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戶外小胡
-
2 # 唯覺世間酒醉美
目前農村電商還處在試水階段,有機會也有挑戰,下面論證一下。
第一、農村電商現狀:
1、目前市場被三大巨頭(阿里、京東、蘇寧)佔領,但是配套的服務(物流、技術、設計)還沒有實力玩家入場。
2、專注於某一塊的電商平臺有巨大的市場,比如:專注於有機農產品、農機、化肥、種子、老人、小孩等。
3、微商也在發展農村電商市場,並且具有巨大的潛力。
第二、農村電商的資源:
2、有能力玩轉農村電商的平臺不多,現在還有大量的機會。
3、農村的資源較豐富,可拓展性較強。
第三、農村電商的弊端:
1、農村裡面有大量的便利店、小超市、門市門店,而且已經飽和;電商的切入需要有一個漫長的培養農村買家習慣的過程,且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會對這些線上門店產生具大的衝擊。
2、農村電商需要大量的資金、技術的投入,有一些農村創新速度會被限制。小而美的平臺難以發展。
3、農村裡面大多為留守人群(老人和小孩),他們大多不具備網購的經驗,很容易產生被騙然後對網購產生牴觸的心理,從而影響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電商有機會也有挑戰,但是勇者總是會看到機會,而去坦然面對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也希望農村電商越做越好,縮小城鄉的經濟差距和意識差距,
幫助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現在在農村做電商,但上行或是下行不是判斷農村電商“農”味兒的主要依據,還是要看其為“智慧農村”作了多少貢獻、是否讓農民生活變得更美好。“條條大道通羅馬”,農村電商本應是開放式的,不應對模式過分苛求。只要能給農民帶來利益,能給農民生產生活某一方面帶來好處,就應該鼓勵
日前,就有媒體報道,農村電商味兒不“農”,主要盯著賺農民的錢、把工業品賣給農民,但在把農產品賣到城裡的時候卻不甚給力,引發業內關於農村電商應聚焦農產品進城還是工業品下鄉的爭論。筆者以為,農村電商要姓農,但上行或是下行不是判斷農村電商“農”味兒的主要依據,還是要看其為“智慧農村”做了多少貢獻、是否讓農民生活變得更美好。
在農村,農民肯定希望自己的糧食或者說果蔬都可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因為他們辛苦勞作一年也是不容易,所以說很迫切希望可以賣的更好更快更多,但是以前他們只能等待,但現在有了電商以後,可以把自己的東西賣到四面八方,只要自己做得好,不愁賣。
從電商企業來看,農村戰略給其帶來的長遠商業效益無須贅言。但與城市不同,深耕農村需要時間、資金、人力和渠道等投入。因而,這方面的嘗試並非總是成功的,農村電商目前的大比例虧損就是明證。可見,發展農村電商要耐得住投入、忍得住寂寞,事實上,不少電商企業也是這麼做的。比如,阿里農村淘寶就承諾,佈局鄉村生態建設,不逐利短線回報。
對農民來說,開始涉足農村電商時常常存在誤區:一種是消極認為本地沒有東西可以賣,另一種是以為東西好就一定能在網上賣得好。實際上,農民懂得買才能懂得賣,下行先做到位,上行才能做得好。畢竟,上行和下行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於農民資訊化需求的大生態。
既讓工業品走進農村,又讓農產品賣到城裡,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理想狀態。不過,這種理想狀態常常在農村電商發展到中高階階段才會出現。在中國這樣農村人口數量龐大的發展中大國,這樣的探索沒有可供參考的座標。基於此,應鼓勵農村電商根據各自需求和定位,自由選擇合適自己的發展路徑、盈利模式。“條條大道通羅馬”,農村電商本應是開放式的,不應對模式過分苛求。只要能給農民帶來利益,能給農民生產生活某一方面帶來好處,就應該鼓勵。
發展農村電商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商品買賣,而是要全民共享資訊化成果,體現對城鄉關係的全域性考量。農村的“空心化”近年來一直是輿論熱議的話題,與“空心化”相伴而生的,是人們對“資訊鴻溝”的擔憂。不能讓農村成為隔絕在資訊時代之外的一座座孤島,為此,農村電商正嘗試用網際網路和商業文明將其連線起來,引進資訊、技術,注入服務、資金,吸引人才返鄉創業。
無論上行還是下行,農村電商正為鄉村搭建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這是一場變革,以資訊科技提升鄉村生產效率,促進生產要素向鄉村迴流。更關鍵的是,這種變革是以資訊科技賦能農村,會增強農民在資訊時代的競爭力,讓農民從生產自由走向交易自由,這也是農村電商的最大社會效益。從長遠看,還會帶給農民精神面貌的革新以及鄉村治理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