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oggletan

    伯,嫡長子;孟,庶長子

    邑考,名耶字耶號耶,不好說。反正傳下來,叫伯邑考

    ×

    古人,姓氏名字號,五項資訊

    孔朙:諸葛氏,名亮,字孔朙,號臥龍

    (名,謙爯。字,敬爯)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老聃:李姓,老氏,名耳,字聃

    太姒:姒姓,號太姒。文王之妻,伯邑考之母

    褒姒:姒姓,號褒姒。幽王之妻,太子伯服之母

    ×

    周秦之世,姓氏分置,姓女用,氏男用

    及漢,以氏吞姓,女亦用氏

    夏殷未詳,姑且從周

    故:

    嬴政,姜子牙,姬發,姬昌,等叫法,肯定錯。其雌化古人矣

    對的爯呼:

    秦始皇,秦王政,公子政

    呂子牙,太公望,齊太公

    公子發,周武王

    西伯昌,周文王

    (公子政,公子發,二者未見於書,參公子扶蘇而得。扶蘇乃皇帝之子,仍以公子爯之)

    ×

    周秦,王室公室之男,亦不用氏:(周)王子朝,(晉)公子申生,(秦)公子子嬰,(吳)公子光

    ×

    伯邑考之考字

    武庚,又叫王子祿父。有言,父,美男也。原先祇叫祿

    考=父(或,考係周語,父乃商音)

    (武庚,諡號。死了才有)

    ×

    妲己,諡號(個人認為機會很大)

    出土有司母戊鼎,司母辛鼎

    戊己庚辛,皆天干十字之列,符合殷商諡法

    妲己,出自有蘇氏,蘇乃氏,而非姓。故,不能叫蘇王后。叫孃孃,可矣

    (有言,妲己姓己。亦有可能)

    ×

    司母戊之司母二字,應乃"後妻"(個人見解)

    後者,王也。後≠後

    鼎文:上十下女,乃妻字省彐。且"十",乃甲骨文鐘鼎文之"七"字。則,上七下女,形音字也

    故,王后一爯,是否周代才有,而殷僅爯"後妻"或"婦"(婦出自婦好)

    ×

    烹伯邑考,餵周文王

    乃殷人之祭俗。前有文王之父王季,被紂王之祖父文丁,冊祭了(冊者,開膛破肚)。後有王子比干,剖心以祭

    美洲瑪雅之祭,王族乃頂級祭品

    ×

    西伯侯

    祇有西伯,沒西伯侯

    侯之甲骨文:上廠下矢。廠者,大帳也。矢者,令箭也。則,侯者,司令官也

    伯,長也。西伯,西方諸部之盟主也

    尚書.酒誥:越在外服,侯.甸.男.衛方伯

    甸,內田外人,田通叚畋。即獵官。(畋,獵也)

    男,音近辳,即辳官

    方,通叚邦

    方伯,番邦酋長

    衛方伯,臣服而拱衛殷商之番邦酋長

    春秋五伯之伯,諸侯之長

    公侯伯子男,後世附會之作。諸侯,僅一等,其上天子,其下大夫

    ×

    懸案

    周文王根本沒回西岐,亦被紂王獻祭了

    因,武王伐紂之時,以車載文王之神主牌同往

    若文王善終,則此舉多餘

    文王及伯邑考,在黎之蒐一役被紂王擒獲。作為戰俘,父子雙雙被獻祭了

    (黎之蒐,文王犯黎,紂王出擊,大獲全勝)

