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乘擺度重升
-
2 # 布魯斯佛燦
哲學的意思:智慧的學問和追求智慧的學問。那哲學家就是智慧的學問和追求智慧學問的人。
哲學是一個人或一個地域的人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關係的問題。
隨著時間、空間、人物的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哲學理論觀點,但自歷史以來不外乎兩大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按時間來說,有歷史哲學,近代哲學和現代哲學。按空間來說,有西方哲學,東方哲學,印度哲學等。如果按人物來說就更多了,例如: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馬克思,老子,釋迦牟尼等都屬於哲學範疇。
哲學的書籍有《蘇菲的世界》、《理想國》、《形而上學》、《尼各馬可倫理學》、《懺悔錄》、《第一哲學沉思錄》、《人類理解論》、《政府論》、《人類理智新論》、《論法的精神》、《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論自由》、《人性論》、《人類理解研究》、《未來形而上學導論》、《純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學原理》、《精神現象學》、《悲劇的誕生》、《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邏輯研究》、《現象學的觀念》、《存在與時間》、《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真理與方法》、《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詞與物》、《知識考古學》、《歷史決定論的貧困》、《正義論》、《周易正義》、《論語集註》、《孟子正義》、《大學》、《中庸》、《老子道德經注校釋》、《莊子集釋》、《荀子校釋》、《韓非子集解》、《淮南子集釋》、《春秋繁露》、《王弼集校注》、《原道》、《周敦頣集》、《張子正蒙注》、《二程集》、《四書集註》、《朱子語類》、《傳習錄》、《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周山全書》、《六祖壇經》、《算術基礎》、《論語》,巜聖經》、《古蘭經》、《人類理解研究》、《人性論》、《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創造進化論》、《實用主義》、《心的分析》、《純粹現象學通論》、《存在與時間》、《存在與虛無》、《邏輯哲學論》、《語詞和物件》、《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普通認識論》、《科學發現的邏輯》、《科學革命的結構》、《無根基的知識》、《古典文明癲狂史》、《書寫與差異》、《聲音與現象》、《真理與方法》、《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結構主義》、《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現代哲學通論》、《列子》、《論衡》、《南華真經註疏》、《近思錄》、《傳習錄》、《佛教邏輯》、《中論頌》、《傳播學簡史》丶《現代心理學史》、《精神分析導論》、《結構人類學》、《宗教後的教徒》、《千座高原》《感覺的邏輯》、《知識考古學》、《知覺現象學》、《解釋的衝突》、《現代性的哲學話語》、《自由的深淵》、《論薩義德》、《物演通論》、《命名與必然性》、《心靈哲學》、《實在論的多副面孔》、《哲學與自然之鏡》、《認知的自然起源與演化》、《全球腦的量子躍遷》、《神經科學的哲學基礎》、《通向實在之路》、《數學原理》、《認知神經科學導論》、《社會建構論心理學》、《聯結主義認知心理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等等。
哲學包涵的基本內容規律: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唯心與唯物,陰與陽,矛盾與統一,質與量的互換,否定之否定,一元與二元論,辯證邏輯。
綜上所述,哲學是提升人類智慧之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我們要通過哲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智慧層次,而不能隨意地批評某一種哲學觀點,否則就顯得自己缺乏大智大慧了。
-
3 # 正道行2818
中國有很多俗語,什麼“實踐出真知”、“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如同孔子《易傳》中所說:“百姓日用而不知”,雖不知卻常常在運用,因此能從實用中獲得真知。
哲學不是空中樓閣,也非高不可攀;哲學本就源於實踐,通過實踐能知正誤對錯真偽,鑑別能力就是如此從經歷中煉就。
唯心必不唯物,實踐中所獲真知必然唯物,以唯物的視覺(觀點)去看唯心,觀點勢必相左,一定會擦出格格不入的火花,發生交鋒;所以,難免會有沒學過哲學的人會去批唯心主義的情形,“無知則無畏”,不知天高地厚,故而“振振有詞”。
沒學過哲學的人“摻合”哲學,敢批唯心,未必就是壞事;哲學本就是世界觀的學問,是思維的一般規律,在實踐中形成的真知灼見形成的就是其世界觀的定型,足以據之以批判是非。誠然,世界觀因人而異,取決於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所受正負能量影響的程度,有的具備了唯物看世界的能力,有的則形成了唯心觀社會的本性,形成各自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兩種價值觀的對決,在批辯中,未必先有哲學的認識墊底,但實質就是在哲學領域層面上的角逐,就是唯物批唯心的現場實況,是兩種不同世界觀的對決;誰能說只有學過哲學才能批唯心主義?青紅皁白總有度,批者振振有詞是自信滿滿的體現,沒有大驚小怪的必要,更無須不屑批者沒學過哲學,認為其批判是不自量力,振振有詞得可笑。
