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獲獎的訊息傳來,無論是電影人還是影迷,都為之高興。中國電影家協會為此專門舉辦成龍電影周暨成龍電影回顧展,從11月16日到11月22日,影協的金雞百花影城免費為市民滾動放映成龍的7部經典作品。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更是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寫下:“我們的大哥,你是中國電影聳立雲天的里程碑!” 成龍幼時,家境貧寒,在師傅的鞭子與竹條下熬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他從小習武,每天勤學苦練軟硬功夫,這為後來的功夫電影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70年,16歲的成龍從戲校畢業後,獨自出來闖蕩謀生。初入電影圈,成龍從武師做起,主要在功夫片中當替身、跑龍套。 1979年,成龍首次自導自演動作片《笑拳怪招》。在片中,他飾演頑皮活潑、機靈百出的興龍。這部電影引起了香港電影市場的火爆,創造了當時的票房紀錄。而成龍也藉此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暢銷片導演,那一年,他才20多歲。從藝56年來,成龍已拍攝製作了超過200多部電影。《醉拳》《警察故事》《功夫之王》《絕地逃亡》《大兵小將》《辛亥革命》《十二生肖》《天將雄獅》……如果將成龍的作品按時間順序串聯起來,可以構成一部微縮的當代中國電影史。 在200多部作品中,成龍飾演的大都不是什麼超級英雄,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影片中的角色多是透過自我奮鬥而最終獲得成功的勵志典型,這與成龍自身的成長道路非常相似。憑著對電影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成龍從“跑龍套”和“替身”逐步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人。普通觀眾總能從成龍的作品中看到他成長的軌跡,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他的作品總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成龍的敬業精神在電影圈內外廣為人知,不用替身成為他拍攝電影堅守的準則。他用堅守和敬業為觀眾奉上一部部精彩功夫片的同時,也讓自己遍體鱗傷,甚至一次次跟死神擦肩而過。1975年,拍攝《少林門》時被打得完全失去知覺;1978年,拍攝《蛇形刁手》時被踢掉一顆門牙;1980年,拍攝《師弟出馬》時鼻骨被撞裂;1985年,拍攝《警察故事》時脊椎骨6~8節及骨盆被撞裂移位……可以說,成龍的電影生涯是一個“不停受傷”的過程,他的作品有多少,他的傷痛就有多少。2015年,年過六旬的他拍攝《絕地逃亡》,仍堅持不用替身,不加特技,打鬥、爆炸、跳水、漂流全都親自上陣。漂流戲份所在的急流最深處達15米,河底佈滿高低不平的石頭,拍攝中成龍不慎被捲入漩渦。後來,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直言“差一點死在拍攝場”。 成龍廣受世人尊敬,不僅因為他敬業,還因為他為華語電影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經過創新和變通,成龍將武術與戲曲雜耍嫁接,在注重動作的觀賞性的同時,大量減少功夫電影中常見的血腥暴力場面,並由此開創出功夫喜劇的先河。他曾說,拍出來的作品先拿給自己的兒子看,自己兒子能看了再給觀眾看。這跟一些為了吸引眼球而大肆加入血腥暴力場面,全然不顧對青少年影響的電影人有很大不同。 成龍不僅是一位演員,更是一位電影作者。曾有評論家這樣評價成龍的作品: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電影的動作性、驚險性與喜劇性相結合,創造了動作喜劇電影的經典樣式。他參與創作的影片具有強勁敏捷的武打動作,幽默風趣的電影風格以及不會被角色所覆蓋的“成龍形象”。儘管這個形象體系包含了許多關鍵詞,比如諧謔氣質、正義精神、平民英雄身份、傳奇色彩等,但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還是成龍的拳腳功夫以及“摔不爛打不死”的精神。總之,成龍在電影中注入了鮮明的自我風格,成為極少數可以讓觀眾忽略導演,只以演員的名字來標識一部作品的人。 如今的成龍不僅僅屬於中國,“I am Jackie Chan”的聲音已響徹全世界。11月8日,2016中國電影節在莫斯科開幕。聽說成龍參加電影節的訊息,很多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拉脫維亞等國的影迷紛紛乘坐各種交通工具來到莫斯科,冒著風雪嚴寒守候在酒店門口十幾個小時,只為看看成龍真人。張宏森說,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需要成龍這樣的領軍人物。事實上,幾十年來,成龍一直扮演著中國電影乃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樑的角色。在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成龍特意選了一身中國傳統長衫。