的。一年總收入10.8萬以內的,都不需要納稅。

    弄清楚個稅徵收的規則,申請六大專項扣除,就可以合理合法的避稅,幫你節省下來一大筆的錢。

  • 8 # 老酒新茶僅有她

    每年一次的退稅對大家來說是非常高興的一天,可是有些人不知道怎麼退稅,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應該退稅還是不應該退稅,甚至或許要補繳稅費,對這個問題我有一定的話語權,因為我今年符合退稅標準,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從2020年開始,每年一次的退稅從三月一號開始,那一天可以說退稅app要麼提示需要提前預約,要麼提示系統繁忙,後來系統提示三月十六號以後可以不用預約排隊,當天進入app符合條件的,即可當天完成退稅。

    什麼樣的收入才符合退稅

    眾所周知退稅是需要符合繳納個人所得稅才可以退稅,否則登陸app也是一片空白,那麼什麼樣的收入才符合退稅標準呢?

    一,有單位的工作人員,每個月的工資五千以上(不包括五千)就符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但這些有有可能不符合退稅標準,因為單位的財務人員按照稅費的標準扣除以後,賬戶內沒有多餘的費用退給本人。

    但如果有專項申報的費用,也可以進行退稅,以國家稅務局app內的專項附加申請,達到標準的可以填寫,稽核完成就可以退還一定的費用,例如:子女教育,贍養老人,房貸,大病,租房,這些都可能以增加退費的標準,通俗點講就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退回比較高的個人所得稅。

    二,有單位的工作人員,月工資沒達到五千,但有其他副業,綜合收入超過五千,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符合退稅條件的每年的三月一號可以登陸app申請預約。

    舉例說明:假如每個月工資開三千,副業收入兩千零一,那麼剛好達到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但此時需要注意,副業和工資收入不透過銀行卡,理論上是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想要申請退稅,就一定會先補稅。

    三,全職自媒體,每個月收入一千就可以退還個人所得稅,每年收入12000,就可以退還四百多的個人所得稅,因為稿費超過800需要繳納%20的費用,也就是12000-9600=2400,需要繳納480的個人所得稅,等到退稅時間到了以後全額退還。

    舉例說明:假如每個月收入3~4千元,沒有超過五千,每年的個人所得稅都是全額退還,所以有很多人都表示自媒體退還個人所得稅比較高,像我每年基本都可以退1~2萬的個人所得稅。

    什麼情況應該補稅

    每個人的收入都不一樣,每個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都不相同,有的人每年會退還個人所得稅,而有的人每年可能需要補繳個人所得稅。

    一,自媒體,例如:這個月我收入達到1000元需要繳納40元的個人所得稅,但後面一直達不到標準,那麼退費的時候只會全額退還40元,例如:某個月收入超過了10000元,需要繳納1800百多的個人所得稅,但退稅的時候,不會全額退還,因為需要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

    因為平均下來有兩個月達到了收入5000元,按照標準需要先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然後退稅的時候扣除%3退還%17的個人所得稅。

    二,有單位的工作人員每個月的工資高於5000不包括5000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以每年12個月為標準,例如:每年需要收入60000以上才需要要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這個月工資開了2000下個月開了8000,綜合一平均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不包括年終獎,也就是說,年終獎以前包括在工資裡,現在可以單獨計算。

    舉例說明:假如以前年收入不足60000,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年終獎公司給了三萬,包括到工資裡,按照標準需要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現在可以單獨計算年終獎,也就是說年底退稅時根據情況退回。

    個人所得稅的收取標準

    1.有單位的工作人員每個月的工資沒有超過5000,也包括5000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2.有單位的工作人員,工資超過5000低於8000按照%3的個人所得稅收取。

    3.有單位的工作人員,工資超過8000低於17000的按照%10的個人所得稅收取。

    4.有單位的工作人員,工資超過17000低於30000的按照%20的個人所得稅收取。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工資卡才能辦理退稅,假如沒有工資卡,是辦理不了退稅的,而且如果收入超過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一旦沒有繳納,是需要補繳個人所得稅的,超過時間還會收取滯納金費用,所以符合的人員一定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不符合的人員也不要想著退稅。