哲學是世界觀之學,每個成人都有世界觀,世界觀奠定了他的話語權,也註定了他必然是站在哲學的檯面上,未必要學過哲學才有發言權;“日用而不知”就是這個意思。
-
4 # 歐陽雨晴
這是錯誤地理解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而把“唯心主義"妖魔化的結果一一把唯心主義置於反動性始於列寧
△△△對"唯心主義"的兩個誤解。
把"唯心主義"理解成不顧客觀條件而只任心(性)而為,實際上,憑空想象、胡思亂想,這些純粹的"唯心",並不是哲學上的"唯心主義"。
以為唯心主義否定客觀世界的存在,以為唯心主義認為沒有人就沒物質,這是不懂哲學之人的錯誤觀點
"唯心主義"同樣承認客觀世界的存在,只是認為如果沒有人的主觀世界,客觀世界就沒有意義
△△△哲學上把"源頭問題“叫做"本體論",哲學的本體論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人從哪裡來?(分為進化論和神創論)
世界是什麼?(分為物質論和精神論)
人和世界是什麼關係?(分為一元論和二元論,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等等)
這三個方面,可用一句話來歸納,即"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也就是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問題)
就是“思維和存在,誰塊定誰呢?"
它還可表達為"精神和物質"、"物質和意識"、"主觀和客觀"、"客體和主體"一一誰決定誰呢?
這些就是哲學的核心的本體論問題
△△△哲學史上,有N個哲學家,對這個問題有N個回答,但總的來說主要兩種答案:
以笛卡爾為代表,答案是"我思故我在",在人的世界裡從人的角度而言,思維決定我(物件)(客觀)的存在,即思維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維決定存在。
以費尓巴哈為代表,從人和自然的雙重角度而言,答案是:自然界是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時間、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人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等,即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維是第二性的,即存在決定思維。
△△△恩格斯提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哲學發展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這裡,他們看到了笛卡尓和費爾巴哈之觀點的區別,因此才有了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把哲學家分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大流派。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學過哲學的人們耳熟能詳,是哲學的必考題
如果有人不知道就不要談哲學了
這句名言就是“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恩格斯認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體現在對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回答上
根據笛卡爾等哲學家的答案:思維決定存在,則這些哲學家被劃為"唯心主義"(本義是指:從心的角度來回答本體論問題的哲學流派)
根據費尓巴哈等哲學家的答案:存在決定思維,則這些哲學家被劃分為"唯物主義"(本義是指:從物質的角度來回答本體論問題的哲學流派)
也就是: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唯物和唯心的區別只在對本體論這裡,超出這裡進行泛化都是錯誤的。
絕大部分人只知道恩格斯那句名言,實際上,他後面還有話,他接著指出:
“除此之外(指答題方法的區別,筆者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裡也不能在別的意義上被使用"
恩格斯還指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是在"物質和精神誰是第一性,誰決定誰這一本源問題上才有意義。",超出"本體論"來區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就沒意義了
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是作為哲學流派劃分的中性詞語,是哲學命題,不是道德命題,沒有對錯之分!
△△△歷史發展到了列寧,他研究哲學問題是為了革命的需要。
列寧最經典的馬列主義著作是<<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其副題是(對一種反動哲學的思考)
但他為把"唯心主義"打入另冊開了一個壞頭,這一點從副題就可以看出,並且列寧把"唯心主義"稱為"僧侶主義",與宗教等同了!
