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RJM

    年將不惑,39了,感覺到身體和容貌在走下坡路,恐慌也不必了,因為恐不恐慌,時光依舊飛逝,只想在餘生裡,盡情的去愛親人,多陪伴他們。多照顧孝順父母,莫等走丟了悔不當初。多陪伴子女,把所有的溫柔都給他們。結婚這麼多年了,光顧著照顧孩子了,我決定從今年開始和老公從新戀個愛,找回當年的感覺。父母會老,兒女會大,這個天天被我嘮叨嫌棄的笨老公,才是陪我走完餘生的人。我們要相戀一生相愛一輩子!

  • 2 # _一克拉的眼淚_

    跨入三十這個年齡坎,開始多愁善感了,開始考慮以後得生活怎麼過,開始考慮老了會是什麼樣的,開始考慮生老病死這樣的事情,這些在我二十多的時候,從不想的問題,現在開始多愁善感了,想到別人上班很多年了,工作也穩定了,積累了很多人脈,養老也不用愁,而我,工作平平,資質平平,唉~感覺白活了這麼多年。

    到現在也不明白,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二十多的時候,朝氣蓬勃,總覺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而現在,沒有那麼多的豪言壯語了,還是默默的工作吧。都是一輩子,為什麼別人可以活的光鮮亮麗,富足美滿,而我,還得努力掙錢,努力帶孩子,努力學習,這些努力來的東西,別人可以輕而易舉得到,這就是人生吧,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 3 # 服裝心理學講師思源

    回憶往事發現自己的生命已經過了一半,或許有很多人會感到恐懼,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也有人感到平靜,感覺如何取決於他生命的質量過得如何。

    絕大多數的人感到恐懼,源於他沒有活出內心真正想要的自己,或許他一直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活在父母的期待中,這樣的人是佔了大多數,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的是子承父業,幾乎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同時自己也也是延續著父母的生命而活,也就是說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延續了父母生活的內容,而並沒有活出我們自己內心喜歡的樣子,於是那種得不到的追求和遺憾就被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於是我們恐懼焦慮,希望看到我們的孩子可以替我們完成心願,當我們的生命越來越接近終點的時候,我們的焦慮會逐漸增強,心理學上叫做死亡焦慮。

    這是死亡焦慮的一種情況,另一種是生活太富足太舒適了,感覺還沒活夠,比如那些富豪,這個不多說了。

    那些對待生命的流逝感到非常平靜的人,多數是因為他們能夠坦然的享受當下,從內心和現實生活中都比較自由的人,感到此生沒有辜負自己。

    所以,想要從容面對歲月的流逝,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生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另外覺察自己內心是否有一些控制慾,減少對別人的期待,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找到讓自己感到舒適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餘生很貴,陪伴家人很重要,你們會四代同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