    綜上所述個人收入超過60000,低於120000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我們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按照規定應該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但如果達到專項附加的標準,可以少繳納一定的個人所得稅,多出的部分,可以填寫資料,例如:大病,養老,子女教育,租房,父母退休,符合條件達到標準的可以按照要求填寫資料,稽核完成就可退還個人所得稅。

    最後我想說

    實話實說:有單位的財務會幫助員工繳納個人所得稅,而自己只需要填寫資料,預約,申報,達到標準即可退還個人所得稅,而沒有單位的工作人員,但有收入的普通人,也不知道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比如:擺地攤,或者打零工,又或者工地搬磚,這些工作有的收入非常低從而達不到標準,而有的收入非常高,但就是沒有單位,而且都是以現金和掃碼的方式收取,所以他們也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沒有退稅的可能。

  • 9 # 大寫的小職

    本人3月7日成功退稅4.36元,哈哈。

    言簡意賅,說點乾貨:

    1、是2022年個人所得稅匯繳,就是年度收入個人稅收總算,多退少補,而不是單方向退稅。

    2、目前個稅起徵點為月收入5000元,扣除事項包括:子女教育、贍養老人、房產貸款、租房費用、大病治療等。

    3、個稅採取月繳和年度匯繳,實行累積稅率,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收入高於5000+扣除,每月都繳個稅,;年底根據全年總收入—(5000*12)—(月扣除*12),再次核算個稅,核算額與之前所有月繳個稅比較,多退少補。

    用年收入來計算納稅金額,必須要按照下表“年度預繳納稅公式”來計算。

    比如說,你一年的收入是10萬塊錢,每月房貸抵扣1000元,子女教育抵扣1000元,那你今年應該納稅的工資就是:

    10萬-(5000*12)-(2000*12)=10萬-6萬-2.4萬=1.6萬

    應該納稅的金額就是:

    16000*3%=480元

    需不需要退稅,要看你這一整年,每個月納稅的金額加在一起,是比480元多,還是少。

    當然,稅率為累積遞增的,收入越多,稅率越高,需繳的個稅越多。稅率表如下:

    比如你年收入為15萬,抵扣事項相同,每月抵扣額為2000元,全年個稅基數:12萬-6萬-2.4萬=6.6

    個稅就分兩部分:3.6萬按3%繳納,3萬按10%繳納,個稅=36000*3%+30000*10%=4080元。

    如果你每月扣稅總額之和為5000元,那就退稅920元;如果你每月扣稅總額之和為4000元,對不起,你再需補稅80元。

    2021年彙算,本人於2022年3月7日,成功退稅4.36元。

    明白了嗎?

  • 10 # 文西叨叨叨

    我第一次操作要補繳1900元的稅,第二次操作要補繳497的稅,第三次操作國家退給我1.97元的稅,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中的道道,我來現身說法一下。

    2月份的時候,在某個群裡看到一個訊息,說可以預約2021年的個稅申報了。於是,我趕緊開啟手機上的【個人所得稅】APP進行了預約,並約到了3月1日,也就是昨天。

    1、看看我的騷操作:如何把補繳1900,變成退稅1.9元的

    其實2020年個人所得稅申報後,我還退了849元。所以今年,我對這件事比較積極,畢竟這是一筆意外的私房錢,也是國家給個人的福利。

    當我點開【個人所得稅】APP後,發現無論是從“2021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還是從“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這兩個入口,點進去都可以退稅,然後進入“標準申報須知”,點選“我已閱讀並知曉”。

    在基本資訊頁面,需要核實自己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和身份證號,彙算地中的受僱公司和主管稅務機關。有的人可能在2021年有過更換工作單位的情況,一定要確認這一步的工作單位是當前受僱的單位。

    確認了這些資訊之後,進入下一步操作,我得收入這一欄的“工資薪金”如上圖所示,有一行紅色的小字寫著“存在獎金,請在詳情中進行確認”,這一步特別關鍵,這是在提示你,你的年終獎金將採取什麼形式進行結算。

    在進入“獎金計稅方式選擇”這一列中,有兩個選擇:全部併入綜合所得計稅和單獨計稅。具體選哪一個非常關鍵,因為直接關係到你,到底應該補多少稅!