“這個長衫我考慮了很久,”成龍說,“我要讓他們知道華人的文化,中國衣裳的美。” “成龍大哥憑藉一身中國功夫打破了中西文化之間的隔閡,又憑藉獨特的表演風格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平衡語境,對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華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促進電影藝術交流、推動中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在成龍電影周啟動儀式上對成龍及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雖然電影成就矚目,萬千榮譽加身,但成龍卻是一個平易近人、熱心公益事業的人。2013年12月1日,新一屆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團形成,成龍再次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儘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成龍對中國電影事業十分關心,影協只要舉辦重要活動,無論身在世界何地,他都親自趕來參加,中午則跟大家一起在影協食堂用餐。”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 除了拍電影,成龍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早早就成立的成龍慈善基金會從20世紀80年代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從事各種慈善義舉。無論是為貧困兒童、為醫療,還是為災區、為教育,成龍總是能最先代表一個電影人,一個華人,走在善人善舉的最前面。 2008年3月29日,“200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舉行,成龍榮獲“200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頒獎嘉賓孫家正在給成龍頒獎時,出人意料地稱呼成龍“大哥”。他說:“我希望大家在記住他頭上有很多桂冠的同時,也記住他滿身的傷痛。我也希望大家記住他的滿懷慈悲,因為很多兒童不是在電影中認識他的,而是在接受幫助時認識了他。我比成龍年長十歲,但我非常願意和大家一起,稱他一聲‘成龍大哥’。”成龍配得上“大哥”這個稱呼,他是中國電影界永遠的大哥。
成龍獲獎的訊息傳來,無論是電影人還是影迷,都為之高興。中國電影家協會為此專門舉辦成龍電影周暨成龍電影回顧展,從11月16日到11月22日,影協的金雞百花影城免費為市民滾動放映成龍的7部經典作品。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更是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寫下:“我們的大哥,你是中國電影聳立雲天的里程碑!” 成龍幼時,家境貧寒,在師傅的鞭子與竹條下熬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他從小習武,每天勤學苦練軟硬功夫,這為後來的功夫電影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70年,16歲的成龍從戲校畢業後,獨自出來闖蕩謀生。初入電影圈,成龍從武師做起,主要在功夫片中當替身、跑龍套。 1979年,成龍首次自導自演動作片《笑拳怪招》。在片中,他飾演頑皮活潑、機靈百出的興龍。這部電影引起了香港電影市場的火爆,創造了當時的票房紀錄。而成龍也藉此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暢銷片導演,那一年,他才20多歲。從藝56年來,成龍已拍攝製作了超過200多部電影。《醉拳》《警察故事》《功夫之王》《絕地逃亡》《大兵小將》《辛亥革命》《十二生肖》《天將雄獅》……如果將成龍的作品按時間順序串聯起來,可以構成一部微縮的當代中國電影史。 在200多部作品中,成龍飾演的大都不是什麼超級英雄,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影片中的角色多是透過自我奮鬥而最終獲得成功的勵志典型,這與成龍自身的成長道路非常相似。憑著對電影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成龍從“跑龍套”和“替身”逐步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人。普通觀眾總能從成龍的作品中看到他成長的軌跡,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他的作品總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成龍的敬業精神在電影圈內外廣為人知,不用替身成為他拍攝電影堅守的準則。他用堅守和敬業為觀眾奉上一部部精彩功夫片的同時,也讓自己遍體鱗傷,甚至一次次跟死神擦肩而過。