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學生仵三源

    首先說明,你這是一個錯題,因為諸葛亮《隆中對》的原話是“南撫夷越”,而不是你那個字。下面把原文抄過來一段,可以看看: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其實後來的蜀國很小,只有益州一個州,就是現在的成都平原那兒,這個地理位置猛的一看是不錯,可仔細想想,平原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成都又號稱天府之國,糧食產量一直都很高,所以很多人都想要。

    蜀國建立後,北方有曹魏,東方有孫吳,西方是強大的羌族部落,南方也有各種少數民族,所有人都是蜀國的威脅。蜀國夷陵之戰失敗後,各方勢力更是邁出了吞併蜀國的步伐,在這時候,諸葛亮率兵南下,打擊以孟獲為首的蠻族,採用攻心為上的戰略,收服了孟獲。

    所以說《隆中對》的“南撫夷越”,指的就是收服南方的少數民族,當時稱為蠻族,就是後來人們口中的南蠻子。兩個字一個意思,古文中有時候別分的太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蔗專用肥能用來施龍眼樹嗎?