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青子行

    齊桓公首先稱霸,一是齊國為東方大國,經濟富庶;二是用管仲為相,進行軍事、內政、生產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又是齊國強大的根本原因;三是順應當時政治形勢,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具有一定的號召力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個霸主。齊桓公任用管仲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號,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擴充疆界。651年,齊桓公在葵丘舉行諸侯盟會,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管仲改革的意義:齊國國富兵強。保衛了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 2 # 炸毛的小紅鳥

    因為那是春秋時期,管仲任齊國丞相。改制了齊國的稅收制度。到了戰國時期齊國遠離戰爭核心區域不過齊國與燕國向來老死不相往來,如果不是蘇秦提出合縱對抗秦國,讓倆家消除舊怨。兩國依舊相互齷蹉。後來的齊愍王的暴政是國民離心離德,使得齊國被燕國復仇打下七十餘城。後如果不是被田單用火牛陣破了燕國大軍,齊國等於就已經被滅國了。東周姜尚封於齊(姜齊)後被田完(田齊)所代替中間歷經幾百年的時間,輝煌過也沒落過。歷史不能重來,齊魯大地依舊矗立在東海之濱。

  • 3 # 日日悅讀

    公元前685年,齊國爆發驚天內亂。齊襄公在執政12年後,被堂兄弟公孫無知聯合大將謀殺,公孫無知僅僅執政1年,又被刺客殺死,因此公元前685年的齊國,面臨國家無主的危險。最有資格繼位的是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襄公死的時候,公子糾躲在西南的魯國,公子小白藏在東南的莒國,都不在齊國境內,現在的問題是,誰先回到齊國誰就可以繼任國君。於是,公子糾讓管仲帶兵,守在莒國回齊的路上,一旦發現公子小白就弄死他。很不巧,管仲的弓箭沒什麼準頭,一箭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小白情急之下躺在車上裝死。畢竟是暗中殺人,管仲也沒好意思露臉,感覺差不多就回去了。結果公子小白望著管仲離去的背影,片刻之後翻身而起,帶著鮑叔牙向齊國狂奔,順利繼承國君寶座。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齊桓公怨恨魯國支援公子糾,便發兵擊敗魯國,並給魯國國君寫了一封信:“公子糾可是我的兄弟,實在不忍心誅殺,不如你幫我殺了吧。另外,管仲是亂臣賊子,你得給我送過來。”魯國根本不敢違抗齊國命令,只能一邊殺人一邊送人,只求齊國寬宏大量,不要再來為難魯國。正在此時,鮑叔牙對齊桓公說:“你要是隻想治理齊國,我和高傒足夠了;如果你想成就齊國霸業,非管仲不可。”齊桓公沉吟片刻說,那就聽你的吧。於是,管仲非但沒有死,還被齊桓公拜為相國。隨著優秀君主和強悍相國一一到位,齊國霸業正式拉開序幕。

    當時的齊國是個爛攤子。怎麼辦?管仲告訴齊桓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就是說,一定要先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起來以後,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於是,管仲甩出“三板斧”。第一是整頓官場。管仲向齊桓公推薦了“五傑”,用隰朋管理官員任用,甯戚管理財政,王子成父管理軍隊,賓須無執掌司法,東郭牙管諫諍。有這五個人管理各個系統,基本能把齊國的內政理順,不會再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而他們又對相國管仲負責,管仲對齊桓公負責。從此,齊國政令通達。第二是發展魚鹽產業。管仲在整頓齊國的農業之後,大力發展魚鹽產業,然後利用地理優勢和先進工藝,在天下的魚鹽市場中佔有龐大份額。誰要想吃魚和鹽,都得向齊國買。只要齊國不賣,市場就要出現商品短缺,緊接著便是生活質量下降和人民鬧事。換句話說,起碼在魚和鹽兩個領域,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的“世界工廠”。誰敢和齊國齜牙咧嘴,就是跟錢過不去。第三是用國家力量干預經濟。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管仲不允許私人進入,而是用國家經營的方式壟斷市場。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收入全部歸國家所有,私人沒有實力對政府指手畫腳。按照這個思路,管仲把家家戶戶都要吃的鹽、製造兵器需要用的鐵,全部收歸國有。這兩個領域不僅是經濟的上游,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快消品,可想而知齊國政府賺了多少錢。管仲的“三板斧”甩出來沒幾年,就出現國庫充盈、人民富足的局面,而且政府沒有太大的人事糾紛,執行力極其強大。從這個層面來說,雖然齊國不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卻是最有活力的國家。

    自從周平王東遷洛陽,周王室的威信一落千丈,再也不能維護諸侯國平等生存的秩序。沒有周天子維護秩序的春秋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亂世,諸侯國為了爭奪地盤每年都要打仗。亂世狂歡過去,所有人都希望重建秩序。只有甩出一套各界都認同的理論,各諸侯國才能坐在一起商量,重新建立維護天下太平的秩序,填補周王朝崩潰留下的權力真空。正好,這些條件齊國都滿足。齊桓公和管仲的能力就不用說了,他們早已在齊國經歷重重考驗,從上到下沒有不認可的。而放眼天下來說,有能力牽頭的大國只有4個——齊、楚、秦、晉。秦國的位置太偏僻,民生凋敝不說,還遠離主流文化圈,讓秦國牽頭,秦國心有餘而力不足。晉國的實力很強,又是周朝嫡系,可惜國內亂成一團,貴族大臣只知道爭權奪利,晉文公崛起前的晉國權力非常分散。天下本沒有楚國,楚國能位列諸侯,基本是靠幾百年擴張領土擠進來的。楚國的問題在於,常年不講道理地吞併小國,表面上顯得很強大,實際上大家都對楚國有了戒心,生怕楚國專門欺負老弱病殘。得到利益失去道義,說的就是楚國。齊國,就這樣站在歷史程序的舞臺中央。

    齊桓公和管仲丟擲的理論是“尊王攘夷”。要理解這個理論,重點在“王”和“夷”二字。“王”的字面意思是周天子,意思是齊國以實力為基礎,號召天下各國維護周天子的地位,該進貢就進貢,該尊重就尊重。由於生產力的限制,誰都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甚至不能佔領太多別國領土,那不如倒退回幾百年前,找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代表出來,凝聚天下各國的人心。於是就引出“王”字的深層含義:歷代周天子建立的天下秩序。齊國要做的就是,透過維護周天子的地位,維護以周天子為中心的天下秩序,最終達到天下太平。而周天子曾經賜給齊國一項權力,即齊國可以代表周天子征討搞破壞的國家。齊國只有尊王,才能給天下各國追隨的理由,然後以道德和實力為武器,帶領天下各國打擊不服從的國家。這些不服從的國家就是“夷”。這就是“尊王攘夷”的意義。於是,不管是經商國家還是種地國家,沿海國家還是內陸國家,都願意和齊國交朋友,導致齊國的朋友遍天下。他們站在“尊王攘夷”的大纛之下,一邊維護周天子的天下秩序,一邊發兵攻打威脅天下秩序的刺頭,重新建立起太平世界。管仲做相國41年,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匡扶天下,齊國大旗所指,天下景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如何備戰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