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
-
2 # 海雲青
榆木和善 不是什麼典故,它的出處是一個佛學學者回答“意識和存在之間什麼關係”時候突然冒出來的。提出這個問題的思路是:
一、思維方式不能不遵守連貫性和前後概念的邏輯的關係,突然跳躍;
二、“榆木昨天還是榆樹、今天由於需要放倒了樹,樹變成了榆木,榆樹不存在了;明天榆木會變成傢俱,因而榆木又不存在了;因此,實體是不存在的,都是人的意識在起作用,因而時間也是不存在的”。那麼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種觀念究竟模糊了什麼概念,以這種概念,討論會有什麼結果,有什麼意義。
三、榆木與善沒有必然聯絡。如果強拉聯絡,那麼它在是榆樹階段,如果遇到荒年,榆樹葉和榆樹皮可以用來充飢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它今天已經變成了榆木,失去了提供葉和皮的功能,然而它沒有失去可以做傢俱的功能。那麼有人可能認為榆木木質硬且容易扭裂變形不宜做傢俱,所以它常常跟榆木疙瘩聯絡起來的,但如果我們換一個思維方式,把它做成佛像,藉助於佛像宣傳佛教“善義、善心、善行”,榆木不是與善聯絡起來了嗎?那麼請問佛家大師“丹霞禪師”,因天寒而劈開佛像燒火取暖,燒出舍利子來了嗎?
榆木畢竟是榆木,它的實物本質特性決定了它的實用價值。
還以為榆木和善是什麼典故或者是什麼學者的什麼實驗得出的什麼效應,查了一下,“度娘”都沒能給出個具體迴應,看了一下上一個回答者的解釋才知道要拆開看,分別是“榆木”和“和善”,意識是大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應,是一種虛無的東西;和善是一種品德性格,也可以說看不見摸不著。存在是客觀世界裡真實存在的實物,榆木應該算是客觀世界裡真實可觸控到的存在。所以非要扯到關係一說,那就是榆木對應存在,而和善就對應意識了。其實沒什麼關係,這個問題有點無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