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想說點真話

    此文標題可能想看的人不多,但我覺得有孩子的家長應該讀一下,對你自己和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看完後你會重新對抑鬱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認識,即使沒有抑鬱的人也應該看一下,因為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孩子你可以直接和父母講我想看看心理醫生。

    中學生因各種原因產生的心理障礙: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甚多,早期出於愛面子、怕與精神方面聯絡起來、即使發現自己心理、情緒出了毛病也不願和家長說,甚至想隱瞞、掩蓋,累積到一定程度自已實在無法忍受和堅持往往會用各種方式來發洩,家長大都以為是青春期的叛逆而擔誤了孩子的心理障礙。

    中學生因中考、高考學習壓力特別大,尤其那些思想比較成熟的孩子,由於原母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的基礎不如現在就讀的學校,尤其是從一般學校轉到重點中學的孩子,拔苗助長,從龍頭變成蛇尾能開心嗎?雖然經過自己的努力,仍有掉隊的趨勢時會產生心理障礙。

    競爭是一把雙刃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家長的面子輸不起,也是教育在校內、校外形成產業鏈利益最大化的口號。人的知商、情商、性格、慾望值差別很大,愛因斯坦幾百年出一個,幾百萬學習奧數的孩子能拿亞太柸一,二、三等獎的能有幾個。如果問家長一句話:你化那麼大的勁去逼孩子是希望他進入四大名校再加個愽士生?還是希望長大後進入社會生活、工作得開開心心?前者和後者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完全不同。培養出高智商的碩士、博士確情商太低,難以在工作後溶入環境,嚴重的甚至產生各種心理障礙而不能工作,他們輸在終點線上,太可錯了。

    所以孩子出現抑鬱有自身性格問題(偏內向往往想得太多、特敏感、爭強好勝、情緒不隱、內在壓力感重、膽小等)除了學校和社會外也有來自家長的因素如:有過高、擧比的期望值,更糟的是過分強勢的父或毋,用他們自己的觀念強制性灌輸給孩子,從不關心、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的家庭甚至從孩子懂事就不斷吵架、鬧離婚。說這些是提醒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逼出心理問題。家長群充滿了虛偽的“奉承和吹捧”但更多的是“暗中絞勁”非但給家長帶來巨大的壓力,無形中會把自已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情緒影響到孩子,甚至會毀了孩子。

    除了學習壓力,孩子的性格(遺傳的)內向、孤僻與同學相處就顯得因難,溶入不了校園生活會感到孤獨,心情會好嗎?

    有些老師會把個人情緒帶到學校中,甚至把惡劣的情緒發洩到他們看不慣的學生身上,受到不公待遇的孩子很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尤其來自校方的。

    當然現代社會孩子比較早熟也有少數會因為感情問題產生心理壓力而產生抑鬱障礙。

    說到這兒家長應該明白了,抑鬱的產生既與遺傳的性格有關,但必須遇到不能擺脫不愉快的社會心理因素才會產生。現在最大的誤區一是不敢承認有心理問題,二是認為不吃藥通過幾次“心理專家”的資詢和邦助就能治好,因為一小時幾千元錢打著心理諮詢師網上一查一大把,他們能治好嗎?千萬別糊塗了。

    抑鬱或有人習慣稱抑鬱症只不過是每個人都有,大腦神經元始終不斷分泌同時又不斷回吸收保持穩定的動態平衡,活躍在突觸間隙能夠維持良好情緒的三種神経介質: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遇到不能擺脫不愉快的社會心理因素使回吸收加快,神經介質水平跌得太低而產生的。所謂的抗抑鬱藥就是抑制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回吸收提升它們的水平,一般能克服消化的付作用和服藥後產生的一過性焦慮反應,至少一個月後70%的人會好轉,但對多巴胺在抑制、焦慮、強迫、恐懼、輕度雙向情感障礙中的認識不足。如果加上多巴胺回吸收抑制劑(如奧氮平1/4-1/2片)後幾天就見效了,可惜敢用、會用的心理醫生太少。

    2018.6.13

  • 2 # 人生說哈嘍

    這個我有發言權。我孩子就是直接說的。我們倆一起去看的醫生,透過她和醫生的溝通,醫生和我們的溝通,找到了孩子的內心糾結點,和問題所在。我們是透過藥物治療和家庭溝通。最只要還是家庭!我改變了我的個人觀點和一切行為,她的媽媽也改變了她的行為和觀點,一家人回到了以前,孩子的病好了,家庭也和諧了。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的想法和自大,為了家庭和睦,要多體諒多關心,多呵護多維護。家庭就是一鍋粥。小火慢熬好喝又養生。大火猛頓!(๑• . •๑)糊了!誰喝了對身體都不好!

  • 3 # 使用者92784952989

    能夠發現問題,並想著去解決問題的學生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不管用什麼方法溝通終歸會溝通你解決問題,但是大部分有問題的孩子會不會主動跟家長老師或者朋友溝通,有抑鬱傾向的話就很難主動溝通,這就要靠家長平時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不唯成績論,有相對寬鬆的環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生寶寶,預產期將至,待產包要準備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