    王季之死,殷周反目,相互攻伐

    ×

    懸案2

    牧野之戰,太公望率虎賁攻入殷陣,生擒紂王

    武王斬紂王之首,懸於白旂,殷軍潰敗

    此述,出自出土墓葬品之太公六韜

  • 2 # 冷清先生

    【殷紂王拘周武王,誘殺太子伯邑考。殷商信仰危機,周武王伐紂。】

    【伯邑考及周文王】

    伯邑考,姬姓、名伯,周文王長子,殷紂王封為考邑伯爵,未就藩國。大約生於公元前1091年,卒於公元前1057年,時年35歲。周文王年20及冠,28歲繼位西岐伯,娶夏族有莘氏女太姒為正妻,生嫡長子姬伯(伯邑考)、次子姬發(周武王),四子姬旦(周公旦),伯邑考共有同父異母兄弟十人:長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chéng]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為什麼這樣說呢?古人有云:“三歲看大,七歲到老。”意思是說,一個小孩3歲時候的樣子,就能看到他成年是什麼樣子;一個小孩7歲時候的樣子,就反映出他一生是什麼樣子。周文王六七歲的時候,就非常文雅有涵養,表現出聖子聖孫的德性,他的爺爺周公亶父非常的喜歡,就想把爵位傳給周文王。周文王的父親是老四叫季歷,前面還有兩個成年的哥哥吳太伯、虞仲,老三可能童年夭折了。周公亶父病重時,有傳位給周文王意思,必須先傳位於季歷,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放棄繼承權就逃遁到荊蠻之間。此事記載於《史記•周本紀》和《史記•吳太伯世家》。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殷朝“帝武乙”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逝世),周文王的父親周公季歷繼位,帝文丁七年,周公季歷被囚塞庫餓死,周文王繼位。《竹書紀年》:“武乙名瞿。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王畋於河、渭,暴雷震死。文丁名託,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 王殺季歷。”

    《史記•周本紀》:“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史記》沒有講伯邑考被殺的事情,只講如何進貢贖回周文王,《帝王世紀》等古籍有記載。伯邑考先是在殷都朝歌為質子,後,封邑在考邑(秦漢時為考城縣,建國後和蘭封縣合併為蘭考縣)。其一,伯邑考不去就藩任職,其二,周文王被殷紂王扣押後,伯邑考私自跑回西岐,組織財物營救周文王,殷紂王二罪歸一而烹殺伯邑考。殷紂王釋放周文王後,周文王迴歸西岐,幹裡七八件大事,由於伯邑考沒有兒子,周文王立次子姬發為太子。文中出現了6個明年,也就是說周文王回到西岐,又活了7年。周文王逝世了,太子姬發繼位,史稱周武王。根據《淮南子》記載,殷紂王釋放周武王這一年,發生了彗星天象,大臣認為不利,殷紂王說:“柄在東方,可以掃西人也。”

    據此推算,周公亶父逝世的時候,周文王只有7歲,周公季歷在位21年,周文王繼位時28歲。諸多史料記載,周文王在位50年,年93歲,是不確切的。根據資料推算,周文王在位54年,壽辰82歲。周文王繼位第十三年41歲時,既公元前1091年,生下了伯邑考;周文王繼位第十五年,既公元前1089年,生下了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65年,周文王被殷紂王拘於羑里,公元前1057年,伯邑考為營救周文王,以奇珍異寶進貢,伯邑考被殷紂王殺害,時年35歲。殷紂王釋放了周武王,並授給兵權斧鉞,周文王迴歸西岐後7年駕崩,既公元前1050年。四年後既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周軍5萬、八百諸侯70萬兵伐紂,和殷紂王70萬軍隊決戰牧野。

    【周人和殷商的仇恨,殷紂王烹殺伯邑考始末。】

    先有夏、後有華,六萬年前,人類幾近滅絕,女媧在甘肅天水生十男七女共十七個子女,繁衍出中華最早的人類部族——夏族。夏族是崇拜魚龍圖騰的民族,後遍及東亞。兩萬多年前,燧人氏鑽木取火,人類學會了人工取火,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在隨後的一萬多年裡,從夏族分化出崇尚鳳鳥圖騰的東方華族,在夏朝以前,中華民族叫做“夏華”,後人稱燧人氏為“天皇”。夏華是同一民族不同圖騰信仰的兩大族群。夏居住在太行山以西,華居住在太行山以東。距今7800年前,伏羲氏建立夏華部落聯盟,擔任聯盟總首領,人稱其為“地皇”。公元前28世紀早期,神農氏繼承無懷氏部落聯盟酋長,是為“人皇”,也是最後一個“皇”。

    神農氏建立聯邦制城邦國家“大象”,是中國最早的分封制的王朝。皇道就是部落聯盟首領,帝道就是城邦制國家領袖,部落聯盟瓦解城邦國家建立,既是“皇道缺而帝者興”,神農氏人稱“神農炎帝”,是中華第一個古帝。神農炎帝晚年不屑於征伐,分封制帝國不穩定而諸侯相征伐。80歲神農炎帝將帝位禪讓給20多歲的軒轅黃帝,軒轅黃帝於公元前2697年擊敗南方蚩尤八十一部,而統一了夏華。炎黃二帝駕崩後,夏華所有部族都承認炎黃二帝,自稱:“我們是炎黃子孫”,祭祀天上的炎黃二帝既上帝。

    《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詩中沒有講“上帝”既炎黃二帝,“古帝”就是指帝嚳也叫帝俊,帝嚳是軒轅黃帝的第十三代孫。帝嚳並非三皇五帝之一,五帝除已知的軒轅黃帝外,其他四個另有其人。請讀者原諒,冷清不能說出這個研究秘密。