自此,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從相反的哲學觀(中性名詞)變成了一褒一貶的道德觀了
總之,把唯心主義妖魔化是意識形態的結果,也是哲學群眾化庸俗化的結果。
△△△而且意識形態化後,唯物主義成了金句,唯心主義幾乎掛在所有人的口頭上,人人都可以口誅筆伐,它成了一切錯誤的根源
人們所有的錯誤,包括教條主義、不顧客觀事實的瞎碰亂幹、顛倒黑白,隨心所欲等,都記在唯心主義的帳上
甚至這個世界存不存在,能不能認識都是問題,總之唯心主義就是一派胡言,唯心主義哲學家就是一群頭腦發昏的傢伙。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惑:難道那些寫下了厚厚專著的、
大名鼎鼎的被冠之以唯心主義哲學家一一併且哲學史上,特別是近代哲學史唯心哲學大大多過唯物哲學家:例如大名頂頂的:薩特、海德格爾
難道他們連一般性的常識都不懂了嗎?、
顯然不可能!!
因此,只能說明我們離恩格斯的初心越來越遠,把哲學命題搞成了道德命題。
-
5 # 紅雲文化社
這就是典型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種人仗著所謂的無知者無畏的精神,用自己所理解的那點東西,毫無羞恥的批評這批評那,其實越是如此叫囂,越發顯示出他的無知。
為什麼無知的人這麼多呢?因為每個人都會情緒化,都會被周邊的環境所左右,好好的性情被他人所左右,比如現在,這樣的問題,就容易讓人激動,進而發出一大段牢騷。正如我上述一樣,此時,我剛剛也發了一段牢騷,這是典型的槓精人格。
-
6 # 蘇斷腸
雖然沒有學過哲學,但能夠批兩句唯心主義,我覺得太正常不過了。
九年義務教育都是按照唯物主義觀點講的。即使沒有專門學過哲學,多少也會受到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人主觀上已經接受了唯物主義,他講兩句批唯心的話,也證明了他學到了一些東西。當然,在這裡我不談亂孰對孰錯的問題,我也不是說唯心多麼多麼地不好,只是針對提問者的問題而已。
至於“振振有詞”,我覺得很大的原因在於,因為缺乏系統性和不深入的專業學習,他們反而比那些專門的哲學學者更大膽,老話說,不知者無畏嘛。他們的觀點裡充滿了生活經驗和感悟——我覺得他們依舊是在討論生活的問題,儘管從話題上來看,比普通生活更深入,但依舊是生活裡的哲學。
最後,這樣的辯論放在一般人身上,儘管很少能體現出深刻的東西,但是更好地提升了哲學思辨的能力,我覺得這個過程是有益的。
-
7 # 金陵居士2
同理,絕大多數在網上發表唯心主義論調的也沒學過哲學,只不過是跟著公知教授們瞎嚷嚷而已,以示他們有別於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存在於中國社會的另一種“聲音”!
-
8 # 安東尼160
因為生活中的事實讓百姓總結了經驗,世界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人生病需要錢來治,人吃飯需要錢來買,而錢是需要人付出辛苦掙來的,沒有什麼人和機構會白給你錢,人的生老病死沒有誰能拯救,這個是自然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唯物論就是說的客觀存在的現實,唯心論就是有某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在主宰著這些事,人們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反駁唯心論是很正常的,批評之詞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現實!