1975年,拍攝《少林門》時被打得完全失去知覺;1978年,拍攝《蛇形刁手》時被踢掉一顆門牙;1980年,拍攝《師弟出馬》時鼻骨被撞裂;1985年,拍攝《警察故事》時脊椎骨6~8節及骨盆被撞裂移位……可以說,成龍的電影生涯是一個“不停受傷”的過程,他的作品有多少,他的傷痛就有多少。2015年,年過六旬的他拍攝《絕地逃亡》,仍堅持不用替身,不加特技,打鬥、爆炸、跳水、漂流全都親自上陣。漂流戲份所在的急流最深處達15米,河底佈滿高低不平的石頭,拍攝中成龍不慎被捲入漩渦。後來,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直言“差一點死在拍攝場”。 成龍廣受世人尊敬,不僅因為他敬業,還因為他為華語電影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經過創新和變通,成龍將武術與戲曲雜耍嫁接,在注重動作的觀賞性的同時,大量減少功夫電影中常見的血腥暴力場面,並由此開創出功夫喜劇的先河。他曾說,拍出來的作品先拿給自己的兒子看,自己兒子能看了再給觀眾看。這跟一些為了吸引眼球而大肆加入血腥暴力場面,全然不顧對青少年影響的電影人有很大不同。 成龍不僅是一位演員,更是一位電影作者。曾有評論家這樣評價成龍的作品: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將電影的動作性、驚險性與喜劇性相結合,創造了動作喜劇電影的經典樣式。他參與創作的影片具有強勁敏捷的武打動作,幽默風趣的電影風格以及不會被角色所覆蓋的“成龍形象”。儘管這個形象體系包含了許多關鍵詞,比如諧謔氣質、正義精神、平民英雄身份、傳奇色彩等,但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還是成龍的拳腳功夫以及“摔不爛打不死”的精神。總之,成龍在電影中注入了鮮明的自我風格,成為極少數可以讓觀眾忽略導演,只以演員的名字來標識一部作品的人。 如今的成龍不僅僅屬於中國,“I am Jackie Chan”的聲音已響徹全世界。11月8日,2016中國電影節在莫斯科開幕。聽說成龍參加電影節的訊息,很多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拉脫維亞等國的影迷紛紛乘坐各種交通工具來到莫斯科,冒著風雪嚴寒守候在酒店門口十幾個小時,只為看看成龍真人。張宏森說,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需要成龍這樣的領軍人物。事實上,幾十年來,成龍一直扮演著中國電影乃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樑的角色。在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成龍特意選了一身中國傳統長衫。“這個長衫我考慮了很久,”成龍說,“我要讓他們知道華人的文化,中國衣裳的美。” “成龍大哥憑藉一身中國功夫打破了中西文化之間的隔閡,又憑藉獨特的表演風格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平衡語境,對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華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促進電影藝術交流、推動中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在成龍電影周啟動儀式上對成龍及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雖然電影成就矚目,萬千榮譽加身,但成龍卻是一個平易近人、熱心公益事業的人。2013年12月1日,新一屆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團形成,成龍再次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儘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成龍對中國電影事業十分關心,影協只要舉辦重要活動,無論身在世界何地,他都親自趕來參加,中午則跟大家一起在影協食堂用餐。”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 除了拍電影,成龍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早早就成立的成龍慈善基金會從20世紀80年代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從事各種慈善義舉。無論是為貧困兒童、為醫療,還是為災區、為教育,成龍總是能最先代表一個電影人,一個華人,走在善人善舉的最前面。 2008年3月29日,“2007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舉行,成龍榮獲“200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頒獎嘉賓孫家正在給成龍頒獎時,出人意料地稱呼成龍“大哥”。他說:“我希望大家在記住他頭上有很多桂冠的同時,也記住他滿身的傷痛。我也希望大家記住他的滿懷慈悲,因為很多兒童不是在電影中認識他的,而是在接受幫助時認識了他。我比成龍年長十歲,但我非常願意和大家一起,稱他一聲‘成龍大哥’。”成龍配得上“大哥”這個稱呼,他是中國電影界永遠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