    商人的祖先“契”,是帝嚳(帝俊)的兒子,帝嚳妃簡狄吞玄鳥蛋而生“契”。契亦稱閼伯,封地在華族商邑。契發明了燧石擊火,就是用兩塊燧石相互擊打生火,比燧人氏鑽木取火更加方便。閼伯契去世後,安葬在商邑的山丘上,商邑隨後也稱商丘而至今。夏朝末期,夏桀無道而商人做大,商湯伐夏桀,流放夏桀於巢(今巢湖市),伊尹焚燬了夏社,毀滅了夏朝的典籍和史冊。後來,殷商人為了凸顯自己取代夏朝的合法性,對外宣稱“惟殷先人、有典有冊。”

    典就是祖宗家譜,冊就是國家歷史。殷商不僅如此,還不祭祀炎黃二帝,他們至祭祀自己的祖先“契”,想用帝嚳來取代炎黃二帝的地位,說白了殷商不祭祀信仰“天上的炎黃二帝”既“上帝”。殷商為了彰顯華族打擊夏族,將夏華更改為“華夏”。周武王滅紂之後,曾經質疑殷商貴族:“你們宣稱惟殷先人、有典有冊,那麼,你們又說夏桀禪讓傳國的竹簡儲存在宮裡,你們不是前後矛盾嗎?”《尚書•周書•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今爾又曰:『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於天邑商,予惟率肆矜爾。非予罪,時惟天命。」”

    周人祖居岐山,原是炎帝血緣派系的一支,周人祖先是黃帝血脈和炎帝血脈的結合體,周人的祖先後稷,是炎帝派系女子姜嫄所生。大約公元前2701年,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為了帝位繼承權發生了戰爭,炎黃兩家因此而悔婚,姜嫄生了兒子以後,因為軒轅黃帝血脈悔婚,姜嫄生的兒子成為私生子,不得不拋棄。棄兒拋於陋巷牛羊為其餵奶,棄兒拋于山林覆冰,大鳥為其保暖,姜嫄不忍而自養,取名為“棄”,棄天生異象而愛農,成人後侍弄五穀稼穡是一把好手。後來,神農炎帝把帝位禪讓給軒轅黃帝,軒轅黃帝統一了夏華,炎帝派系和黃帝派系和好,黃帝血脈認回了姜嫄這門親事,棄隨父姓為姬,時人稱其為后稷,就是周人的祖先,周人從此祭祀“天上的炎黃二帝”既上帝。

    《詩經•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拆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周后稷是軒轅黃帝的農師,后稷的子孫被封為“岐伯”,世代繼承“農師”一職。夏朝末年,商湯伐夏桀滅夏,第三十五代“岐伯”不窋,不願意歸順殷商,率領夏朝遺民和岐山的周族,逃遁到夷狄之間(今寧夏陝北一帶)。周人生活於夷狄之間,傳播中原文化,學會了放牧丟失了耕種。周人時常遭受夷狄的欺壓,周公姬劉既公劉率領周人遷徙至豳(今甘肅平涼一帶),周人恢復了祖先的農業。大約在公元前1150年前後,周公亶父率領周人渡過漆水,迴歸到祖先的故土周原岐山,殷商朝廷承認了周公的封號,周人開始努力為殷商服務做事,但是殷商一直害怕周人做大,究其原因,殷商和周人有著不同的信仰,殷商不祭祀上帝(天上的炎黃二帝),而周人和夏的遺民祭祀上帝(炎黃二帝)。

    季歷繼位周公後,全力以赴的為殷商征戰,《竹書紀年》記載,帝武乙名瞿。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周公亶父逝世,周公季歷繼位,二十四年,周師伐程,戰於畢,克之。三十年,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 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同年,殷帝武丁在河、渭(陝西),打獵時被雷劈死。殷帝文丁即位,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四年,周公季歷伐餘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 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同年,王殺季歷,降封周文王為西岐伯爵,簡稱為西伯昌。

    周公季歷對殷朝有戰功,殷朝為什麼還要殺季歷呢?殷、周的信仰不同,殷朝懼怕周人的信仰,十分害怕周人做大而取代殷商。季歷克犬戎有功,帝文丁賞賜季歷御用玉器,季歷不敢接受,帝文丁就以拒接聖旨的罪名,把季歷關押在塞庫(石頭做的房子),也不給季歷吃的,季歷最終就餓死了。殷商想透過迫害周人領袖,來打壓瓦解周人的壯大。季歷逝世後,周文王繼位,周文王廣施仁義而博取民心,周人不但沒衰落反而日益壯大。殷紂王帝辛繼位後,為了打壓周人改變策略,從周人的繼承人著手,要求周文王質押太子於朝歌,周文王就讓年輕的姬伯去當人質,姬伯為殷紂王駕馭馬車,伺候的小心翼翼而沒有任何差錯。

