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生活老頭子
-
2 # HSMing
有些年輕幹部公眾場合發言,像抒情散文,洋洋灑灑,看起來合適得體,其實不接地氣。
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同理,看什麼聽眾,講什麼語言。年輕幹部在公眾場合面對的多半是普通老百姓群眾,應以地方語言和貼近他們的現實生活為基礎說開去,才接地氣,拉近關係,便於開展群眾工作。
比如,年輕幹部去給群眾講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肯定多數人聽不懂,產生厭倦、厭煩情緒。以後還怎麼開展社群工作?
如果你像鄧小平同志那樣講“發展是硬道理”、“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之類樸實、通俗易懂的話,肯定接地氣,得民心。
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年輕人閱歷淺、經歷少、缺乏基層工作鍛鍊所致。只要加強勞動鍛鍊,同吃同住同生活,就能克服講話的高人,行動的矮人等毛病。
公眾場合發言要分場合地點和受聽物件的文化程度。確定你講話的語氣內容。給學生講話內容象抒情散文就比較合適。給老農民講話就要講農民聽得懂,愛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