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熒火123456
-
2 # 白佳燁
確實同而不同,但是凡是有說出為統治階級而服務的話的,八成就不那麼客觀了。那是他們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不瞭解。孔子所謂也是為天下黎民蒼生的,這個只要看看儒家4本入門典籍就可以瞭解的。尤其是瞭解了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極其悲慘,孔子只是想建立起一個秩序,讓社會穩定,後來幾千年的歷史證明,他在所為某種程度上是起到作用的。
話說回來我對老子和孔子的德的理解是,兩個人對德的定義都是比道低一級,都是順道是的德,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對德的定義相同的地方,順應符合道的行為思想便是有德。不同的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孔子強調的是社會和秩序,老子更多的是人和社會。
-
3 # 中上行
孔孑的“德”指仁愛,人主觀行善行為。老子的“德”為“道德”是應順天道規律人應據備的品質和能力。《周易》歸納為“誠信,善良,聰慧”是人順應天道安全延續的優秀品質。老子的“德”和《周易》的德為真德。孔子的值得研究。是儒家文化落後的根源。
-
4 # 陳廣逵
簡單瀏覽了一下前幾個回答,我最贊同大道人家的回答。
孔子的崇尚的“德”,與老子推崇的“德”二者本質是一樣的。按一定的原則行事就是有德,違背這樣的原則行事就是缺德。孔子強調的是遵循社會規律,老子強調的是遵循自然規律;老子用自然之道勸諭人,孔子用仁愛之道引導人。
孔子提倡的德依託於“仁”,是仁德;老子提出的德依託於“道”,是道德。老子的“道”大於孔子的“仁”,堅守仁就是按道的原則行事;老子的遵循自然規律大於孔子的遵循社會規律,所以道德大於仁德。從某種意義上講,二人都主張守仁德,也主張守道德,側重點不同,並不對立。
今天我們對此可以不必糾纏,模糊一些理解是可以的。
孔子的“德”與老子的“德”俱是德。同處,都是為統治階層服務。對上層建築皆以提議德政為政治之本,倡有禮,禮是德之體。行德天下有道。能國泰民安。
孔子的德倡導從個人修身做起,實仁,義,忠,禮,信。個人學而優則仕,仕而能有德,施仁政。從修身,齊家,治國,到平天下,從個體,區域性到全域性的修養施捨之法。
而老子倡德,從全域性有德,上有德。而德又以道來實行,不同的行業領域必行各道之禮。戰爭上也有道,也有禮。朝廷上也有道,也有禮。各循其道,各依其禮。上行下效。從全域性之高屋建翎說起,從德,道,禮,從整體到區域性到個人這樣一個倡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