    既然找不到姬伯的毛病,又不能放姬伯迴歸西岐,殷紂王就封姬伯為考邑伯。伯在兄弟排行是老大的意思,伯又是伯爵的意思,姬伯的名字又叫伯,時人為了叫的順口和方便,就把姬伯稱為“伯邑考”。殷紂王為了長期扣押伯邑考,給周文王造成太子不能即位,兄弟有可能為爭奪繼位而內鬥,因此削弱周人的勢力,就讓伯邑考就藩國,考邑並不在周人的地盤,在商朝控制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蘭考縣,伯邑考找機會逃回了西岐。

    伯邑考逃回西岐,給殷紂王治罪周人找到了藉口,殷紂王要求周文王來朝歌進貢述職,又有崇侯虎等人誣告,乾脆就把周文王關押在羑里。周人營救周文王多次而無果,伯邑考覺得殷紂王就是要自己出面,於是用有莘氏的美女、驪戎的文馬、有熊氏的駕車駟馬、以及其他奇珍異寶,親自前往朝歌進貢營救周文王。殷紂王見到伯邑考,又看到如此多的寶物,就答應釋放周文王,但是,伯邑考違抗聖旨必須治罪,還可以削弱周人的勢力,為周人繼位製造障礙和混亂,就烹殺了伯邑考。還把伯邑考的肉湯給周文王吃,殷紂王就是要看看周文王的反應。周文王吃了以後,殷紂王說:“你不是聖人嗎?聖人吃了自己兒子的肉,自己也不知道沒有反應,你算什麼聖人呀?”

    《帝王世紀•周本紀》西晉皇甫謐:“文王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之屬,鹹至,是為四臣。文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以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殷商的信仰危機和周武王伐紂】

    根據西漢劉安《淮南子》記載,殷紂王釋放周武王時,當時發生了彗星天象,崇侯虎等人認為不吉利,殷紂王說了一句話:“彗星出現,而授予殷人把柄。彗星出現,慧尾把柄在東方,可以掃滅西岐。”這裡有個爭議,南京大學張鈺哲教授是天文學泰斗,張鈺哲教授及其弟子,精確的計算出這一年是公元前1057年,成為彗星最早的記錄。因此,張鈺哲教授和他的弟子們,堅決的反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武王伐紂定為公元前1046年。其實,《淮南子》記載的是兩件事情,武王伐紂時的天象和釋放周武王時的天象,並且把兩件事的順序弄錯,前後顛倒的結果,很多人都以為《淮南子》講的是武王伐紂這一件事。

    《淮南子•兵略訓》西漢劉安:“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時有彗星,柄在東方,可以掃西人也!”

    公元前1048年夏天,武王號召八百諸侯會兵孟津,開始伐紂,武王渡河時遇到白魚入懷,渡河後,大船上的王屋被雷電擊中起火,火苗如同鳳鳥。當時是農忙季節,很多青壯年男子都在忙秋收,八百諸侯只來了一二十萬人,周武王考慮:“僅憑20萬人,是打不過殷朝的”,就宣佈罷兵。有很多諸侯都不明白怎麼回事,就說,來都來了咋不打了,周武王回答:“你們不懂得天命”,並未說出真實情況。兩年後,周武王特意把伐紂的集合時間,選定在年底冬季,這樣就避開了農忙季節,並要求八百諸侯的青壯年男子,必須參加戰鬥。公元前1046年12月,武王率周師5萬,兵車300乘,八百諸侯出兵近70萬、兵車4000多乘,和殷紂王的20萬本部軍隊、50萬諸侯聯軍共計70萬,在朝歌以西的牧野對陣。

    周武王左手拿著兵權黃鉞、右手拿著犛牛令旗,發表了著名的《牧野之誓》,周武王先說:“遙遠的西土之人,謝謝你們支援伐紂。”又特意表揚了友邦君主以及文武官員,特別提到八個出兵萬人以上邦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今天大家一起宣誓滅紂。周武王講了幾個重點:牝雞司晨就是殷紂王聽信於蘇妲己干政,周武王最重點的話:“殷有重罪,不得不畢伐。”其實,當時的人都知道是信仰危機,殷紂王要求夏族人不能祭祀上帝(天上的炎黃二帝),必須祭祀殷商的祖先帝嚳和閼伯契。

    《詩經·大雅·文王》雲: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鑑於殷,駿命不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女人結婚後,不能孃家過年初二可以回去,有什麼科學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