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旦配小生
-
2 # 詩潤童年
首先我們看一下蘇軾的《牧童評畫》: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身隨。一日曝書畫,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唐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牧童評畫》告訴我們:以杜處士而言,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善於接納正確建議和客觀事實,不盲從,對名人尤其如此;以畫家戴嵩而言,畫家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細節和習性,尊重客觀事實,若只憑精確,並不能產生真正的藝術;以牧童而言,做生活的有心人,敢於質疑和挑戰。
總之,畫牛要懂得牛的習性,做其他事情要尊重和了解客觀事實,不能想當然。實踐出真知。
首先我覺得是,小人物也能夠講出真理,社會中很多小人物,普通的老百姓,對生活和事業的理解和領悟不比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咖少,而人們只會追捧和崇拜這些大咖而忽略小人物,這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了。另外我覺得有那麼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事情在實踐中獲得的真知比閉門聯想要準確得多,這也是目前做過田野調查的學者們才能寫出有依有據的文章一樣,憑空聯想或者是用以往的學習只知識來推論,往往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