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立智慧系統整合
-
2 # 朗朗乾坤
其實在當代科技的推動下,核電站是可以大發規模發展的,前幾年因福島核電事故而致使國內在核電領域停滯了幾年,這幾年的浪費是很可惜的。目前制約中國核電發展的因素主要還是天然鈾礦的獲得,雖然中國與哈薩克等國簽訂了鈾礦協議,但鈾礦的最大生產國澳洲受美國操縱限制了其向中國出口。從長遠來說,核裂變材料並不缺乏,比如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商業執行的快堆在中國己經執行好幾年了,但其執行時所遇到的問題還得多年後才能顯現,才能走向成熟,現在的釷233放在原子反應堆裡吸收兩個中子後變成釷235一樣可以當作裂變材料使用,但釷235的毒性太大還需要採取一些必要廠的措施,目前這種反應堆還沒有得到工程開發利用。個人認為現在中國這幾種堆都應當提到工程應用上,另外還得把目前的鉛基、鈉基堆也要搞創新,利用這兩種堆的高溫特性把火電消耗的煤用來制氫制煤氣,取代部分天然氣,降低環境汙染。同時舉全國之力把核聚變商業發電搞出來。使中國在核電領域各種堆百花齊放,百花齊嗚,優勢互補。比如現有壓水堆可以為快堆準備裂變村料,也可以為釷堆準備裂變材料,形成一條核裂變產業鏈和遠景的核聚變核電產業鏈。
安全性還是第一位,其次就是規模效應太明顯(是優勢但是也是不便推廣的客觀條件,不是隨便一個公司就能做的,就又回到安全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