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遠不能停的傑

    太空採礦是未來人類必走的一步

    當今世界,人類在太空中尚且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走路尚且不利索,又怎能揹負重量巨大的礦產往返於地球和各大行星及其衛星之間呢。人類航天遲遲無法邁出第二步的原因就是人類尚未研發出推力巨大,效率極高,續航夠遠的航天發動機來替代現有的效率極低的火箭發動機。

    我們都知道,如今的航天發射中,若想將一個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一級一級的火箭助推。整個火箭所攜帶的燃料的重量甚至達到有用載荷的數倍甚至數十倍。科學家們為了盡最大可能利用寶貴的載荷,不得不在各種必需的科學儀器之間進行取捨:“這回先讓生物實驗培養箱上去,阿爾法磁譜儀你再等一等,下回一定帶上你!”而且,為了讓火箭發射時的空氣阻力盡可能減小,科學家們還要設計各種各樣的整流罩,將各種儀器包裹在內。

    如今的化學染料火箭,要保證大規模的太空科學研究尚且不可能,又怎麼能進行太空採礦呢。

    若想將來實現大規模的外星球殖民採礦。人類首要解決一大難題也是未來離我們最近的技術突破就是核聚變引擎。核聚變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0.03克氘聚變產生的能量就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放出的能量。而地球上的海水中所蘊含的核聚變原料氘(D)的總量達45萬億噸,可謂無窮無盡。

    如果人類真的突破了這一技術,到時候安裝在飛船上的發動機推力將是巨大的。人類也就不用再考慮飛船的外形是否符合空氣動力學,只需考慮巨型飛船的結構能否支撐得住自身的重量。飛船的航程也將大大延長(以天文單位計),可達到的最高速度也將是現有航天器的上百倍。

    2018年,中國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再過幾十年,初代的核聚變發電站就可以投入商用,屆時人類社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將核聚變設施小型化安裝在宇宙飛船上,還需要100年左右的時間。

    那個時代將會是屬於太空的時代,誰控制了太空,誰就佔據了經濟和軍事的主導權。那個時代的英雄也必將誕生在一次次驚險的太空探索中,他們將是人類大規模走向太空的先驅,就像大航海時代一次次出海搏擊風浪的水手和船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石川佳純主動翻記分牌,糾正裁判計分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