-
9 # 焦國華
哲學從何而來?它是從人生和生活而來,從社會與社會實踐而來,從語言、意識、思維而來,咱是大老粗,就是這麼認識的。
-
10 # 紙大菜餿
沒學過哲學,可是認定唯心主義就是“牛鬼蛇神封建迷信那一套時”那就毫無影響那些人振振有詞非常帶勁地“批判”了。當然,這會讓有點“常識”的人笑得直不起腰![大笑][大笑][大笑]
-
11 # 山間學者
關於這個問題,搞清楚以下幾點就明白了。
第一,與其問沒學過哲學的人批判唯心主義,倒不如這樣問:為什麼一些沒學過哲學的人信奉唯心主義?既然沒學過哲學的人可以信唯心主義,那麼,為什麼沒學過哲學的人就不能批唯心主義?這就是事物的兩面性,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題,這本身就是哲學。
第二,什麼是哲學?哲學不過是哲學家們根據已有的社會現象,歸納總結出的一個學術門類概念。把哲學當作一個專門學問去研究,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應用。不管有沒有這個學術門類,哲學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就如同物理學的學術概念出現以前,人們就知道用木棒撬動物體,儘管他們沒聽說過槓桿原理。
第三,說沒學過哲學,多數情況是沒有專門去學習哲學理論。在當下文盲幾近消失的現實中,人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時,已經對哲學問題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認識。就如同我們沒在飯店拜師學藝,也沒進過烹飪學校,但是也可以對燒菜做飯表達看法。
第四,人們不相信唯心主義,這也是現實生活的領悟和體會。當燒香跪拜祈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甚至起了反作用時,自然就會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哲學並不神祕。當你研究深入時可以學術一些,當你沒有學術功底時也可以普實一些。大眾談哲學沒什麼奇怪的。
回覆列表
總有些象題主這樣的世智辨聰能力很強的人,崇尚異想天開,琢磨一些表面似乎很有創意實則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極端愚痴胡思亂想,更確切說是痴心妄想。不是嗎?
人類靠學習得到的知識,充其量能使人世智辨聰能力即小聰明變強,完成術業能力增強而已。比如說,博覽諸家哲學,常以博學多識標榜弦耀自我知能士。豈不知盡是囫圇吞棗地記憶了更多知其然而不明其所以然的無法消化的垃圾精神食糧。
這種人很難明白,學了這麼多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識,若不學懂弄通領悟其中的深刻道理,知識無法轉化成自已的覺悟認知慧,那麼就無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正確的哲學思想理念及方法論。
沒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人生就如同無頭蒼蠅盲人瞎馬,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方問,知識越多越被迷惑,而常常如毛澤東所說的:方向錯了,知識越多(智被識障)越反動(背道而馳)。
能夠看透一切事物本質的能力,不是世智辨聰,而是全面洞察事物的“火眼金睛"即大智慧之良知明眼一一一即從感性知識的領悟上升到理性認知,繼而由理性認知的領悟上升到至高無上真理實相本源的覺悟認知,得到的是最高智慧層面的"火眼金睛"的圓滿洞察力!
運高於世智辨聰能力的覺悟智慧圓滿洞察力,是轉識成智證悟而得的德能智慧,是徹底擺脫了不知其所以然無明知識的束縛困擾,而實證實悟的識轉智,真實智慧!
具有真實智慧的覺悟者,向來把知識作為理解道義丶表達思想理念的工具,而不任何知識累贅困擾束縛。
覺悟者的智慧,能夠識別世出世間的一切知識包括哲學在內的思維理念的正邪丶善惡丶真偽。這是因為覺悟道德智慧真理的唯一無二真正本性,相對於邪惡偽醜等的多識變態易性,如同一面清澈明鏡,讓正邪善惡真偽,無處遁形明明瞭了。
做為知識層面的哲學,是覺悟智者明鏡心中的有形之思想工具,是真是偽是邪是正是善是惡,一目瞭然,分明於心。
故此說,沒學過哲學知識但具有覺悟智慧的人,具有很強駕馭哲學思想理念智慧能力,唯心也好唯物也好,其真正的思想理念,都在覺悟智慧者的心中掌握。
故此得出結論,不學哲學的人,不可否認其批評唯心主義的觀點理論就一定沒有真理性。
佛教六祖慧能就是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典型例子。人人都有一切具足的智慧本性,不假外在知識,若能放下一切外緣執著,即息滅貪嗔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可自見本性,覺悟智慧與聖見不別。
一切法包括哲學,皆在智者心中,不學哲學之人,不等於不明唯心主義觀點理論的正確與否。表達唯心主義的方式方法,也存正邪,就有必要批評指正。與陣陣有辭無關。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