    如果你選擇“全部併入綜合所得計稅”,意味著這筆獎金將和你的12個月的工資算在一起,按照最終的數字按一個稅率進行徵稅;如果你選擇“單獨計稅”,那麼則和你的12個月工資是分開算的。

    這裡就出現了我開頭所說的,當我按照“全部併入綜合所得計稅”時,發現自己要補繳1900元的個人所得稅;而當我按照“單獨計稅”時,發現自己依然要補繳497元的稅。

    從1900到497,雖然數字減少了,但是仍然還得補繳近500元的稅,為什麼?我翻看了銀行流水記錄後發現,原來我在2021年1月時,有一筆公司發放的12000元年終獎金,同時在2021年的8月份和10月份,分別有兩次提薪,這兩次提薪的使我的工資在原工資基礎上漲幅近50%。

    所以,如果再加上年終的1.2萬的獎金,以及一些其他渠道的獎金,那麼全年的收入肯定超過了12萬元,所以才出現了需要補繳稅額的情況。

    那麼該怎麼辦呢?我想起來自己還從來沒有進行過“專項附加扣除填報”,這其中的6項中,我符合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3項。於是晚上回到家,我便開始進行這個專項的填報。

    在填報之前,我自己臆想了下:比如我每月房貸3200元,12個月房貸總計38400元,房租一個月1600元,12個月總計只有19200元,贍養父母的話總計不到10000元,而另外三項“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我還不符合,所以便想當然的選擇自己支出較大的房貸作為專項申報。

    但其實這裡我犯了一個錯誤:國家規定,房貸和贍養父母每個月最多可抵扣1000元,這個和你每個月實際支出的房貸及給父母的贍養費沒有關係;而租房的則執行省會和直轄市每個月1500元。其它城市扣除1000元(人口100萬以上),其他扣除800元(人口100萬以下的)

    所以這樣算下來,我其實選擇租房的話,會抵扣得更多,那相應的少繳納的稅會越少,甚至退的稅會多一些。

    這裡需要提醒各位一下,如果個人在個人的專項附加中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這6項中,儘量選擇國家規定的每月抵扣多的門類,這樣的話,可以多抵扣一些,算出來的應繳稅額會少一些。

    等我翻出了自己的預售購房合同和銀行貸款合同,按照APP所需要的資訊,填寫了個人的購房合同編號、房屋地址、戶主、電話等資訊,銀行貸款合同中的貸款編號、首次還款時間、還款金額等資訊。

    如此一系列操作下來,當我再次修改計稅方案時,選擇獎金單獨計稅,進入到“標準申報”時,發現頁面的左下角顯示:應退稅所得額為1.97元。我在想如果按照租房的省會城市1500元來填報的話,是不是退稅會超過10塊錢?

    在我自己一通申報下來,把自己原本要補繳1900多的稅,改成了退稅1.97元,瞬間覺得自己好像賺了1900元的感覺。

    2、那麼個人到底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呢?

    假如一個人年總收入是15萬元,那麼他的繳稅方案應該是這樣算的:

    (1)150000-60000=90000元

    這90000元屬於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範圍,假如他每個月的房租是1500元,那麼12個月總計為18000元。

    (2)90000-18000=72000元

    這個72000元在超過36000至144000元這個區間,那麼他要繳納的稅為:

    (3)36000×3%+72000×10%=8280元

    也就是說,如果你年中收入為15萬元,扣除你每個月1500元房租(專項附加扣除),那麼你需要繳納8280元。

    同理,如果你的專項附加中還涉及了子女教育、贍養老人、房貸等,那麼這些響應的扣除項也應該會在上述72000元的基礎上再行減去,最後所得的數字在相應的區間範圍乘以稅率,得出最終應該繳納或應該退還的個人所得稅。

    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 =[(綜合所得收入額 — 60000元 — “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 — 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 —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已預繳稅額

    注意,這裡的最後一項“已預繳稅額”指的日常工資和年終獎這兩種平時發放後,已經扣除的個人所得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遊戲和物件選一個,你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